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滅滅千百回—觀趨勢教育基金會詩劇《光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趨勢教育基金會繼過去紀念楊牧《愛是我們的嚮導》等詩劇演出後,再次與劇場導演徐堰鈴聯手,由詩人羅智成親自精選四十首詩作,推出《光年》詩劇。被稱為「詩性體驗」的詩劇,雖然詩作文本只是其中的基底,但劇中的影像、聲音、演員互動都必須與詩作相互對話,進而使整個劇場成為各種感官交雜的展演。
文學轉譯的結構鋪排
在詩壇素有「教皇」之稱的羅智成,從過去的詩集中親自挑選40首詩作,作為詩劇場轉譯的底本。從這些被挑選的詩作來觀察,可以發現羅智成不選擇早期的作品,也沒有選擇近年發展的「故事雲」長篇系列作品,反而有意地將重點放在文明、愛情、知識等面向的小詩,有系統地配合演出的主題:「光年」──《地球之島》、《夢中邊陲》乃至《光之書》,整出詩劇挑選最多的詩作來自於《寶寶之書》以及《黑色鑲金》。這兩本詩集都是以「小詩」組成,透過編號作為詩題,納編於各自的書籍主題之中。
相較於小說或散文,詩的文學轉譯難免在篇幅上顯得尷尬。過往的詩劇演出大多採取一個個單獨詩作,最後合併為一個大的主題,詩作與詩作間除了「作者為同一人」,並沒有緊密的關聯性(如《愛是我們的嚮導》),僅在等少數詩劇中,透過主角的現身來隱隱串起整部演出(如《迴流以後》)。這是進行轉譯的策略差異,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不同的選擇會導致觀者產生不同的體驗:各自獨立會使得個別詩作被相互比較;串聯整部作品則會使敘事邏輯與流暢度受到檢驗。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光年》詩劇融入了羅智成的創作核心,包括「眼睛」代表的知識、書籍代表的「文明」等,乃至於將其自己所繪製的《諸子之書》書籍封面的「側臉」成為視覺展演的一部份(儘管詩劇中並未選用該本詩集的詩作),頗有要呈現一位詩人完整創作觀的企圖。
脫胎於文字的感官與物件
整齣《光年》詩劇的轉譯,就聽覺而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支蠟燭在自己的光焰裡睡著了〉。透過互動與對唱,氛圍與文本交相輝映;而在視覺的層次上,則不斷與舞台上方流瀉下來的布幕「對話」,演出者在其中穿梭、觸碰、遮掩、包裹,形成了一個具有異質性的空間,和現實世界區隔開來。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除了舞台上原有的斜坡與布幕,和演出者互動的具體物件也成為觀者關注的焦點:紙箱、花灑、鋁梯、書捆,種種與生活切身相關的意象在詩劇/詩句中,被賦予開展為各式隱喻的可能──透過肢體展演,無數紙箱的空間形成一種「疊加狀態」,演員可以選擇隱身或現形,讓實際的視覺畫面和詩句朗讀的聽覺聲音相互照映。同樣地,鋁梯在劇中的功能並非僅用於高度的轉換,更成為了兩位演員和對方、和地板,乃至於和世界的平衡。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其中有一幕,演出者們的角色是「老人」。除了以聽覺上的聲線、視覺上的駝背彎腰與緩速行動來演繹「老人」,同時更透過和實際物件、場景的互動,讓物件成為一種具備象徵潛能的「意象」,進而讓觀者更容易進入詩中。
舞台空間與燈光布置
「光年」本身是一種距離,卻由於「光」與「年」字面上的意義,而被賦予了視覺、觸覺的「感覺」以及時間性的「知覺」。配合這次的詩劇名稱「光年」,羅智成在籌備期間特別寫了一首同名詩〈光年〉,陳義芝在「遇見一首詩」中賞讀這首詩,認為相較羅智成近年潛心投入的「故事雲」長篇系列創作,這近40行的〈光年〉是一首「短詩」;雖然是「短詩」,但羅智成卻將自己的個人情志與創作格局的理想寄託於其中,成為了一首「自剖詩」。
在詩劇演出中,另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段落是羅智成「拋棄詩人身分,以廣告人的身分」書寫的〈書的遊行〉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換幕後,光線直接打在羅智成觀眾席的座位上,照映他招牌的黑衣與笑臉。他時而搓揉雙手,時而露齒微笑,看著演員們在詩句的朗讀聲中穿梭舞台上下,以「詩籤」與觀眾們互動。他什麼話也沒說,卻透過演員口中的詩,將一切心目中的理想都說了。
從「光年」感知各自的宇宙,舞台上的演員擷取日常的「小物件」表現詩中宏觀的思維。詩劇的最後,羅智成在夏宇朗讀〈光年〉的聲音中,彷彿他的詩作、他的文明與牽掛,也「已生生滅滅千百回」。
《光年》詩劇劇照,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授權提供
詩劇的更多可能?
