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與中立的應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頭薦骨這個取向有時候會引起一種誤解,這種誤解大概是,「頭薦骨是執行師幫我做一些事情,或者給我一些能量之類的東西。我來這邊做個案,是讓執行師幫我解決一些什麼,或者能夠幫我淨化病氣。」
有時候,我也會在某些執行師身上聽到類似能量交換的暗喻,彷彿身為執行師的人會給出個案什麼,或者會跟案主做能量交換,或者會把案主身上的某些東西從個案室中帶走,然後帶在自己身上。
這種誤解會類似上面這則gif檔當中,一個人從其他幾個人身上分別帶走一些沉重或者晦暗的東西,然後帶在自己身上。通常來講,我們的確會在與他人談話的時候,感受或共振著對方的一些感受,也可能在跟某些談完話以後,有從對方身上帶著某些感受的情形。
不過,當我們待在自己的中心中時,這則gif中最後的情況便可能出現:所有的感受都只是自然地黏上來,又自然地脫落。頭薦骨的個案其實就核心來講,是執行師待在自己的中心中,有意識且臨在地陪伴著另外一個人,並在這種臨在中陪伴一個人。透過執行師待在中心的陪伴,一個人那些過往的沉痾會慢慢、逐漸地開始掉落。而那些和平、安詳、整合,常常都是這種陪伴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副產物。
不過在進入「待在中心」這個主題之前,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希望會比較容易了解上述所描述的「偏離中心」是什麼。

小禎久久才回一次家。
說真的,從別人眼中看來,她家也沒有什麼問題:童年過得還不錯,家裡經濟沒什麼問題,父母和哥哥都沒有什麼陋習。從旁人的眼光看起來,小禎的原生家庭一切都很好,簡直是模範家庭的典範。
但不知道為什麼,小禎就是不喜歡回家。她說不上她在家感覺到的那種感覺是什麼,甚至也會懷疑,是不是只是自己太過敏感,才會覺得那個家冷冰冰的。
當小禎對自己與他人的行動更敏銳後,才意識到她的家人以往跟自己互動的方式,正是這種壓力的來源。這次回家,小禎才意會到,這個家裡面的人好像想了解的,比較多是自己又多了哪些狀態,比如說結婚了沒,工作的收入怎樣等等。卻好像很少關心過她的感受,她這幾年來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小禎在家中經驗到的,其實是一種孤獨感:雖然大家都在家,可是自己卻感覺不到有人真的在的那種感覺。而自己好像每次回家,都會一再一再地經驗到這種「雖然大家都在家,可是好像沒有人真的在」的那種孤單感。

常見的互動模式:偏離中心

我們跟人相處時偏離自己的中心,是滿常見的情形。所謂的「偏離中心」是一種失去了跟自己的連結,轉而朝向對方的情境。這種情境可能是想要安撫對方,急著想要平撫對方的不舒服,或者在看到對方受苦的時候開始說教,又或者在看到強烈的情緒時往後退縮。
就內在動能的層面來講,偏離中心是自己被衝動的馬車拉著走,卻對被拉著走沒有太多留意,或者完全沒有留意到自己已經被帶走。當一個人偏離那恆定的中心時,可能會有的表現包含但不限於:
  • 關心好像整個人壓到自己眼前
  • 一個人好像不在家,或者碰觸不到這個人
  • 這個人好像往後退,或者感覺好像在躲著我
  • 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好像要把我吃掉
  • 慌亂/無措/焦躁/坐立難安
  • 靜不下來
  • 自己好像要被某種感覺淹沒(overwhelmed)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見到失去中心的例子。讓我們回想過年時跟親戚相處的情境,可能就能略知一二。我們在面對那些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時,往往也好像能看到那群彷彿要撲上來把自己給淹掉的那些親戚。表面上看起來,這些人好好地坐在他們的座位上,不過在能量上,我們可能會有一種他們整個注意力排山倒海地壓過來的感覺。
通常我們因應這種擠壓式注意力的方式,通常是在能量上往後縮,就好像我們壓縮了自己的空間;或者,我們會好像往前對抗這股壓過來的能量一樣。我們應對他人注意力的方式,常常不是退縮,就是對抗。
當別人的注意力排山倒海壓過來時,我們常會下意識後傾

