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告別尼采的偉大,牽手平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窗下,一本舊書。那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素樸的封面、泛黃的書頁、熟悉的句子,就好像貯存了遙遠春日的芬芳,隨著我的翻動,而在空氣中輕輕飄盪著。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我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它像一道閃電劃過荒野,照亮我渴望耕耘與豐收的心田;它那熾熱的光芒穿透我的內心,讓我感到激昂。在閃電之後,我聽到遠方傳來隆隆的雷聲,像是聲聲的呼喚,在呼喚著我。我隨那聲音前行,進入一個瑰麗迷離之境,目睹了奇異的知識與高貴的靈魂。我流連其中,我年輕而飢渴的生命澎湃不已。
這就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它像一把神秘的鑰匙,為我開啟了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那扇門,尼采也因而成為我年輕時代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上帝已死!人類當成為超人!」「群山之間最短的距離是從巔峰到巔峰,只是你必須有夠長的腿!」「那些殺我不死的,都將使我更堅強。」「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深入惡中。」尼采在書裡發出無數深獲我心的豪語,一直是我年輕時代的座右銘,激勵我要成為一個更高更好的人。
隨後幾年,每隔一段時間,或是在深夜的孤燈下、清新的晨曦中,或是在異國的旅邸、陌生的驛站,當我的心靈渴望獲得滋潤時,我都會重新閱讀這本書,它成了我最喜歡的精神食糧。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雖然被當時的我認為是曠世鉅作,但在我自己寫書、出書、經營出版社多年後,才知道尼采的著作雖有出版社負責印刷發行,卻因為乏人問津,大多數都是他自費出版,而且通常只賣出幾百本。尼采早就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部的書稿交給出版社,但卻遲遲沒有下文;尼采只好寫信去詢問,得到的回覆是:出版社說他們必須先印行五十萬本讚美上帝的聖歌集。
趾高氣揚宣布上帝死訊的尼采只能默默吞下這顆霹靂彈。好不容易等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部終於出版,興奮的他卻只能默默承受命運的無情:沒有任何報刊、評論雜誌提到它,連朋友們都很少對他提起這本書;我沒有查到它具體的銷售數量,但想來應該只有幾百本。這樣一個殘酷的世態,是我再讀一百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無從知曉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9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所置身的這個「酒紅色山谷」,就是激發勞倫斯產生偉大夢想,召喚出成為英雄潛能的地方。雖然夢想無法完全實現,但畢竟讓他為自己、也為人類打了一場漂亮的人生戰役。也許,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某一個地方,在默默等待我們之中的某一個人去發現它,到那裡去實現他更輝煌的自我。但我們又要如何知道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呢?
如果不是重病纏身,霍金往後的人生會不一樣嗎?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但任何答案恐怕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悲劇既然已經發生了,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接納它、面對它。霍金因為懂得嘲笑自己和命運對他的播弄,像貝多芬一樣「捏住命運的脖子」勇敢前行,世人才不至於可憐他、嘲笑他,反而給他熱烈的掌聲和欽羨。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喝的都是這種「心靈雞湯」,但這似乎也無可避免。只是我們應該了解,所謂「雞湯」,只是從整隻雞提煉出來的精華部份,不只無法讓我們因此而了解整隻雞,它們對人生或心靈的滋補作用,往往也只是「點到為止」,絕非什麼「顛撲不破」的真理。
弘一法師離世前,託性常法師寄給夏丏尊的一首遺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圓滿」人生。 寫到這裡,耳邊又想起學生時代的所唱的那首《送別》,覺得那彷彿是李叔同和弘一法師在送別他母親、妻子、好友、學生、還有我們這些俗人。
這一幕,永留我心中,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一,很可能也是我建構後來人生的價值觀與生命意義的一塊基石。「什麼才是讓我覺得特別幸福美好、值得珍惜與永久回味的時刻?」每個人的回答不同,我覺得其中並沒有什麼高下、良窳之分,重要的是那要出於自己的真心,而非讓別人拍手叫好。
我給自己的人生修練文是:「心啊!請賜我以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寧靜,去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異;請賜我以醒悟,去體會有些事我必須先接納它,然後才能改變它。」
我所置身的這個「酒紅色山谷」,就是激發勞倫斯產生偉大夢想,召喚出成為英雄潛能的地方。雖然夢想無法完全實現,但畢竟讓他為自己、也為人類打了一場漂亮的人生戰役。也許,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某一個地方,在默默等待我們之中的某一個人去發現它,到那裡去實現他更輝煌的自我。但我們又要如何知道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呢?