陳柏言〈一齣詩劇的完成──記《光年》構想及其後台〉採訪中,陳怡蓁執行長說「詩劇場」的發想源於2012年,在國圖舉辦的《詩的立體書:九十九種讀詩的方法》。
身為「文學轉譯」的一種表現形式,儘管不如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詩》轉譯為「影集」與「漫畫」、駱以軍散文《小兒子》轉譯為「動畫」與「舞台劇」可以得到極大的關注,但定位獨特的「詩劇」在近年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文學研究者的注意,包含解昆樺《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白靈《新詩跨領域現象》、顧蕙倩《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有整體性的觀察,對於個別詩劇的研究也在2021年出現了林庭宇的論文〈趨勢教育基金會之「愛是我們的嚮導」詩劇對楊牧〈春歌〉詩文本的視聽覺修辭詮釋〉
「詩是一種非常害羞的文學形式。」曾在台師大多次開設「現代詩寫作指導」課程的羅智成,第一堂課便是對台下的學生說:「上過我的課,當別人問你『詩是什麼』時,你一定能回答出來。」詩劇場的演出,可以說讓詩作順理成章地在環境氛圍的營造下,直面「對的人、對的心情、對的場合」。
值得注意的是,趨勢教育基金會在訪談中更透露除了《光年》詩劇場,他們將在2022年啟動「趨勢・詩劇場」系列,連續五年推出以「當代詩人」主題、一年兩齣的詩劇,相信值得現代詩與劇場愛好者的關注。

演出時間:2022年3月19-20日
演出地點:國家圖書館B1多功能展演廳
演出人員:羅智成、大甜、呂名堯、林子恆、周明宇、張可揚、游以德(是以德!)、蔡亘晏(爆花)、簡慈儀
聲音演出:向陽、夏宇、陳育虹、陳義芝、須文蔚、楊佳嫻、廖咸浩、鴻鴻
其他資訊參見「趨勢詩劇場《光年——羅智成詩選》」活動頁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108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寫作是從「我」開始的一件事,也是從「我」抽離的一個過程。深入記憶去感覺自己看到的東西,同時脫離「腦袋發燙」的狀態,從另一個比較理性、客觀的角度省察文字,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冷卻、回神。
蘇家立與蘇紹連兩位詩人,同在2021年推出了關注主題為「詩壇」的詩集,可惜出版至今,尚未有論者將兩者並置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兩人並非以「論述」傳達自己對詩壇的觀察,而都選擇了「詩」來表現。身處詩壇並參與其中運作中的兩人,在書寫上如何斟酌拿捏尺度?兩人的書寫有什麼差異可以進行比較與對話?
本年度第一場「吹鼓吹詩雅集:模擬文學獎」將於3月26日(六)下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本次邀請的評審來賓是近日獲得楊牧詩獎的青年詩人蕭宇翔,歡迎各位創作者一同前來共襄盛舉!未交稿者也歡迎列席旁聽,請事先來函報名。
對我家己來講,少年人無啥會曉講臺語,這是足可惜的代誌。咱佮這个語言揣轉來,就會當走揣本來足媠的物件,會當感受彼个「媠」到底是佇佗位。若是無法度去感受,你對你家己的文化認同就無法度學清氣,到尾仔你對土地較釘根的基礎「無去」,咱就會變作無根的世代。就算講你會去認同這个土地,但是這個土地有啥物?咱毋知影。
作為詩人楊瀅靜的第一本小說集,《沙漏之家》可以說是一部在主題與架構上非常完整的作品,其中著力描寫的家庭關係也所新意。書中共收錄了十三篇短篇小說,在描寫的題材上都緊扣著家庭、情愛與道德觀等面向,其中以女性視角的書寫部分尤其精采。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寫作是從「我」開始的一件事,也是從「我」抽離的一個過程。深入記憶去感覺自己看到的東西,同時脫離「腦袋發燙」的狀態,從另一個比較理性、客觀的角度省察文字,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冷卻、回神。
蘇家立與蘇紹連兩位詩人,同在2021年推出了關注主題為「詩壇」的詩集,可惜出版至今,尚未有論者將兩者並置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兩人並非以「論述」傳達自己對詩壇的觀察,而都選擇了「詩」來表現。身處詩壇並參與其中運作中的兩人,在書寫上如何斟酌拿捏尺度?兩人的書寫有什麼差異可以進行比較與對話?
