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菩提心修學述要》07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我們看第二個,五蘊主人。在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們的外境,一切的物質世界第二個是受想行識,它是一個精神層次的內心世界,我們先從外到內,從外層先看起。
第一個色蘊。一個人的色身跟你造的業沒有太多關系,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業變現出來的,當然你去整型例外,你的業絕大部分是過去生你造了什麼業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不怪你,不怪今生的你,要怪就怪前生的你,它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物質世界是業力變現出來的,你修行很難改變。你說你是一個女眾,你有本事修到轉成男眾,不可能,這個色身是業報身。
,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第三個是最厲害的,當你產生感受的時候,你起什麼樣的想像。所以現在很強調做正面的思考,因為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的業力。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說這個是人生的歷練,你就產生激發;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自暴自棄,你說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你也可以自暴自棄。
所以這個痛苦,到底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相狀?因為感受沒有相狀,相狀是你安立的,你可以安立它一個相狀,這個相狀可能會傷害我們,這個相狀也可能幫助我們。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諸位知道嗎?提升我們的想像力,真的是這樣,想蘊是很厲害的。你看我們為什麼願意布施,因為我們知道布施有功德,我們產生功德想像,所以,想蘊於境取相安立名言,你要能夠去學習聖人是怎麼想像的。
所以,學佛陀的經典就是學佛陀遇到事情的時候,當外道罵祂的時候,當外道刺激佛陀的時候,佛陀祂是怎麼想的?祂怎麼想這件事情的?所以,我們講佛陀住世,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什麼?祂為什麼成為佛陀?祂有正確的思考嘛。但想蘊有一個問題,它是生滅的,它想完就沒了。
最可怕的告訴大家:行蘊,這個是我們最嚴重的。行蘊是想像想久成性,就是講習性,就是你的行蘊。想蘊是一種造作,但是它想久以後,這個想蘊結束以後,它轉成行蘊。行蘊是很多很多想像的累積,就是你的習性,等流習慣。
你習慣性的思考就是行蘊,也正是它在主導我們的生命,但是它是怎麼來的?它是想蘊而來的。行蘊本身沒有調整自我的力量。所以,當行蘊錯的時候,你也要靠想像來修正它。行蘊是想蘊的數數造作留下的一種功能,強大的功能。
那麼識蘊就是把前面的功能全部保存下來,識它沒有造業功能,它只負責保存。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注意,第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行蘊。你活了這麼多年,到底你的等流性在十法界裡面,你是屬於哪一個?稍微對一下,先把行蘊找出來。第二個用想蘊來調整行蘊。就做兩件事情,先了解自己,你大部分的思考模式,你習慣性的思考模式,你的心跟外界接觸的時候,假設都沒有對治,你第一個念頭習慣性會起什麼念頭?第一個念頭。行蘊當然你可以調整,用你的《楞嚴經》的想,用《法華經》的思想,來調整這個行蘊,慢慢地調。
我們一般人都很難像六祖大師一下子頓悟,這個車子轉一百八十度,我們先慢慢調。一個人只要了解自己,然後有正確的方法,你就有救,即便每天調整一度,都沒關系,至少你在進步當中;只要你知道用功的方法,知道你的修行的關鍵在哪裡。
人最怕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天過一天,這最可怕;你只要知道了,你只要開始努力了,你就有希望。因為你今天比昨天好,你充滿了潛力嘛。你現在不夠好,但是你的未來有無量的可能性。
修行最怕就是說你到現在還沒有上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問題出在哪裡,你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調整它就糟了!你昨天跟今天差不多,不是差不多,可能更糟糕,因為你不調整,它會相續,它會等流性;你習慣性起什麼,你如果不調整,種子起現行,你這個滾雪球越來越大。如果你不調整它,你往那個道路越走越厲害。 所以我們再重復一次,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習慣性的。你習慣性起善念,你已經走上人天果報,如果你突然間死亡,你一定到人天去;如果你習慣性起惡念,你已經走上了三惡道的果報,你要小心;如果你習慣性是出離心的,你已經走上了二乘的涅槃的偏空的跑道;如果你習慣性生起淨土的思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不管什麼時候死亡,你一定往生。
當然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都有調整的空間。所以你要先知道,修行要先找到自己的生命的傾向,你現在那個足球已經往哪個方向跑了?當然你中間你還可以補一腳,但是你要先找到你一生當中,你的等流習性是往哪一道跑,要先第一知道,然後找佛法裡面相關的法,來對治調整它。
從佛法的角度,當然我們往下看,色蘊是苦樂參雜,這部分安樂解脫,色蘊是由業力來主導的。如果你剛開始覺得病痛很多,障礙很大,佛法是有道前基礎的,在調整心念之前,你可以拜懺消業障、你可以放蒙山超度冤親債主、你可以做慈善事業、你可以把你的生命先調整在安樂解脫這一點,可以身安道隆,所以你剛開始偏重業力的修學,可以理解。
我修行要靠這個身體的工具,我把車子功能先調整一下,對不對?它變成一個法器。所以剛開始先調整色蘊,可以理解;但是你上路以後,開始要注意智慧的觀照,當然智慧觀照很多了,你是屬於那種邪惡的,你就用善念來對治;有些人他是屬於比較偏空的,有些人真的偏空,尤其出家眾很多,他就是習慣性,他也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什麼都沒有,無念也不好。
你要無住但要生心,但這種人要出來不容易,要大善知識,因為一個人一旦偏空以後,你要改變他很困難的,因為他著「有」的時候,他們會自己知道痛苦,但偏空要轉成菩提心這一塊比較困難,比較困難。
那也就是說,佛法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拿去試一試吧!人生有限,所以你要知道你可以分階段,我現階段需要什麼養分?我需要什麼法來進來調整我?所以智慧的觀照就是調整你的心,調整你的習慣性思考最後目標菩提心。 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