如果不是重病纏身,霍金往後的人生會不一樣嗎?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但任何答案恐怕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悲劇既然已經發生了,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接納它、面對它。霍金因為懂得嘲笑自己和命運對他的播弄,像貝多芬一樣「捏住命運的脖子」勇敢前行,世人才不至於可憐他、嘲笑他,反而給他熱烈的掌聲和欽羨。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喝的都是這種「心靈雞湯」,但這似乎也無可避免。只是我們應該了解,所謂「雞湯」,只是從整隻雞提煉出來的精華部份,不只無法讓我們因此而了解整隻雞,它們對人生或心靈的滋補作用,往往也只是「點到為止」,絕非什麼「顛撲不破」的真理。
弘一法師離世前,託性常法師寄給夏丏尊的一首遺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圓滿」人生。 寫到這裡,耳邊又想起學生時代的所唱的那首《送別》,覺得那彷彿是李叔同和弘一法師在送別他母親、妻子、好友、學生、還有我們這些俗人。
這一幕,永留我心中,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一,很可能也是我建構後來人生的價值觀與生命意義的一塊基石。「什麼才是讓我覺得特別幸福美好、值得珍惜與永久回味的時刻?」每個人的回答不同,我覺得其中並沒有什麼高下、良窳之分,重要的是那要出於自己的真心,而非讓別人拍手叫好。
我給自己的人生修練文是:「心啊!請賜我以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寧靜,去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異;請賜我以醒悟,去體會有些事我必須先接納它,然後才能改變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尼爾蓋曼是我過去十年最愛的作者之一。但我後來得知,他做過一些事,超出了我個人能接受的底線。我該怎麼辦?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於《快樂的知識》中提到:『生鏽也是必須的,只有鋒芒還不夠!不然人家會一直說你:「他還太年輕!」』 只是那一瞬間,我想起了《道德經》裡提到的:「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將一錘子磨得很銳利,肯定無法長久保存,因為銳利讓人感覺到危險,會有許多人想把銳利的地方磨平,而對應到一個人,通常是年輕人。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从《德米安》到《悉达多》 本来不是很喜欢黑塞的 总觉得他的话特别无聊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云 在《精神与爱欲》里 修道院少年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身上 只觉相见恨晚 总觉得黑塞怀着一种深如长者般的慈悲 去觉察痛苦 去凝视深渊 去感知虚无 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各自代表理想与现实 两者互相交相辉映又彼此独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尼爾蓋曼是我過去十年最愛的作者之一。但我後來得知,他做過一些事,超出了我個人能接受的底線。我該怎麼辦?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於《快樂的知識》中提到:『生鏽也是必須的,只有鋒芒還不夠!不然人家會一直說你:「他還太年輕!」』 只是那一瞬間,我想起了《道德經》裡提到的:「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將一錘子磨得很銳利,肯定無法長久保存,因為銳利讓人感覺到危險,會有許多人想把銳利的地方磨平,而對應到一個人,通常是年輕人。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从《德米安》到《悉达多》 本来不是很喜欢黑塞的 总觉得他的话特别无聊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云 在《精神与爱欲》里 修道院少年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身上 只觉相见恨晚 总觉得黑塞怀着一种深如长者般的慈悲 去觉察痛苦 去凝视深渊 去感知虚无 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各自代表理想与现实 两者互相交相辉映又彼此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