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厚黑的羅織經瓜蔓卷 與聖經對比、真理的推敲 鐘櫻峯 2022/5/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瓜蔓卷第十二
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譯文】事情不是很大,就不能讓人震驚。案件不是牽扯人多,功勞就不能顯現。君主用它來求取安定,臣子用它來邀功取寵,這裡的冤情一定會有,卻是不可能避免的。
【羅織經總評文】總結羅織經作者所處年代的政治與社會,加上來俊臣個人的社會與政治觀察,演化個人的求生與富貴的人生哲學思考,羅織經遠離儒家思想,良知與道德成了棄兒,追求權勢與私利,必須
追求非主流思想,否則無法達成!
儒家的個人修為,兼善天下,成了遙不可及的虛幻理想!
至今21世紀縱觀世界歷史,羅織經在拋除道德良知外,似乎被一
些人將羅織經等權謀厚黑思想,奉為規涅,行為標準;所到之處善良
道德不值得追求!
個人認為,這是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生命觀,綜合展現的
哲學宗教觀不同的人生不同選擇,不可不慎!
【評文】私利是靠鑽營取得,政治斗爭,社會結構矛盾,人性
滋生了壞胚生長的土壤,浮誇社會問題,鑽大眾的空子,營自己
的利益,麻醉人性,合理化權謀與自私!
榮以榮人者榮,禍以禍人者禍。榮非己莫恃,禍惟他勿縱。罪無實者,他罪可代;惡無彰者,人惡以附。心之患者,置敵一黨;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譯文】真正顯達是能讓他人也顯達的顯達,真正的禍患是能使他人也致禍的禍患。不是自己掙來的顯達不要倚仗,只要是他人的禍患就不要放過。罪名沒有實證,用其它的罪名來替代;惡行沒有顯露,用他人的惡行來依附。心腹的禍害,把他誣指為是敵人的同夥;情感上怨恨的人,陷害他是奸詐邪惡的小人。
【評文】將自己的不義,說成別人命定的禍患,只要是查不到的惡
就不是惡,甚至可以代替,無法替代者易轉成陷害他人。
這是羅織與構陷惡與罪的最高手段。
官之友,民之敵;親之友,仇之敵,敵者無常也。榮之友,敗之敵;賤之友,貴之敵,友者有時也。是以權不可廢,廢則失本,情不可濫,濫則人忌;人不可密,密則疑生;心不可托,托則禍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尋隙求功。餌之以逮,事無悖矣。
【譯文】官吏的朋友,在以官吏為敵的百姓眼裡便是幫凶;親人的朋友,在和親人有仇的仇人眼中也成了敵人,所以說敵人是變化不定的。顯達時的朋友,敗落時就是敵人;貧賤時的朋友,富貴時就是敵人,所以說朋友是暫時的。因此說權力是不可廢棄的,廢棄了就失掉了根本;同情心是不能隨便施予的,太隨便了就會招人忌恨;與人交往不能過於親密,太親密就會產生疑慮;心裡話不能說出來,毫無保留就潛藏著禍患。有智能的人不會為自己招來禍害,有能力的人總是尋找別人的漏洞以求取功勞。引誘他們上鉤再據此把他們逮捕,事情就沒有悖理之說了。
【評文】完全以利益有無,決定是朋友還是敵人,羅織經在最後一
卷,總結了自己的核心思想!利害關係超越道德與良善,教人遠離同情心,親密關係;群我關係的破壞,導致社會關係的破壞,最後導致
家國政治關係的破壞!權謀手段違害善良關係的安建,導致道德與人心敗壞!
各環節人我關係全面敗壞,充滿不信任,人無法安頓身心!
