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進入豬狗嫌階段的女兒,問甚麼、說甚麼都是不要、不要的回應。堅持己見、固執執拗,讓我們夫妻非常頭痛不已,甚至讓我多次萌生起想要"修理"的念頭。
但是冷靜下來時,再想一想,這不就是一種發展的階段嗎?就因為爸多數的孩子都會經過這樣"自我認知"的階段,才會有通俗的"豬狗嫌"的形容詞出現,與其與她硬碰硬的對槓、強勢的用大人的力量將她壓下,不如嘗試降低姿態、蹲下來用他的高度、用他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說不,是因為他第一次有了這份捍衛自己主見的權利,也許不完全清楚這句"不要"會帶來甚麼樣子的後果,但終究是一句表達自己的體驗。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想要培養一個有想法、有主見的孩子,那麼從小的教育方式絕對不是要用大人的力量讓他順從、服從。
我們有太多經驗是來自小時候的不允許、被壓抑、被剝奪,造就我們成人後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膽怯,不敢自己拿主意、不敢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結果後果是甚麼,後果就是讓我們都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只要在緊要關頭出現時,頭腦裡就會制約似的自動撥放那些被否定、被框架的各種聲音。儘管內心裡希望自己像駿馬般奔騰,但終究只敢讓自己做一頭耕牛,照著路徑勤耕。
於是我依著這個念頭轉彎,我發現自己更能夠與女兒同在,對他的包容度更寬廣了,當然這不是寵溺,而是讓她自己去體驗這句"不要"帶來的後果。
不要吃飯,那就餓著;不要睡覺,那就累著;不要洗澡,那就臭著。
我相信那種各式不舒服的感覺,最後會讓他知道我們的用意。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絕對是有意義的,但是他若想用"不要"的力量來體驗,我們也會尊重。因為我知道,一旦他覺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接納了,我們也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向他教育正確的事情。
你想,我們大人不也是這樣嗎?很多時候我們要的都是一種同理,而非真的需要對方幫我們想辦法,若真需要辦法,也是在我們自己"願意接受"的情況底下,才會有下一步的可能。我知道這種觀念與做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我也沒有想要去說服任何人),特別是在幫助孩子建立生活常規的時候。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硬碰硬只會讓彼此更加疏遠,就算孩子現在是必須依靠我們過生活,那也是現在而已,長大後呢?不就更想趁機(例如大學)脫離原生家庭了?
所以我的作法是,不如我們動腦筋轉個彎,先接受他有說不要的權利,再試試看用遊戲、歌唱或是繪本的方式讓他知道這些事情的重要性。接受了,當然很好,等於我們又打怪成功一次,這成就感真的可以媲美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但若是不接受呢?那就是他的課題了,後果發生時,該受的苦、該受的傷,他就得自己承受,當然,我們還是會在一旁陪著,但也無須多說甚麼,孩子自己會知道。
孩子終究會長大,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不接受,他終究會渡過這難纏的半歲。在這個年代,其實很多父母都清楚,我們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現在的模樣差別是十萬八千里的,他們是處在一個環境多變、創意無限的世界,而不是工廠模式、頻繁複製即可成功的時代。所以與其想盡辦法控制他,讓他長成我們要的模樣,不如順著所需,幫助他長成他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