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談判|心態】如何用"無求"與"慢慢"改善我們的人生、事業與談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無求,不代表無欲無求,而是一種將自己放在上帝視角的思維模式上。
無求,意指不求某一特定結果,而是把層次與格局拉高,看待完成結果的每一步。
為何這是上帝視角?因為
祂是富足的,沒有缺乏,所以可以無念的看待一切;
祂重視的是一個面,而非一個點,所以可以通盤的看透事理;
祂是第三方,沒有立場,所以可以中立的分析脈絡。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談得不也是如此嗎??
有耐心"慢慢"達成,是一個成功者必備條件,因為沒有人能保證事情"一定"達成。
目標,是我們人生不斷追求的一種意義;而完成目標,是我們獲得成就與開心的一個工具。但,目標很多,有時能"如期"完成,有時需要一些機緣,需要一點運氣,才能"慢慢"達成。所以面對這樣可能的挫折與煎熬,我們應該如何因應,讓我們有能力培養出"慢慢"的耐心。以下是培養"慢慢"三心法:
方法一、將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小目標,為自己設定小里程碑
讓自己在過程中,透過小里程碑的成功,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藉此讓自己更有"慢慢"的耐心,持續的堅持下去。
方法二、用"身分轉換"替代"條件具足"(是→做→有取代有→做→是)
"我是"取代"如果我有…,就能,,,"。如:認知"我是講師",我就知道我必須進行文字撰稿與口才練習,這時我就會"做",最後終會"有"。反之,認知"如果我能有好的演講稿與好口才,我就能當講師"了,這時常會停在"如果我有",但常常都不會有。
方法三、只有"目標轉換"沒有"目標失敗"
失敗是成功的必經過程,所以成功的反義詞從來都不是失敗,而是無法堅持下去。
用無求的心態處事,用慢慢三心法往目標邁進
那我們如何將此應用在談判中?
無求,意指不要求對方什麼,所以談判過程中,不告訴對方應該如何做。而是讓對方了解,他在不同選擇的可能結果與優劣,讓對方擁有完全的決定權。而慢慢三心法,是在談判前,相信自己"我是談判專家";談判時,循序漸進地輕推對方,讓對方慢慢前行;若無法前進,就轉換說法。
現在,請大家設身處地地想,若談判的對方以"中立不給要求"的立場,告知"邏輯清楚"的分析,搭配"動之以情"的論述,跟你進行溝通談判時,你是否不小心就會聽進去對方的話呢?
這是上帝思維,用一個跳脫你與目標、你與談判對方的第三者角度,去進行的謀劃與策略!
無求,即能萬有,因為一旦求,就代表你有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多年的特助經驗,走過北京、上海、陝西、杜拜、非洲 溝通談判、公司治理、品牌行銷、運營管理、業務推廣 「修練願力,把生活中每一個不願意轉為願意,將願意轉變成人生意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溝通,是為了某種良善關係,而去做的互動。 談判,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的溝通。 一個談判專家必須是一個好的溝通者;但一個好的溝通者不一定是個厲害的談判專家。除非,"維持良善關係"是他的談判目的,這時候"溝通"才等於"談判"。 我們再從亞里斯多德溝通三大素來看這些原則: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是大陸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擔任"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的演講金句,看似精簡,卻道盡世間人總是計畫>行動。每年的開始,總有許多人會大刀闊斧的展開計畫說:「我要減肥成模特」、「我要練成吉他之神」,但往往不到三個月,就能在二手市場看到許多健身房會員轉賣與九成新的吉他求售。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鶴立雞群,感覺是個很正面的成語,代表優秀的人在群體中特別突出;但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應該換群體了,因為身旁的人遠遠落後於你。你不再被打擊,不再有落後的危機感。 寧願在富人堆中當窮人,也不在窮人堆裡當富人 小心,遠離鮮花與鼓掌 圈子不大,成就難成 那我們該如何做? 1.每到一座山,就盡力爬到山頂
要成事,慾望與野心缺一不可。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人生?」 「為什麼減肥了那麼久,卻還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學了那麼久英文,卻還是無法跟外國人對談?」 這是我們人生常聽到的感嘆。 我想,這也是世上僅有2%的人能成功的原因吧! 慾望與野心是人類想要一件東西不同程度的表現。
