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觀影筆記《人生的十字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也是一種力量的展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幾天,大女兒以「媽媽」為核心人物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人生的十字路》簡莉軒作品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之間的心路歷程。

在這部紀錄片之中,我不只入鏡,還破天荒地說了重話!哈

因為在訪談過程中,太太竟然以「為了要讓妳們可以長成自己的樣子,我要先能夠站穩我自己」為這不簡單的二年,劃下超級無敵簡單的註解。原本只是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的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甚至,直接打斷訪談地直接問道:什麼原因,讓妳覺得離婚之後,妳一定會回到自己?(言下之意:妳知道「回到自己」有多困難吧?有多少媽媽,為了怕傷害到孩子而打消離婚的念頭,不就是因為「回到自己」是一條更困難的路啊!)

在成為療癒師的十年多裡,我因為瞭解到「一個人要能修復創傷,一定要回溯到最開始讓自己受傷的時空裡」,於是認知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太太(女兒們的媽媽),身為比我更資深的療癒師,也是知道的。

我們都知道:離婚,對孩子來說,無庸置疑地是傷害。

最好的成長過程是:孩子,會在「爸爸和媽媽都擁有照顧自身身心狀態的能力」以及「爸爸和媽媽是相愛的」的狀態下成長;不僅接受來自兩個人的愛,更能親密且有界限地與爸爸和媽媽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父母離異,會改變孩子主要依附對象的結構;這對仍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巨大的變動。而且,離婚通常不是一瞬間發生的事,離婚前的衝突、離婚後的拉扯,絕大多數都是曠日廢時的;這會讓同時愛著爸爸和媽媽的孩子,身陷兩難。更讓原本是「接受爸爸和媽媽的愛」的孩子,變成要去照顧爸爸/媽媽的情緒,轉而忽視了自己。

這會在孩子的內在形成巨大的創傷。

而這對當時的太太而言,即使還未成為療癒師,也是知道的。

「這是我的選擇!」—太太總是這樣跟我說。

我,在女兒們回到媽媽的身邊一年多之後,才加入她們的家庭。在與她們組建家庭的這十年裡,我看見太太總是直面女兒們的創傷,特別是那些因為「父母離異」而有的受傷,從可以理解的難過、痛苦,到需要足夠強大才能接住的憤怒和埋怨。

如此簡短卻十足有力的一句話,讓太太義無反顧地說到做到。

她不會自怨自艾!
選擇離婚,她失去了從沒離開身邊的兩個女兒,這對她來說是錐心之痛,總是讓她在夜裡暗自落淚。選擇離婚,原本不支持她嫁給前夫的阿爸和阿娘,繼續不支持她與前夫離婚,因為「前夫沒犯什麼大錯(家暴、外遇、不務正業⋯⋯)」,她這樣是拋夫棄子、以後會沒有人要。
選擇爭取女兒們的監護權,雖然獲得了阿爸的支持,但仍是被律師提醒:最多只能爭取回一個⋯⋯但在太太的堅定信念之下,女兒們奇蹟般地回到身邊;然後,雖然女兒們深得太太阿爸和阿娘的疼愛,但仍是不免得要被貼上許多標籤,如:單親媽媽
面對這些阻力,太太走出了自己的路,還找到了人生志業。
她從不閃躲!
當女兒們因為她的離開而產生「不信任」的反射性情緒時,她堅定地相信她與女兒們之間的連結,勇敢地擁抱女兒們的情緒,即使那些情緒總是直辣辣地朝著她衝過來。
她從不推卸!
即使「離婚」是由前夫提出的,即使前夫打破了「會好好照顧女兒們」的承諾、任由前婆婆抹黑自己和打罵女兒們,她也完全地承擔起照顧女兒們心理健康的責任。
這十多年裡,她一直如此堅定!就算偶爾也還是會因為「女兒們,因為自己做的決定而感到受傷」而心疼落淚⋯⋯她也始終在療癒自己之後,有彈性地撐開自己、接住女兒們的所有情緒,並且用療癒師的專業,引導女兒們重新建立符合自身秩序的自我認知。
看到如此有guts的太太,我總是對女兒們心生羨慕⋯⋯畢竟,我有一個「一直想離婚,但直到離世都沒有付諸行動」的母親。

