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慣於競爭的人,內心必有個慘烈的戰場

最近因為正在籌備一個身心成長類Podcast節目,身邊知情的朋友常提供他們很有感的人生議題給我。昨天便有個朋友提到,她懷疑自己想與人競爭是因為內心有匱乏感,但當不刻意去競爭,她又怕自己這樣會不會太消極了?
這種兩難,真的很弔詭。另一個常見的弔詭是,明明在成長過程或者商業環境,大家都在強調人應該要競爭力,也不斷培養競爭力。具競爭力理應是好事,但在某種層面上,大家似乎又普遍怕別人覺得我們是很會競爭的那種人,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覺得會怕自己被認為愛競爭的人,應該是目睹過某些人誤用了競爭手法,甚至成為其中的受害者,因此導致對競爭這概念產生厭惡感,而且很害怕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或被迫必須成為那樣的人才能成功!
在職場上尤其如此,不管是內部或外部的競爭,最討厭的就是,你似乎要不就要有能耐壓著別人打,要不就被打,其實你都不喜歡,但你得選一個。這時無論你選了哪一個,心裡都很苦。輸了縱然很苦,為什麼贏了也苦?因為有可能你並不喜歡其中某些手法,內心深處其實討厭必須這麼做的自己。此外,你也十分擔憂只是暫時贏了,因此時時處於驚恐狀態,無法放鬆,甚至總是不太敢為自己創造的成果感到開心。
我覺得我們被灌輸、承襲來的「競爭」概念,往往是所謂的「比較心」,而它是種十分具有破壞力的一種信念。它讓我們相信,我們應該要比別人好,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對、沒價值。
「比較心」的問題點在於,它先假設我們沒價值,必須贏了才有價值、才值得開心。因此每每我們進入競爭的狀態,內在也啟動了一個戰場,我們不斷為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奮戰。為了贏,有些人不是讓自己更好,而是會專注在使手段讓別人輸。而如果自己輸了就感到羞愧、沮喪、恐懼或者焦慮、憤怒。我們經常陷入苦戰,因為很多人即使第二名仍然覺得輸。殊不知,每個人都有價值,這件事根本不用證明。玫瑰的香氣,不是有人聞到才香,玫瑰本來就有香氣,不用證明。
那麼是不是放棄競爭就沒事了,或者認為喜愛競爭的話太不政治正確?
我認為「競爭力」與「競爭心」是不一樣的。競爭心是與別人比較,藉由贏過別人來獲取自我價值感。競爭力是跟自己比較,它是客觀的指標,讓你衡量自己目前的位置。我們追求競爭力好,因為那個境界有你想要的願景,或者光是目睹自己因努力而獲得進步,就很讓自己感動。如果退步或做得不好,你可能會有點失落,但你不會感到羞愧,因為它跟輸贏無關,也跟自我價值感無關。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過程中,我們學習相信自己不用做什麼就很有價值,我們的努力是為了「看見不同樣貌的自己」,而不是為了「贏別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半熟大人身心地圖/米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