接續上一篇文章,而在運動完不是來一杯大珍奶犒賞自己,連一罐冰果汁都要小心翼翼。可以補充水分或一罐無糖茶,就可以將運動的成果盡可能的保存下來。水份的攝取需要分階段,當下喝完500CC的水可能是不夠的,過半小時會需要再喝500CC,看看有沒有想要上廁所。像月光如果只喝500CC,感覺只能補充剛剛流失的水分,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水分可以用來上廁所。因此,能夠慢慢補充到想上廁所的程度,那才算是足夠。
既然要運動,吃東西的慾望就該降到最低。雖然有人抱持著因為要吃更多美食,所以才運動的信念。但這樣的信念終究比不上立下自己要成為少多動的人,這樣的目標。前者在運動時會很期待吃到美食,因為這是一種犒賞,一種可以得到的獎賞,所以驅動著自己前進。但萬一因故無法馬上吃到美食呢?那是不是就會很失望?也降低了下次再運動的動力?
與其如此,還不如不要想著要吃美食。而是想著自己可以越來越健康,甚至可以把自己登出人生的時間往後推延,或者是增加人生最後階段的可動時間,那不是很棒嗎?如果同樣可以活到八十歲以上,但一個是臥病在床,另一個卻是可以到處走動,那當然是想要選擇後者。
而大家也知道,並不是每天運動就一定可以保證可以長命百歲的,其中還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被外星人抓走之類的事。但這就跟投資一樣,只要大方向對了,本來就可以這樣去預期,也希望能有這樣的結果發生。食慾的控制在運動後的確容易失控,尤其是當美食在前,很難不去多吃兩口。而運動本身也帶來了更大的容許空間,例如七十歲的長者不應該在晚餐時吃炸雞,但如果他白天已經走了兩三小時的路,可能就有空間可以吃上一塊。
但即使有這樣的空間存在,還是以成為一個少吃多動的人為目標比較好。這樣的人會不會允許自己的食慾無止盡擴張呢?有吃就好,反正有補充熱量了。真的可以吃到三餐,也就表示餓不死了。有些人還每日實行168飲食法,那也是另一種考驗,要在8小時內用完三餐,可能就會是早餐或晚餐其中之一吃不到,需要動用到額外的意志力才行。
持續運動搭配飲食減量,會有助於維持適當的體重,這樣的道理不難明白。但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出適合自己的作法然後去執行,否則光知道原理卻不去做,一樣是什麼都沒能改變。
月光覺得,能夠運動的時間和寫作時間一樣,都是十分寶貴的。能夠排除身體痠痛及飲食過量等可控的準備工作,就能夠讓運動能夠更順利進行。也許,過段時間後會需要調整,但只要把準備工作做好,就能克服新的不利因素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