我的母親,一直想要和我的父親離婚。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我八、九歲,剛開始發育的時候,我的父親將我壓在床上,咬了我的左邊胸口和大腿內側」,這讓身為「專門推廣家庭暴力防治的社工」的母親,非常痛苦。

我,因著這道童年創傷,莫名地被捲入他們之間的紛爭。

雖然,一直到母親離世,他們的婚姻關係都沒有結束;但對我來說,他們的關係從來都是名存實亡的。
這個「長達三十年,始終沒有做出決定、懸而未決」的停滯狀態,相較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太太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婚之後,帶著女兒們一起開創新人生」的動態模式;讓我之前在回看自己的原生家庭之時,有股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不能前進」並不是「讓人可以做出決定的紅綠燈」壞掉了啊!

「我還坐在由母親駕駛的這台車上嗎?」—我自問。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成為療癒師的這十年間,除了療癒學員以外,我也對自己不斷地進行深度的療癒;療癒,讓我一點一滴地長出內在力量,讓原本受困於那台車上的內在小孩,慢慢地長大。
在療癒那道童年創傷之前,我一直都是在這台車上的;在療癒過後,我還是會在和母親、父親互動的時候,會有「重新被拽回去那台車上」的感覺⋯⋯甚至,在更後來,我已經擁有「與太太和女兒們共乘一車」的選擇時,還會為了「要讓母親和父親和好」而重新回到那台車上。

透過大女兒的影像紀錄,我再次省思。

女兒們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太,負起「即使會讓女兒們受傷,也要做出正確的決定;然後,用盡全力地在最短時間內讓自己站起來、長出接住女兒們的創傷反應的力量」的責任。

這是「大人」的肩膀。

而我的母親,在「明知父親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情之後,對著我、以『妳怎麼不會保護自己?』來推卸母親保護孩子的責任,並且選擇隱瞞;然後,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讓父親不需要面對自己的錯誤、讓我在父親對我有性侵意圖的家裡面揣揣不安地長大⋯⋯並且,在十年前,當我已經療癒這道創傷、可以原諒她和父親的時候,繼續迴避;甚至,將日後的彌補,對外宣稱為『給我的恩惠』,讓許多不明事理的人誤解我」。
這是⋯⋯?

現在的我,很幸福!在療癒過後,我不再重複、複製原生家庭的路徑,而是可以走一條新的路:在加入太太和女兒們的家庭之後,我看見「母親」是如何負起責任的,並且有幸參與其中。
非常充實!在近四十年的人生中,我體驗到「沒能做出『離婚』的決定」的停滯感,以及「勇敢做出『離婚』的選擇,然後延展自己、概括承受其後的一切」的速度感(笑)⋯⋯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滋味呀!
在品嚐過這兩種滋味後,當我再次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我總是能果決地做出決定,因為「迴避」只會帶來迴圈,「承擔責任」才能進入看見新風景的路徑呀!
最後,邀請妳/你和我一起欣賞大女兒的《人生的十字路》,並且在app裡點下五顆星,讓她擁有更多拍攝美好影像的動力!:)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盲點並釋放心中的痛苦,幫助自己從受害者狀態解脫出來。通過改變自己,實現家庭的和諧與家人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你有想過如何在生命的風浪中保護最脆弱的心嗎?當家庭的航向需要改變,對話的方式成為了溫柔的力量。 談論離婚這件事時,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無比艱難決定,同時,也產生愛的不同面貌。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風浪來襲時,如何用愛為孩子指引一片安穩的海域。 和孩子溝通父母離婚:溫柔的力量 在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盲點並釋放心中的痛苦,幫助自己從受害者狀態解脫出來。通過改變自己,實現家庭的和諧與家人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你有想過如何在生命的風浪中保護最脆弱的心嗎?當家庭的航向需要改變,對話的方式成為了溫柔的力量。 談論離婚這件事時,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無比艱難決定,同時,也產生愛的不同面貌。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風浪來襲時,如何用愛為孩子指引一片安穩的海域。 和孩子溝通父母離婚:溫柔的力量 在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