本年度第一場「吹鼓吹詩雅集:模擬文學獎」將於3月26日(六)下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本次邀請的評審來賓是近日獲得楊牧詩獎的青年詩人蕭宇翔,歡迎各位創作者一同前來共襄盛舉!未交稿者也歡迎列席旁聽,請事先來函報名。
對我家己來講,少年人無啥會曉講臺語,這是足可惜的代誌。咱佮這个語言揣轉來,就會當走揣本來足媠的物件,會當感受彼个「媠」到底是佇佗位。若是無法度去感受,你對你家己的文化認同就無法度學清氣,到尾仔你對土地較釘根的基礎「無去」,咱就會變作無根的世代。就算講你會去認同這个土地,但是這個土地有啥物?咱毋知影。
作為詩人楊瀅靜的第一本小說集,《沙漏之家》可以說是一部在主題與架構上非常完整的作品,其中著力描寫的家庭關係也所新意。書中共收錄了十三篇短篇小說,在描寫的題材上都緊扣著家庭、情愛與道德觀等面向,其中以女性視角的書寫部分尤其精采。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人生的舞台上,很多時候可能是原本素昧平生的人與我們締造了奇妙又緊密的關係,以一種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理或奇異的方式維繫著,在我們獨有的世界裡築起一座只有彼此能懂的城牆。 小川洋子的新作《睡在掌心的舞台》總共有八個篇章,分別圍繞舞台及戲劇而展開的八段特殊關係。 虛假交錯的劇情參雜著真實的情
新詩-2023 主題並不是寫光,而是如光的角色。為個人作品之某位角色。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2022年陸劇《夢華錄》融合了許多著名詩詞、畫作、戲曲故事所描繪的山川文物,展現北宋時期的生活意境,深受觀眾喜愛。將每一個場景賦予感動與生命,提煉出古典詩詞所蘊含的韻味,融入劇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加以烘托渲染,完全的展現文化藝術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引領觀眾走入她理解詩的想像世界,因此片中才以蒙太奇手法呈現特定詩的情境,詩人不得不成為演員參與其中,這是電影與詩兩種媒材融合出的美妙體驗。觀看《詩》好似在與老友對談,他們談吐間的輕鬆愜意令人無比暢快,這是一種抒情,見證「活生生的玫瑰萬歲!」當普照萬物的陽光成為影像裡詩人生活的處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泛談羅智成早期詩集中,建構一位理想傾聽者,以訴說作自我探索的作品特徵。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人生的舞台上,很多時候可能是原本素昧平生的人與我們締造了奇妙又緊密的關係,以一種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理或奇異的方式維繫著,在我們獨有的世界裡築起一座只有彼此能懂的城牆。 小川洋子的新作《睡在掌心的舞台》總共有八個篇章,分別圍繞舞台及戲劇而展開的八段特殊關係。 虛假交錯的劇情參雜著真實的情
新詩-2023 主題並不是寫光,而是如光的角色。為個人作品之某位角色。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2022年陸劇《夢華錄》融合了許多著名詩詞、畫作、戲曲故事所描繪的山川文物,展現北宋時期的生活意境,深受觀眾喜愛。將每一個場景賦予感動與生命,提煉出古典詩詞所蘊含的韻味,融入劇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加以烘托渲染,完全的展現文化藝術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引領觀眾走入她理解詩的想像世界,因此片中才以蒙太奇手法呈現特定詩的情境,詩人不得不成為演員參與其中,這是電影與詩兩種媒材融合出的美妙體驗。觀看《詩》好似在與老友對談,他們談吐間的輕鬆愜意令人無比暢快,這是一種抒情,見證「活生生的玫瑰萬歲!」當普照萬物的陽光成為影像裡詩人生活的處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泛談羅智成早期詩集中,建構一位理想傾聽者,以訴說作自我探索的作品特徵。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