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厭、誨不倦」,這是孔子一生人的寫照。
這句話,《論語》出現有兩處:
(一)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2】
(二)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33】
《孟子》也出現一處:
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公孫丑上2】
為什麼「學不厭、誨不倦」,是孔子一生人的寫照?
①默而識之
孔子所學的,不但是禮儀文制,不但是詩書六藝,而更確切地說,是學道。故此,每當對生命有所感悟,對仁心有所啟發,對道德有所印證,他就會默默地記在心頭(識,音義同誌,記也)。
②學而不厭
孔子的學道,不是為了興趣,更不是為了功名。若是為了興趣而學,興趣是會改變的;若是為了功名而學,功名可以使你變成勢利的。那究竟為了啥呀?完全不為啥。學道,就是為了明道。具體來說,要活得像個人嘛。確切地說,學道、明道,那是精誠生命的流露。由於道是不止不息的,那麼學也是不會厭足的。
③誨人不倦
學道、明道,最終的目的都在行道、傳道;而行道、傳道,對孔子來說,最簡易又直接的,就是教人。此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傳道,就是希望能把道普及化,把仁心的發用共識化。倘學生能踐仁盡性,活出個人樣,活出個真實人生,這就是最大的回報。
④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我一生人,一直都在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除了這些,我什麼都沒有了。這固然是孔子的謙辭,但其實也是實話。人的真生命,實在只是這一點點的精誠,一點點的安慰。「學不厭、誨不倦」這六個字,就窮盡了孔子一生的使命,對歷史文化的承傳,對人性人道的開展,了無遺憾!
(謹識於2022年5月4日)
下一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