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孔子師徒等人來到黃河岸邊,準備過河前往晉國時,有個儒生剛從晉國逃到那裡,便向孔子說:「晉國現時奸人(趙簡子)當道,已把那兩個一向主張以禮治國的賢大夫殺了,看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君而仕。」
這對孔子來說,又是一個晴天霹靂,為什麼賢臣總是沒有好下場!?
怎麼辦?孔子也拿不定主意,就在黃河岸邊徘徊了好幾天。後來聽說晉國佛肸(肸,國音xī,粵音日)招集了許多兵馬,要討伐趙簡子,還派人來請孔子助他們一臂之力,說若能打敗趙氏,也好輔佐主公共治晉國。
孔子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動心,好像重見曙光。
但子路卻憤然地說:「老師,我聽人說,鶴鴉不同巢,鹿狐不同穴。一個人本身做過不善的,君子是不會到他那裡去的。趙簡子興兵作亂,佛肸招降納叛。他們都是棄禮義,殺賢人,威懾君侯,踐踏百姓,我們怎能去輔助他們呢?」
孔子說:「是有這樣的話的。但我不是也說過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難道是匏瓜嗎?怎能只是懸掛著而不給人吃啊?」【註9】
沒想到子路哪個時候,還能有這樣清明的辨析。後來孔子經過一番冷靜的思考,終於打消哪個念頭,於是便回到老家陬邑休養,又創作了《陬操》琴曲以哀悼晉國那兩位賢大夫。而後又返回衛國,住在哪個隱退的大夫——蘧伯玉的家裡。
當孔子等人重返衛國,剛進城,就聽聞衛靈公病故的消息;而繼位的是衛靈公的孫兒輒,即衛出公。衛靈公在臨去世時特意囑咐說:「蒯聵欺君殺母,叛逃戚地,外靠晉國之扶植,內懷竊位之野心,可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等亂臣逆子,豈能繼承君位!……」而身為父親的蒯聵,得悉君位由兒子繼承,就誓必奪回君位。於是,就展開一場父子爭位的惡戰了。(待續10)
2022-01-01謹識
【註9】「…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語見《論語•陽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