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在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以致患得患失。這樣的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我實在不能同意。
①孔子所講的君子與小人之別,就在「利」上,故孔子是罕言「利」的。既然罕言「利」,又何會耿耿於「得」呢?
②人到老年,過去經歷過不少的人生起跌,體驗到不少的世事浮沉,通常都不會介懷於「得」。既然如此,又何須特意「戒之在得」呢?
③若把這個「得」引申到「患得患失」,為什麼只戒之在得,而毋須戒之在「失」呢?
所以,我是不能同意過去的解釋的。
那麼,怎樣解釋這個「得」呢?
這個「得」,就是「有所得」。得到啥?大家想想:年紀老了,一把歲數了,人生的閱歷多了,處事的經驗豐富了,對人與事自然會有自己的一套的好惡曲直、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有自己的價值批判,於是就往往自以為是,動輒就說「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想當年我…」。故此,孔子體會到越是年紀大、越是輩分高,正正是血氣既衰的時候,對許許多多的新事物都不習慣、不接受。這個時候,就更加要提醒自己——戒之在得。具體地說,不要恃老賣老啊。
謹以此語自勉。
(寫於2014年1月11日)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7】
下一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下一講:聞道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下一講:聞道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