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翌日,葉公一見孔子,既寒酸又蒼老。葉公頓時如釋重負,不禁為過去的緊張而好笑。於是就開門見山地說:「老先生為求真理而經歷坎坷,今天有幸來到敝國,我希望能多聽到您在為政方面的高見。」
    孔子一聽到葉公問政,就很慎重地說:「治理一個地方,要近處的人心悅誠服,要遠方的人甘願歸附。」【註19】
    葉公說:「那倒是,那倒是。這裡的老百姓對自己的生活都很滿意。」
    孔子緊接著問:「那麼遠方的人民,也因仰慕您的仁德而來到貴國嗎?」
    恰恰相反,老百姓為了躲避葉公的嚴厲律令,不少人已偷偷遷移到別的國家。
    葉公說:「不敢當,不敢當。敝國還沒有達到這樣完美的境地。以後,一定在這方面多加努力。」他只好勉為其難地坦白承認。
    葉公很快轉移話題地說:「然而,管治好一個地方,必須讓百姓守法,也就是要正民。」
    孔子說:「是啊!所謂『政者,正也』。不過,統治者如果不徹底了解什麼才是正,恐怕會衍生出相反的後果。」【註20】
    葉公說:「我相信在指導百姓,使他們遵守國法,我的努力還是有成效的。」
    孔子說:「那好極了。能夠做到這樣,足可以與堯舜相比了。」
    話語至此,葉公滿臉羞愧,這樣誇他與堯舜相比,這豈不是挖苦(揶揄)他嗎?
    孔子又發問:「如果能舉些例子給我說說,貴國人民如何守法,我將感到很榮幸…」
    哪個時候,葉公認為時機到了,就把「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例案告訴孔子,以示百姓正直,遵守律法。
    沒想到,孔子聽了之後,帶著質疑的語氣問:「在貴國,難道把告發父親就叫做正直的嗎?但在我們鄉里中,正直的準則與此完全不同:父親為兒子隱過,兒子為父親隱過,『直』就在當中流露出來了。」【註21】
    (待續21) 2022-01-12謹識 【註19】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子路16】
    【註20】寫到這裡,讓我想起在講授金耀基教授《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時,曾引孔子所說的「政者,正也。」一語,很有意思。一個當行政管理的,無論是國家領導,抑或政府首長,甚至企業管理層,乃至個人的行為心術,最重要的就是「正」。既要正己,也要正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見筆者另文《儒家所說的賢人政治》。
    【註21】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子路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