【聖經教導】本文自惡與犯罪,終究成全羅織與構陷他人的思想,完全背離善的人性,也犯了外定法律的罪,何況是聖經所重視-內在道德與內在的罪!違反上帝將聖潔的靈,安置在人靈的初心與尊貴樣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L 櫻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刑罰卷第十一 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誘人以服,非刑之無得焉。刑有術,罰尚變,無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譯文】讓人達到死亡的境地,沒有比構陷他謀反更能奏效的事了;誘導人們做到服從,不刑罰他們就達不到目的。刑訊是講究方法的,責罰貴在有所變化,施行的手段沒有限制,人們就都會伏法認罪了。
問罪卷第十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 【譯文】法律的好壞,不在條文本身,而是它的執行;刑罰的根本,不在如何處罰犯罪,而是如何確定犯罪。 定法律其罪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區明何為法律上的罪,讓人知 罪而守法! 【評文】因古時環境影嚮,罪有其隱避性,無法直觀,斷定人逃
謀劃卷第九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官無恆友,禍存斯虛,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敵以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 禍方懲。 爭關係,有時候是敵人關係;但總的來說,構成傷害或影響自身利益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譯文】奸臣不會自己招認,忠臣不能自己辯解。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評文】奸臣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利益,忠臣為了社稷,犧牲 自身利益;奸臣的行為是隱而未現,難以直擊;忠臣的言論行為,顯 而易見,但非人人支持,利益,自私勝過是非,正義!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譯文】世間的道理,人們不傷害自己卻遭到別人的傷害;做人的道理,別人不原諒自己而自己卻能原諒。 不要傷害自己是對的,但為了保身,逃避法律與良心的責任,則不可取!同樣的,不負該負的責任,處處自我原諒,也不好! 于聖靈與神的原諒,應無自我原諒之說。
【本文1】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凶無常,智者少禍。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吉凶擇人,慎之方消愆。 【譯文1】顯達和寵幸有開始的時候,能保持到最後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兇險沒有不變的,有智能的人纔能減少禍事。顯達和寵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謀劃後纔有成;吉利和兇險是選擇人的,謹慎小心纔能消災免禍。 的窄路!
刑罰卷第十一 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誘人以服,非刑之無得焉。刑有術,罰尚變,無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譯文】讓人達到死亡的境地,沒有比構陷他謀反更能奏效的事了;誘導人們做到服從,不刑罰他們就達不到目的。刑訊是講究方法的,責罰貴在有所變化,施行的手段沒有限制,人們就都會伏法認罪了。
問罪卷第十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 【譯文】法律的好壞,不在條文本身,而是它的執行;刑罰的根本,不在如何處罰犯罪,而是如何確定犯罪。 定法律其罪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區明何為法律上的罪,讓人知 罪而守法! 【評文】因古時環境影嚮,罪有其隱避性,無法直觀,斷定人逃
謀劃卷第九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官無恆友,禍存斯虛,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敵以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 禍方懲。 爭關係,有時候是敵人關係;但總的來說,構成傷害或影響自身利益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譯文】奸臣不會自己招認,忠臣不能自己辯解。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評文】奸臣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利益,忠臣為了社稷,犧牲 自身利益;奸臣的行為是隱而未現,難以直擊;忠臣的言論行為,顯 而易見,但非人人支持,利益,自私勝過是非,正義!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譯文】世間的道理,人們不傷害自己卻遭到別人的傷害;做人的道理,別人不原諒自己而自己卻能原諒。 不要傷害自己是對的,但為了保身,逃避法律與良心的責任,則不可取!同樣的,不負該負的責任,處處自我原諒,也不好! 于聖靈與神的原諒,應無自我原諒之說。
【本文1】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凶無常,智者少禍。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吉凶擇人,慎之方消愆。 【譯文1】顯達和寵幸有開始的時候,能保持到最後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兇險沒有不變的,有智能的人纔能減少禍事。顯達和寵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謀劃後纔有成;吉利和兇險是選擇人的,謹慎小心纔能消災免禍。 的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該斷就要立即斷,四正勤也說:「已經惡速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可不是單純只自己的惡;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惡心惡意。而且,通常這些下套的人,有時候還會以為他自己的貪念增長是在行善呢!還有更扯的,如果你遠離他,他就會到處去說你是怎樣辜負他;要你回頭繼續讓他有操弄你的機會。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該斷就要立即斷,四正勤也說:「已經惡速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可不是單純只自己的惡;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惡心惡意。而且,通常這些下套的人,有時候還會以為他自己的貪念增長是在行善呢!還有更扯的,如果你遠離他,他就會到處去說你是怎樣辜負他;要你回頭繼續讓他有操弄你的機會。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