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雜談|愛是愛,留下或捨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搜尋nonfemale的圖

留下或捨棄

後來我縱觀(或綜觀)自己所有的文章,發現同樣的觀念總是經常出現,但這卻是合理。我有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若經常改變想法或立場才會令人無法接受,另一方面除了少數人重複的閱讀我寫的文章之外,大多數的人讀到文章都只是一個巧合,他們並不知道我過去寫了什麼。
若對我文字較熟悉的人,或許知道我沒有潤稿和校對的習慣,我就只是將自己所想的文字寫出來。起初在媒體工作,有專門的人會幫忙校稿——大概是檢查錯字、標點符號和排版⋯⋯我並不是很清楚他們的工作,在報社的稿件出得很快也不細緻,發了我也不會看最後的結果如何——後來我也做過審核別人文稿的工作,不過我只是選擇「留下」或「捨棄」。
其實那是一個很直覺的工作,我並不知道自己具備什麼專業知識。就只是讀過文章,有價值的就留下,留下的還要看有沒有必要修改,我就是一個編輯會覺得很機車的主編,現在想起來我說的意見非常主觀:「你跟作者說這一段再深入一點!」、「這裡為什麼要加這一句?」、「我覺得不夠好,但是可以留下⋯⋯」。
這些意見說完後,對方大概都還是一頭霧水吧?
「要不要留下」是一種價值的衡量,但如何有價值就是一個人(我)說的算,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我是如何挑選那些文章,很專制甚至有點蠻橫,不過在讀了波特萊爾的《現代生活的畫家》後,想起內心衡量的那把尺就是文字中是否有必要讓更多人閱讀,如果讀完感覺自己浪費了五分鐘就會捨棄!我並非文學專業而編輯都是文學院(讀文史哲)出身的,或許我們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愛是愛

如果說「留下」的基準是永恆的價值——根據波特蘭爾的敘述——而愛也是永恆的。
我曾在〈我們終究有靈魂嗎?〉中第一段「永恆的愛」中說到:
婚姻關係可以說是「肉體」,當離婚或另一半死亡、消失時(法律上的死亡)則會失效,但「愛」不是肉體的,只有靈魂上的才能成為「」,也等同於愛即是永恆。愛一個人對我而言是很困難的,更不可能經常將其掛在嘴上。



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我認為愛是不會枯竭而且永恆存在的,像是分聖餐一樣,不論有多少人,愛都能分出去的,只是每人得到的未必是等分。也許他們可以相信不論份量多少,愛都是一樣多的——就像父母對孩子說的一樣。
我很怕「愛的生生不息」或是「愛的永恆」,好像是一種詛咒。
愛上一個人就不會失去愛了,我相信只要遇到真愛就會是如此,但也不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真愛」,而愛往往又不是以價值衡量的⋯⋯昨天我終於看完了HBO的影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女主角好不容易跟她小學時「愛」的男孩在一起了,僅管兩人皆已經結婚生子,理性上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妥,但就是選擇玉石俱焚。他們的婚姻與家庭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裂痕和矛盾,可是我相信那是遇到真愛時的毀滅。
第一季看到女主角回憶起十歲時說「尼諾,我愛他」,我有那麼一刻在心裡想著她的用詞是不是有點激烈,但那是六十歲的她所做的陳述,她理當明白當時的感受就是愛。
關於我對於愛的想法:

你在意精神出軌嗎?


昨晚靈魂出軌了

外遇的女人

非女性的

nonfemale:One who is not female.
《我的天才女友》是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所改編的影集。主角(也可能是作家本身)在大學畢業隔年就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是關於一位拿波里女孩的自述,有她本人與她最好朋友的影子。
那本書是她未來的婆婆的出版社幫她發行的,書中甚至有許多性愛的敘述,在她所居住的拿波里老城區的人們眼中那是一本很汙穢的小說,但是在北義人(婆婆是北義都靈人)的眼中那是一部很真誠的小說。小說出版後,她還有一段時間在報社撰寫專欄,揭露勞動階級的苦難。
後來女主角進入家庭又育有二女,有八年的時間沒有創作,那時她居住在佛羅倫斯也接觸到女權運動——剛好是沙特到義大利講學的時期。她認為自己被困在家庭中,有好長一段時間無法專心寫作,但在一次與大姐(丈夫的姊姊)的聊天中,無意識地說著自己對於女性處境的看法,大姐鼓勵她繼續創作,把這些想法寫出來。
因此她第二本書寫的是一本半小說、半論文說著女性意識的作品。她獲得的評價就是「這本書不像一個女人寫的,在義大利很少有女性的作家可以如此陳述」,這似乎是一個好的評價,我剛在媒體工作時也有人評論我的文字「不像女性寫的」,那時亦把此當作一個恭維,但現在想想我並不明白其中代表的意思是什麼?
或許是更理性、更具有邏輯。
可是當女性害怕自己被冠上「女性化」的標籤,是否也表達了一種性別的偏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到自己在巴黎有很多回憶,並不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從小對巴黎的遐想或在那裡談了場戀愛,也並非僅是如海明威所述:「巴黎,是一席流動的宴席」。而是那段期間是我人生中少有體會貧窮的日子,和原先的生活有極大的差異才特別突顯,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想到自己在巴黎有很多回憶,並不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從小對巴黎的遐想或在那裡談了場戀愛,也並非僅是如海明威所述:「巴黎,是一席流動的宴席」。而是那段期間是我人生中少有體會貧窮的日子,和原先的生活有極大的差異才特別突顯,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追逐」是電影關鍵的元素,在愛情片入面,追求真愛的過程顯然是扣人心弦的一環。不過真愛何時出現?個人覺得最荒謬的一件事,就是「真愛」二字讓人覺得「不會變改的永恆」 ( Born to love you ),發覺身邊那個不是真愛就早晚要換一個,很少會想到身邊的另一半將會「變成真愛」……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我有一個聽起來比較偏激的觀點。 分手也能做好朋友,是檢驗真愛的重要標準。 因為真正的愛,是不會隨著一段關係的結束而消失,會消失的只是人慾望的投射。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解析絕對的愛,經由不同情來表達時的差異,藉此發現絕對的愛來自於自由,而自由來自於榮耀的彼此彰顯。 在這樣天生的自然之中,有自由才有愛,但只有愛才能把誕生自由的榮耀,透過彼此彰顯而涵蓋在一起。 給予只是產品,愛只是用來闡述說明,但自由的誕生,若沒有給予或沒有愛都不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humbnail
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可以保持愛著對方的心情去生活,而不用墜入真正的戀情之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
Thumbnail
  「追逐」是電影關鍵的元素,在愛情片入面,追求真愛的過程顯然是扣人心弦的一環。不過真愛何時出現?個人覺得最荒謬的一件事,就是「真愛」二字讓人覺得「不會變改的永恆」 ( Born to love you ),發覺身邊那個不是真愛就早晚要換一個,很少會想到身邊的另一半將會「變成真愛」……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我有一個聽起來比較偏激的觀點。 分手也能做好朋友,是檢驗真愛的重要標準。 因為真正的愛,是不會隨著一段關係的結束而消失,會消失的只是人慾望的投射。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解析絕對的愛,經由不同情來表達時的差異,藉此發現絕對的愛來自於自由,而自由來自於榮耀的彼此彰顯。 在這樣天生的自然之中,有自由才有愛,但只有愛才能把誕生自由的榮耀,透過彼此彰顯而涵蓋在一起。 給予只是產品,愛只是用來闡述說明,但自由的誕生,若沒有給予或沒有愛都不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humbnail
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可以保持愛著對方的心情去生活,而不用墜入真正的戀情之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