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ining〈給我一群使用者,將能舉起空間技術網絡的轉型?從STS觀察使用者參與的幾種路徑〉一文透過不同尺度、議題與環境下的空間設計中,提出三個「使用者邊陲化」、「使用者另闢網路」、「使用者積極參與」的課題與影響力。
公私協力下的不同階段
在許多台灣的標案當中,有著不同的階段,而這些階段也會在使用者影響力發生變化,前者為「規則制定」、中間為「興建」、後者為「檢驗或是績效」,筆者認為在公私協力除標案的標規與經費外,其他與聚落的合作,也是私部門在承辦時的主導能量,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簡稱:水、金、九聚落)來說,在礦山藝術季當中,除了解決標案上的問題外,另外,透過找尋聚落的舊有空間,善用藝術創作產生閒置空間的新功能,而這中間就會碰到屋主、藝術家、公部門標案的規定,並在標案結束後,導覽時與後續觀光時,產生不同的檢驗與績效。
筆者從訪談吳乾正里長,從金瓜石社群自給模式,當中有一套系統的生態永續性,透過與里民共同去規劃環境教育,包含設計講堂,抑或是與黃金博物館共同規劃金瓜石的「八角亭」,也是Zining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公民參與模式」,而藝文採購法,改變為「統包、最有利標標、顧問」,讓標案在進行當中,可以深化系統的內容,以黃金博物館在2020年的「昇平戲院特展」,透過於2018年先進行戲院的調查,在2020年透過藝文採購法,以特展的方式呈現,在特展間,里民提出希望不要去改變昇平戲院既有的桌椅排序,故產生新的一種模式,在舊有座椅上以展覽和多媒體的方式產生戲院式的觀眾與展覽間的互動思維。
參與式設計的不同視角
在創新與改變當中,使用者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與行動者往理論視角來看,透過鬆動網絡,說服、轉譯、拉攏其他行動者,在鬆動的過程當中,在舊有的網絡與新網絡產生發散與收斂,以黃金博物館來說,不同的公私協力,建構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在這兩年當中,國際觀光轉為國內旅遊,觀光視角的轉換,導覽方式改變、轉成長期的陪伴式經營,科技導入博物館,讓Z世代透過線上導覽以及擴增實境深入了解黃金博物館的歷史與地質現況,而公私協力因應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策略,以這個案例來看,透過科技讓聚落孩童與老師一同去破解遊戲,此外,透過網紅的行銷,讓全台其他的玩家一同參加,遊戲分為上午親子版和下午的成人版,許多家長和孩子們,可能一次就來一整天把兩個版本完成,當天透過不同隊伍的帶領,讓人數可以分批進行遊戲,此外,活動不單單僅在黃金博物館,還包含祈堂老街、勸濟堂周圍的機構,而聚落的居民還會擔任其中的關主,讓整個遊戲的行動者網絡,達到聚落原有的網絡外,也與公私協力的公司、觀光客產生公私協力的合作網絡,甚至成為蹦世界的博物館擴增實境的玩家,產生多贏的狀態。
參考資料
zining(2020)。給我一群使用者,將能舉起空間技術網絡的轉型?從STS觀察使用者參與的幾種路徑。瀏覽網址:https://eyesonplace.net/2020/05/27/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