了解人類潛意識的缺陷,可以讓自己與身旁的人過得更幸福。 一直到我面臨工作停滯與困惑期,那是一段我不斷地看書、不斷地上網、不斷找答案的時期,讓我再次遇見它。 還記得那天,風光明媚的寧靜午後,是我買這本書的兩年後,因緣際會地再次翻開書,有一種我好像從沒看過的感覺。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溝通,是為了某種良善關係,而去做的互動。 談判,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的溝通。 一個談判專家必須是一個好的溝通者;但一個好的溝通者不一定是個厲害的談判專家。除非,"維持良善關係"是他的談判目的,這時候"溝通"才等於"談判"。 我們再從亞里斯多德溝通三大素來看這些原則: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是大陸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擔任"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的演講金句,看似精簡,卻道盡世間人總是計畫>行動。每年的開始,總有許多人會大刀闊斧的展開計畫說:「我要減肥成模特」、「我要練成吉他之神」,但往往不到三個月,就能在二手市場看到許多健身房會員轉賣與九成新的吉他求售。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鶴立雞群,感覺是個很正面的成語,代表優秀的人在群體中特別突出;但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應該換群體了,因為身旁的人遠遠落後於你。你不再被打擊,不再有落後的危機感。 寧願在富人堆中當窮人,也不在窮人堆裡當富人 小心,遠離鮮花與鼓掌 圈子不大,成就難成 那我們該如何做? 1.每到一座山,就盡力爬到山頂
要成事,慾望與野心缺一不可。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人生?」 「為什麼減肥了那麼久,卻還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學了那麼久英文,卻還是無法跟外國人對談?」 這是我們人生常聽到的感嘆。 我想,這也是世上僅有2%的人能成功的原因吧! 慾望與野心是人類想要一件東西不同程度的表現。
了解人類潛意識的缺陷,可以讓自己與身旁的人過得更幸福。 一直到我面臨工作停滯與困惑期,那是一段我不斷地看書、不斷地上網、不斷找答案的時期,讓我再次遇見它。 還記得那天,風光明媚的寧靜午後,是我買這本書的兩年後,因緣際會地再次翻開書,有一種我好像從沒看過的感覺。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你所想的與你所得到的定然是完美的共振,唯其如此,才有助於使你所想與生活中的作為形成有意識的關聯,但是,你若能夠事先弄清楚自己應該何去何從,那將會更有幫助。一旦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及其所給出的重要訊息,甚至不需要等到經驗來告訴你,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振動,只要透過感受,你就可以明白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很多時候都不能有所行動! 因為主動出擊,也要等待時機、靜候佳音,而被動觸發,是等待成熟、沈潛出生命無限覺醒的精彩可期。 「無為」因主動而落寞,因被動而興奮,所以自然中庸平衡,因志氣而更能生機蓬勃。 無為而治就是這麼地至高無上,宛如每一秒都是神來一筆,卻又悄悄然,宛如一切與自已無關。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你所想的與你所得到的定然是完美的共振,唯其如此,才有助於使你所想與生活中的作為形成有意識的關聯,但是,你若能夠事先弄清楚自己應該何去何從,那將會更有幫助。一旦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及其所給出的重要訊息,甚至不需要等到經驗來告訴你,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振動,只要透過感受,你就可以明白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很多時候都不能有所行動! 因為主動出擊,也要等待時機、靜候佳音,而被動觸發,是等待成熟、沈潛出生命無限覺醒的精彩可期。 「無為」因主動而落寞,因被動而興奮,所以自然中庸平衡,因志氣而更能生機蓬勃。 無為而治就是這麼地至高無上,宛如每一秒都是神來一筆,卻又悄悄然,宛如一切與自已無關。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