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6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14.6.20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遠公謂演首座曰:

「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

心不妙悟,妄情自生。

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

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

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

《浮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法遠禪師荊州五祖山・法演首座說:

「心為一身的主宰,也是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

但如果心不能達到清淨妙悟,妄情就會產生。

妄情一生,就會遮蔽心性,對於事理便不能明察。事理不明,對於是非善惡的認識就會產生謬誤錯亂。

所以學人修治自心,務要達到徹悟的境界。一旦悟明心性,可以使人頓覺精神飽滿,心平氣靜,容貌恭敬,色相莊嚴。到此時,所有妄想情慮皆被真心所消融了。

能如此治心,心自然靈明神妙。然後以此靈妙的真心去化導群生,指引迷蒙,誰不相從其教化呢?」

raw-image

良因贊曰:

如《楞嚴經》所說: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死生,了無所得」

多多誦唸此句,心不隨境轉,而能轉境,那就是妙悟安心了。

倘或不能,若常憶念:「生命,是無常的!」

縱非妙悟,也是安心之良藥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8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要調伏煩惱,首先便要先看到生起煩惱的根源──「心」。 不然,縱然佛法研究再深入,也只是流於世間哲理的層次,與解脫無關。 因此,在上述的文中, 尊者很直截地告訴我們,要了解「心」, 就從他的作用處去找。 當我們領納外境,並生起 「善」、「惡」、「美」、「醜」等分別時, 心就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要調伏煩惱,首先便要先看到生起煩惱的根源──「心」。 不然,縱然佛法研究再深入,也只是流於世間哲理的層次,與解脫無關。 因此,在上述的文中, 尊者很直截地告訴我們,要了解「心」, 就從他的作用處去找。 當我們領納外境,並生起 「善」、「惡」、「美」、「醜」等分別時, 心就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Thumbnail
2022/0705 良因法師 著 要調伏煩惱,首先便要先看到生起煩惱的根源「心」。 不然,縱然佛法研究再深入,也只是流於世間哲理的層次,與解脫無關。 正如上懺下雲老和尚曾深深地感觸:「三生有幸,今生為僧。 」 更如一位住山四十多年的老喇嘛說:「修行是最幸福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705 良因法師 著 要調伏煩惱,首先便要先看到生起煩惱的根源「心」。 不然,縱然佛法研究再深入,也只是流於世間哲理的層次,與解脫無關。 正如上懺下雲老和尚曾深深地感觸:「三生有幸,今生為僧。 」 更如一位住山四十多年的老喇嘛說:「修行是最幸福的事情。」
Thumbnail
2016.8.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陳瑩中曰: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少有忿懥,則不得其正;少有嗜慾,亦不得其正。 然自非聖賢應世,安得無愛惡喜怒, 直須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為得矣。」 《廣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對陳瑩中說: 「想要證得無上大道,首先必須存心要端正,
Thumbnail
2016.8.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陳瑩中曰: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少有忿懥,則不得其正;少有嗜慾,亦不得其正。 然自非聖賢應世,安得無愛惡喜怒, 直須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為得矣。」 《廣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和尚對陳瑩中說: 「想要證得無上大道,首先必須存心要端正,
Thumbnail
2013/4/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一切時中觀心為主,讀誦了義大乘而助顯之, 勤修種種福德而資發之。 勿令此心墮在無記、不善境界,勿貪世閒文字詩詞而礙正法; 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日新其德,以詣於成,得生淨土,永無退轉」 良因曰: 於身心世界,恆觀無常或如幻。
Thumbnail
2013/4/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一切時中觀心為主,讀誦了義大乘而助顯之, 勤修種種福德而資發之。 勿令此心墮在無記、不善境界,勿貪世閒文字詩詞而礙正法; 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日新其德,以詣於成,得生淨土,永無退轉」 良因曰: 於身心世界,恆觀無常或如幻。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0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謂演首座曰: 「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 心不妙悟,妄情自生。 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 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 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 《浮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0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謂演首座曰: 「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 心不妙悟,妄情自生。 妄情既生,見理不明;見理不明,是非謬亂。 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 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指迷,孰不從化?」 《浮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5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曰: 「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 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 識因果,明罪福,乃操履之實。 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 量才能,請執事,乃用人之實。 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 不存其實,徒炫虛名,無益於理。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5 良因法師 隨筆 舜老夫曰: 「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 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 識因果,明罪福,乃操履之實。 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 量才能,請執事,乃用人之實。 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 不存其實,徒炫虛名,無益於理。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