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設計以行動者網絡來治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Zining〈給我一群使用者,將能舉起空間技術網絡的轉型?從STS觀察使用者參與的幾種路徑〉一文透過不同尺度、議題與環境下的空間設計中,提出三個「使用者邊陲化」、「使用者另闢網路」、「使用者積極參與」的課題與影響力。

公私協力下的不同階段

  在許多台灣的標案當中,有著不同的階段,而這些階段也會在使用者影響力發生變化,前者為「規則制定」、中間為「興建」、後者為「檢驗或是績效」,筆者認為在公私協力除標案的標規與經費外,其他與聚落的合作,也是私部門在承辦時的主導能量,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簡稱:水、金、九聚落)來說,在礦山藝術季當中,除了解決標案上的問題外,另外,透過找尋聚落的舊有空間,善用藝術創作產生閒置空間的新功能,而這中間就會碰到屋主、藝術家、公部門標案的規定,並在標案結束後,導覽時與後續觀光時,產生不同的檢驗與績效。
  筆者從訪談吳乾正里長,從金瓜石社群自給模式,當中有一套系統的生態永續性,透過與里民共同去規劃環境教育,包含設計講堂,抑或是與黃金博物館共同規劃金瓜石的「八角亭」,也是Zining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公民參與模式」,而藝文採購法,改變為「統包、最有利標標、顧問」,讓標案在進行當中,可以深化系統的內容,以黃金博物館在2020年的「昇平戲院特展」,透過於2018年先進行戲院的調查,在2020年透過藝文採購法,以特展的方式呈現,在特展間,里民提出希望不要去改變昇平戲院既有的桌椅排序,故產生新的一種模式,在舊有座椅上以展覽和多媒體的方式產生戲院式的觀眾與展覽間的互動思維。
2020年昇平戲院特展照片圖 (筆者拍攝)

參與式設計的不同視角

   在創新與改變當中,使用者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與行動者往理論視角來看,透過鬆動網絡,說服、轉譯、拉攏其他行動者,在鬆動的過程當中,在舊有的網絡與新網絡產生發散與收斂,以黃金博物館來說,不同的公私協力,建構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在這兩年當中,國際觀光轉為國內旅遊,觀光視角的轉換,導覽方式改變、轉成長期的陪伴式經營,科技導入博物館,讓Z世代透過線上導覽以及擴增實境深入了解黃金博物館的歷史與地質現況,而公私協力因應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策略,以這個案例來看,透過科技讓聚落孩童與老師一同去破解遊戲,此外,透過網紅的行銷,讓全台其他的玩家一同參加,遊戲分為上午親子版和下午的成人版,許多家長和孩子們,可能一次就來一整天把兩個版本完成,當天透過不同隊伍的帶領,讓人數可以分批進行遊戲,此外,活動不單單僅在黃金博物館,還包含祈堂老街、勸濟堂周圍的機構,而聚落的居民還會擔任其中的關主,讓整個遊戲的行動者網絡,達到聚落原有的網絡外,也與公私協力的公司、觀光客產生公私協力的合作網絡,甚至成為蹦世界的博物館擴增實境的玩家,產生多贏的狀態。
2020年黃金博物館的擴增實境遊戲 (筆者拍攝)