第三種選擇:中立的觀

我們是有第三種選擇的。
那是待在自己的中心裡,即先前曾經提過的中線。待在中心,是不試著對抗,也不從中逃避,只是站穩腳跟地在這裡。同時,我們只是跟所有出現的元素-感受、想法、情緒、感知、身體感覺-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不遠離也不逃避。
這種觀照是我們相對不孰悉的觀照態度。透過在相對輕鬆、安全的場域練習,我們可以逐漸培養出這種在所有場合裡,都能輕鬆寫意地採用這種中立角度的方式。這種輕鬆寫意幾乎是大部分人渴望的:能夠在每個當下平靜、安詳、自在、和平,不被晃動。
這種輕鬆寫意,就是一個人有意識地意會到自己的中心,並且安住於其中。然而,這種輕鬆寫意並非一朝一夕能達到。除此之外,要能夠在生活的每一刻活出這種輕鬆寫意,背後其實有幾個前提:
  1. 從相對容易、安全、自在的情境與場域開始練習(注意:不是一開始就打大魔王)
  2. 這些練習是我們知情,並且有意識地採取某些行動
  3. 這些練習是持續的、不間斷的
  4. 這些練習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視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細微的調整
  5. 在關係中的模式基本上需要在關係中消解,通常來講,這些練習通常會從跟我們感覺安全的人開始
若有興趣,歡迎參考、預約與洽談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腹腔的內臟常常是種種情緒與壓力積累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因應強烈的環境事件時,最常直面承受的緩衝器。只要回想一下那些緊張的時刻,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什麼,大概就會知道「緩衝器」的意思: 「我的胃好像揪成一團。」 「我緊張到肚子都縮起來。」 「我的太陽神經叢好像一直在緊縮。」 生氣或憤怒 恐懼 悶
中線是每一個系統的中心準則,也是所有生命賴以依歸的中心感。這種中心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可能因為種種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者過去事件的持續影響,使得這種核心的穩定感變得模糊。這篇是試著在描寫BCST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使核心的穩定感重新浮上檯面。
慣性(inertia,或者翻譯成惰性)是BCST工作中的重要核心。然則,我們卻不會將這個部分當成有某個地方出錯。慣性通常是在傳遞一些訊息給執行師知道,最主要的訊息通常是,這個人已經身心俱疲,或者生活似乎正壓垮著這個人。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什麼是哀悼SOP的書,而是陪著我們一起哀悼,一起好好說再見的書。這本書讓我們學習著,怎麼用慈悲的心來陪伴自己。
BCST這個取向有太多難以言說,只能意會的奧秘,這種深邃而恆在的神秘只有透過經驗才可能理解。由於「頭薦骨」三個字是比較難直接從名稱看出是什麼的個案。有鑑於此,我試著將過去四年給予個案的經驗編寫成文字。希望能更釐清頭薦骨這個領域的其中一門取向其內涵為何。
我們腹腔的內臟常常是種種情緒與壓力積累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因應強烈的環境事件時,最常直面承受的緩衝器。只要回想一下那些緊張的時刻,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什麼,大概就會知道「緩衝器」的意思: 「我的胃好像揪成一團。」 「我緊張到肚子都縮起來。」 「我的太陽神經叢好像一直在緊縮。」 生氣或憤怒 恐懼 悶
中線是每一個系統的中心準則,也是所有生命賴以依歸的中心感。這種中心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可能因為種種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者過去事件的持續影響,使得這種核心的穩定感變得模糊。這篇是試著在描寫BCST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使核心的穩定感重新浮上檯面。
慣性(inertia,或者翻譯成惰性)是BCST工作中的重要核心。然則,我們卻不會將這個部分當成有某個地方出錯。慣性通常是在傳遞一些訊息給執行師知道,最主要的訊息通常是,這個人已經身心俱疲,或者生活似乎正壓垮著這個人。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什麼是哀悼SOP的書,而是陪著我們一起哀悼,一起好好說再見的書。這本書讓我們學習著,怎麼用慈悲的心來陪伴自己。
BCST這個取向有太多難以言說,只能意會的奧秘,這種深邃而恆在的神秘只有透過經驗才可能理解。由於「頭薦骨」三個字是比較難直接從名稱看出是什麼的個案。有鑑於此,我試著將過去四年給予個案的經驗編寫成文字。希望能更釐清頭薦骨這個領域的其中一門取向其內涵為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內容大綱: 定義 無(未)定義 Mind與外在權勢 未定義中心的「非我」決策 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 阻力(抗拒) 臣服(投降) 潛能:未定義中心的智慧 真我 9大中心簡介 頭頂中心:生物關聯、靈感與精神壓力、頭頂中心閘門的壓力、有定義和未定義的特徵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我決定紀錄下每一次團督後的反思,這不在我的預期, 但卻在我完成第一次團督後,想要留下更多我與內在部分對話的空間, 或許是子晨堅定平穩地靠近,讓我內心有塊鬆開,讓我想要記錄下這一切。 第一次團督,子晨與另一位心理師A,我們三人組成,沒有多提太多架構,就由我當個案、子晨操作,A觀察開始。 我的內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我有高敏與共感的特質,因此,我可以理解,「建立界線」是一種保護機制,調整或關閉自己,讓他人的能量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過去我也是這樣保護自己的,但覺醒之後,我不再想要走回頭路了。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歸屬感 安全感 被在乎的 跟你同一隊的 支持的 陪伴的 繼續列舉等等等 近期有朋友遭到情變, 去看了諮商師, 沒想到他感情受叛的事件只花了一點點時間, 但原生家庭的問題卻持續在治療, 每週要回諮商師去研討, 所費不貲 所費不貲的重點是在於,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佔了生命抉擇的很大因子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內容大綱: 定義 無(未)定義 Mind與外在權勢 未定義中心的「非我」決策 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 阻力(抗拒) 臣服(投降) 潛能:未定義中心的智慧 真我 9大中心簡介 頭頂中心:生物關聯、靈感與精神壓力、頭頂中心閘門的壓力、有定義和未定義的特徵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我決定紀錄下每一次團督後的反思,這不在我的預期, 但卻在我完成第一次團督後,想要留下更多我與內在部分對話的空間, 或許是子晨堅定平穩地靠近,讓我內心有塊鬆開,讓我想要記錄下這一切。 第一次團督,子晨與另一位心理師A,我們三人組成,沒有多提太多架構,就由我當個案、子晨操作,A觀察開始。 我的內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我有高敏與共感的特質,因此,我可以理解,「建立界線」是一種保護機制,調整或關閉自己,讓他人的能量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過去我也是這樣保護自己的,但覺醒之後,我不再想要走回頭路了。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歸屬感 安全感 被在乎的 跟你同一隊的 支持的 陪伴的 繼續列舉等等等 近期有朋友遭到情變, 去看了諮商師, 沒想到他感情受叛的事件只花了一點點時間, 但原生家庭的問題卻持續在治療, 每週要回諮商師去研討, 所費不貲 所費不貲的重點是在於,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佔了生命抉擇的很大因子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