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學習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上課,大家在討論是否分層開課?
聽了老師及同學的分享,
我心有感觸.........到底是"分層授課及學習"好?
還是"混齡式學習"好?
我個人從小就很挑老師,也很挑學習夥伴,
所以畢業後,在職場工作時的進修,
在南部的我,幾乎都是北上台北上課學習,
說真的,學員的課堂討論議題、層次是真的有差。

在南部,你會覺得,與其如此,
我倒想多聽聽老師如何說;

在台北,你會覺得,挖靠,同學來自五湖四海,
老師雖然真的講得很好、很精彩,
但會恨不得私下加好友,
真想有更多時間,多多互動、討論、交流。

幼稚園有一種混齡式教學,
那就是大的帶小的,但,都同一班學習。

最近有上一門課,剛好有這樣的感觸,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我參加了A學習社團,社長邀請B講師分享一個課題,
而我同時參加了B講師公司開辦的課程,也學習同一個課題
分述如下:
  • A學習社團,B講師分享精采,不管是分組討論同學,
    還是整個課程進行的所有組別的同學,
    大家都能直接切入職場議題,
    因為大家幾乎都是有在職經驗的人,
    有些人職場身經百戰的老手
    有些是接班二代、老闆、高管.....
    有些人是初入職場的新手

    但不管是老手還是新手,
    大家即便工作忙碌,也都很積極地進入課程,
    一起討論,甚至還覺得課程時間太短,
    應該要課後大家再約討論呢!

    老闆、高管級別的學員,
    透過基層員工或幹部級別學員的言論發表,
    發現,會不會自己底下的部屬,也都是這樣思考的?
    然後反思自己,開始想對應的策略。

    我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混齡式學習"的交流,使人成長
  • B講師公司開辦的課程,分組討論同學,
    雖然大家也都有在職場,但整體學員仍有完全理論派的,
    什麼叫做完全理論派?
    你看他課堂上不斷發問,問的問題就知道了。
    好吧!就是激不起整體班上同學的學習意願,
    氛圍沒法帶上來!

所以我說,
這不是"分層授課及學習",抑或是"混齡式學習"的問題。
而是學員設定的問題。
A學習社團,參與的人都是因為工作上需要提升自己能力,
興許A學習社團的招生、宣傳等,會讓這樣的人加入。
印象中,似乎是如此,應該沒有人是學生身份的。
所以,即便是有職場老鳥或菜鳥,畢竟都是職場上的工作者,
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共鳴度就會上來。
同學提出問題,大家都會覺得有感,
然後,學習氛圍就這樣被帶上去了!
而C學習社團,參與的人就多了,
有學生,也有社會人士。(這是題外話了)

我們談回來B講師公司開辦的課程,
也許在招生、宣傳等,沒有做好區隔,
所以有社會人士,也有學生,
可能就因此減少了共鳴度,進而影響了學習氛圍了。
(好吧!B講師沒有親自授課,而是團隊裡的老師授課,可能也是有差別的)

所以,選擇學習環境是否重要?
我覺得重要,古有孟母三遷、三顧茅廬....
當然,現今得咱,也可以效法,
讓自己的環境更適合學習,甚或是說,
讓自己的環境,更能幫助自己有效的學習。
但,授課者也是一個關鍵,
如果授課者,在定位上明確,
吸引來的其實都會是同類人,
那這樣,交流、溝通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頂多,是需要一小段時間的磨合而已。

以上是我個人的小小看法,
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但,其實我也在告訴自己,
身為講師的自己,也要以此為借鏡,
如何幫學員塑造適合且有效的學習環境。
每一個人生階段,都需要做好規劃,才能往長遠的目標前進,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與大家分享我的每一個人生階段的歷程,希望對想要做好生涯/職涯規畫的人,有所助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而這第一份工讀,給我的人生啟示是 "不管事大事小,都要盡心盡力,別小看每一個細節" 影印室,看似平凡的工作,但卻有很大的意義
2022年,給自己的三個任務:​ 1. 更嚴格的自律自己(毅力)​ 2. 不做設限的去學習(高度)​ 3. 更專研與反覆練習(深度)​ ​ ​ #加油_距離2023年還有357天​ 生活精彩.工作才會更精采​ #學習與應用_就是我的生活
而這第一份工讀,給我的人生啟示是 "不管事大事小,都要盡心盡力,別小看每一個細節" 影印室,看似平凡的工作,但卻有很大的意義
2022年,給自己的三個任務:​ 1. 更嚴格的自律自己(毅力)​ 2. 不做設限的去學習(高度)​ 3. 更專研與反覆練習(深度)​ ​ ​ #加油_距離2023年還有357天​ 生活精彩.工作才會更精采​ #學習與應用_就是我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除了入行初期的學習,後來的進修課程大多是團體/小班(最少8人,最多40幾人) 所以,對於開班人數和相對應的課程規劃,頗有心得和大家聊聊~ 先說結論:我個人內心還是喜歡一對一制。 原因有以下幾點: 1.技術課程都會有實操,實操很需要看「細節」,人數一旦多於4人,往往就會出現死角。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今年參加候用主任儲訓口試,被口委問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工作、家庭、學習,三者你會如何排序?」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除了入行初期的學習,後來的進修課程大多是團體/小班(最少8人,最多40幾人) 所以,對於開班人數和相對應的課程規劃,頗有心得和大家聊聊~ 先說結論:我個人內心還是喜歡一對一制。 原因有以下幾點: 1.技術課程都會有實操,實操很需要看「細節」,人數一旦多於4人,往往就會出現死角。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今年參加候用主任儲訓口試,被口委問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工作、家庭、學習,三者你會如何排序?」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