參考資料
zining(2020)。給我一群使用者,將能舉起空間技術網絡的轉型?從STS觀察使用者參與的幾種路徑。瀏覽網址:https://eyesonplace.net/2020/05/27/143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共創價值論點 聚落群組結盟 創造聚落觀光 參考論文 莊凱詠(2015)。以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大山北月服務創新之歷程與結果。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
為何服飾需要回收利用呢? 服飾回收的轉型策略 個人購買的觀念改變 參考文獻 新聞中的法律/企業須將永續發展納入DNA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5873612 孟加拉危樓工廠倒塌 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一、文化城市改造者 二、大稻埕的何去何從?
  筆者於2022年4月17日參加了第七屆「追火車」的馬拉松,在COVID-19疫情下,賽事開始新的狀態,面對著維持時間與延期調整,對於聚落的觀光來說,也做了新的調整,許多民宿業者與跑者都會隨時注意著賽期隨時調整時間,筆者認為到這也讓馬拉松比賽產生出三項優點。 自我規律訓練 保持友誼長存
不永續的困境與轉機 三贏的永續新模式   突破慈善與企業和社會的困境,侯家楷老師提出7-11企業為例,大家應該都不知道7-11捐款箱一年究竟有多少捐款?侯家楷老師整理出來,將近4,300萬的捐款,不過許多環保團體對於7-11企業的塑膠瓶的垃圾產生,提出質疑與詬病,認為企業需要去改善並非僅是捐款。
二、凝視桃園文化設施 (一)客家文化館 節慶活動讓在地居民更了解客家的傳統文化,透過客家音樂節,讓更多人的人了解客家文化,在音樂中或許語言不是最重要,在音樂中去呈現客家的靈魂,更是打開客家和其他族群連結的重要媒介。 (二)武德殿和鍾肇政文化生活園區 (三)菱潭街興創基地
共創價值論點 聚落群組結盟 創造聚落觀光 參考論文 莊凱詠(2015)。以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大山北月服務創新之歷程與結果。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
為何服飾需要回收利用呢? 服飾回收的轉型策略 個人購買的觀念改變 參考文獻 新聞中的法律/企業須將永續發展納入DNA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5873612 孟加拉危樓工廠倒塌 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一、文化城市改造者 二、大稻埕的何去何從?
  筆者於2022年4月17日參加了第七屆「追火車」的馬拉松,在COVID-19疫情下,賽事開始新的狀態,面對著維持時間與延期調整,對於聚落的觀光來說,也做了新的調整,許多民宿業者與跑者都會隨時注意著賽期隨時調整時間,筆者認為到這也讓馬拉松比賽產生出三項優點。 自我規律訓練 保持友誼長存
不永續的困境與轉機 三贏的永續新模式   突破慈善與企業和社會的困境,侯家楷老師提出7-11企業為例,大家應該都不知道7-11捐款箱一年究竟有多少捐款?侯家楷老師整理出來,將近4,300萬的捐款,不過許多環保團體對於7-11企業的塑膠瓶的垃圾產生,提出質疑與詬病,認為企業需要去改善並非僅是捐款。
二、凝視桃園文化設施 (一)客家文化館 節慶活動讓在地居民更了解客家的傳統文化,透過客家音樂節,讓更多人的人了解客家文化,在音樂中或許語言不是最重要,在音樂中去呈現客家的靈魂,更是打開客家和其他族群連結的重要媒介。 (二)武德殿和鍾肇政文化生活園區 (三)菱潭街興創基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第二場次今(20)日下午前進內湖科技園區舉辦,吸引近百位企業廠商代表出席。主辦單位建研所表示,淨零技術的推廣需要公私協力並進,期盼透過宣導活動的方式,讓更多企業願意使
※ 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定義: 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內共同存取某一個資料空間。生產者負責生成數據並將其放入共享空間,消費者負責從共享空間中取走數據進行處理。兩者之間互不相干,也不須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 共同存取資料空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享同一個資料空間。這個空間通常是緩衝區或隊列,用於在它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當我們使用「行為群集設計改變的行為」工具,發揮創意找出對應「志向」或「結果」的各式各樣行為後,下一個階段則是要找到行為匹配。BJ Fogg教授表示:這是行為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無論我們想要做到什麼樣的改變,為自己匹配出「對」的行為都是長久改變的關鍵。在行為設計領域裡,把最佳匹配稱為「黃金行為」,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第二場次今(20)日下午前進內湖科技園區舉辦,吸引近百位企業廠商代表出席。主辦單位建研所表示,淨零技術的推廣需要公私協力並進,期盼透過宣導活動的方式,讓更多企業願意使
※ 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定義: 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內共同存取某一個資料空間。生產者負責生成數據並將其放入共享空間,消費者負責從共享空間中取走數據進行處理。兩者之間互不相干,也不須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 共同存取資料空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享同一個資料空間。這個空間通常是緩衝區或隊列,用於在它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當我們使用「行為群集設計改變的行為」工具,發揮創意找出對應「志向」或「結果」的各式各樣行為後,下一個階段則是要找到行為匹配。BJ Fogg教授表示:這是行為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無論我們想要做到什麼樣的改變,為自己匹配出「對」的行為都是長久改變的關鍵。在行為設計領域裡,把最佳匹配稱為「黃金行為」,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