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舒適圈的第二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2021年的年中開始回顧自己的職涯生活,一路的順遂,讓自己迷失了動力,失去了動力。在疫情的推動下我離開了安全的舒適圈,挑戰了以往沒遇過的傳產業。
傳產和電子科技業的生態很不一樣,一開始也無法適應,發現這些傳產人很容易安穩的工作,不像電子業競爭力強,每天都要不斷的想辨法提升工作效率或是達成不可能的OKR.
就算是想推新的概念,這群傳統的傳產人也會有強力的抵抗。OH.不不不是完全放棄抵抗、是消極的面對,甚至是不回應。
在傳產要進入到工業4.0,在工作中我面對最難的工作不是系統而是人的改變。
改變不了其他人就從自己開始改變
於是我開始了進修課程
從APS.到PMP,短短六個月內,考了二張證照。在考照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高度不同的對話是如此的美妙。讓我認真的思考未來的進修之路
2022年開啟我的商業分析師之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公司老大推薦買給同事閱讀的書籍,讀起來幽默有趣,時不時讓人會心一笑,只是看完好像有衝動想要離職?老大這樣好嗎!(笑) 以下節錄很有共鳴: 其實 一開始裝死,人生就少了進退失據的窘迫,只感到輕鬆,多了很多時間品味人生,是一種拋開一切的法式浪漫。
Thumbnail
有些來到讀書會的學員,常常會覺得自己生活、工作也算穩定,面對自己擅長領域即便忙碌也都可以扛得住,但是遇到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人事物時,就會感到一股莫名焦慮或不耐煩;就如奧運選手獲得金牌後,選手們也要面對媒體訪談應對、粉絲及諸多言論的討論,包括回國後行動出入也可能不那麼輕鬆自在了,好多排山倒海的事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以我過去工作的經驗,若要我回答哪一個國家的人最高傲?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法國」,殊不知在我翻開《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的第一篇才知道我誤會大了,原來法國人的不理睬很可能只是在「裝死」,而這只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並不代表他們對你抱有惡意,而得知這個真相也不禁令人感到莞爾,到底該用什麼姿態與法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公司老大推薦買給同事閱讀的書籍,讀起來幽默有趣,時不時讓人會心一笑,只是看完好像有衝動想要離職?老大這樣好嗎!(笑) 以下節錄很有共鳴: 其實 一開始裝死,人生就少了進退失據的窘迫,只感到輕鬆,多了很多時間品味人生,是一種拋開一切的法式浪漫。
Thumbnail
有些來到讀書會的學員,常常會覺得自己生活、工作也算穩定,面對自己擅長領域即便忙碌也都可以扛得住,但是遇到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人事物時,就會感到一股莫名焦慮或不耐煩;就如奧運選手獲得金牌後,選手們也要面對媒體訪談應對、粉絲及諸多言論的討論,包括回國後行動出入也可能不那麼輕鬆自在了,好多排山倒海的事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以我過去工作的經驗,若要我回答哪一個國家的人最高傲?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法國」,殊不知在我翻開《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的第一篇才知道我誤會大了,原來法國人的不理睬很可能只是在「裝死」,而這只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並不代表他們對你抱有惡意,而得知這個真相也不禁令人感到莞爾,到底該用什麼姿態與法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