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32 緣起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以持德。
德而能養則不屈,惠而能行則有恩。
由是德與惠相蓄,惠與德互行,
如此則德不用修,而敬同佛祖,惠不勞費,而懷如父母,
斯則湖海有志於道者,孰不來歸。
住持將傳道德興教化,不明斯要,而莫之得也。
《與佛眼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在寫給佛眼禪師的信上說:
住持叢林最根本的辦法,在於恩惠與道德這兩方面必須並行,缺一則不可。
倘若只知道施恩惠與人,而自己不修德行,那些受恩惠的人表面上雖然感激,內心卻未必會對你尊敬。
如果自己的德行固然修得很好,而平時並無任何恩惠於人,那麼別人雖然敬佩你的德行,但絕不會對你心存感念。
果能明白施恩惠能使人產生懷慕之情,再加上修養自身的道德,這樣惠與德互相兼濟,那麼所施與他人的恩惠,就足可以安撫人心,溝通上下的感情,並能誘導引進四方前來的學者。
換句話說,果知修德能受人敬重,更加上施恩惠與他人,這樣德與惠互相資助,那麼所修的德行,就足以紹繼先覺的道範,使佛法興隆,廣度愚癡迷茫的眾生。
所以善於做住持的人,自然懂得自己修養德行,又兼能施恩惠於他人;在施恩惠於他人的同時,又能持守自己的德行。
德行不斷存養,則自己受用無窮;恩惠經常施行,則人人懷恩感念。由是將修德與施惠這兩件事並存於心,亦使施惠與修德同時運行。
這樣,德行既已包含在恩惠之中,德不必刻意去修,人人也自然尊敬你如同佛祖。恩惠既然由德性中發出,即使給人微薄恩惠,人人也會感恩懷念你如同父母。
誠能如此,那麼五湖四海凡有志於學道的人,有誰不願意來歸從呢?
身為住持的人,將要宣傳道德,興揚教化,但如果對惠與德這二者兼行的道理不明白,那就很難行得通了。
良因贊曰:
末法時代法弱魔強,因此同參道友很重要!
但是如何尋得?
如演祖所示:
「養德以行惠,宣惠以持德。
德而能養則不屈,惠而能行則有恩」,
菩提道侶間,應當以德、惠相守。
在解脫道上:
唯道是親,相互提攜,是德;
謙下柔和,慈悲將護,是惠。
具德與惠,菩提道上彼此相惜相守,
實是三生有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禪林寶訓 2014.6.27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 雖群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 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同一雨所洽,花草樹木各得其潤; 則如《遺教經》所
禪林寶訓 2014.6.22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師翁初住楊岐,老屋敗椽僅蔽風雨,適臨冬暮,雪霰滿床,居不遑處。 衲子投誠,願充修造。 師翁却之曰:我佛有言,時當減劫,高岸深谷,遷變不常, 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 汝等出家學道,做手腳未穩,已是四五十歲,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 《廣錄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禪林寶訓 2014.6.20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謂演首座曰: 「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 心不妙悟,妄情自生。 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 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 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 《浮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禪林寶訓 2014.6.27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 雖群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 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同一雨所洽,花草樹木各得其潤; 則如《遺教經》所
禪林寶訓 2014.6.22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師翁初住楊岐,老屋敗椽僅蔽風雨,適臨冬暮,雪霰滿床,居不遑處。 衲子投誠,願充修造。 師翁却之曰:我佛有言,時當減劫,高岸深谷,遷變不常, 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 汝等出家學道,做手腳未穩,已是四五十歲,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 《廣錄
禪林寶訓 2014.6.21 良因法師 隨筆 五祖演和尚曰: 「今時叢林學道之士,聲名不揚,匪為人之所信者, 蓋為梵行不清白,為人不諦當。 輒或苟求名聞利養,乃廣衒其華飾,遂被識者所譏。 故蔽其要妙,雖有道德如佛祖,聞見疑而不信矣。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當以此而自勉。」 《佛鑒與佛果書》 【演蓮法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禪林寶訓 2014.6.20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謂演首座曰: 「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 心不妙悟,妄情自生。 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 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 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 《浮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護法儀軌和護法薈供呢?比如說,一個人本身準備做一件事,而在這個人還沒有做之前,假如有另外一個人來敦促或勸勉他,他因此很快就把這件事完成。念護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除了供養外,亦是提醒護法不要忘記祂的承諾。
Thumbnail
每月藏曆二十九日,為護法薈供日,觀音山每月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歡迎全球十方善信法友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得護法庇佑。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象、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它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真正的普度普施,什麼叫「普度」?一切皆度。像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請僧團(顯教、密教的僧眾)來做超薦,還請喇嘛,超薦力量很大,尤其「主法的人」特別重要!主法的法師或上師如果有證量,可以瞬間將這些鬼道的幽冥眾生,攝集進入大寧靜、大安樂的狀態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護法儀軌和護法薈供呢?比如說,一個人本身準備做一件事,而在這個人還沒有做之前,假如有另外一個人來敦促或勸勉他,他因此很快就把這件事完成。念護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除了供養外,亦是提醒護法不要忘記祂的承諾。
Thumbnail
每月藏曆二十九日,為護法薈供日,觀音山每月舉辦「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歡迎全球十方善信法友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消災除障祿位」。得護法庇佑。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象、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它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