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白居易的情義兩茫茫

    《長恨歌》的末四句: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的末四句: 淒淒不似向前聲,座滿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長恨歌》和《琵琶行》這兩篇敘事長詩,都是千古絕唱,都是萬世餘音。
    《長恨歌》首句借漢武帝來暗指唐玄宗重色,因而帶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只可惜都是悲劇收場。雖然如此,詩人卻重申「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的生死不渝的愛情,結果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描繪一位自小就賣身的歌女,不幸遇上薄倖郎的淒涼境況。詩人把自己無理被貶謫的不幸與琵琶女遇人不淑的不幸,很自然地聯繫起來,而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互相慰藉。
    究竟詩人如何能把男女間的戀情和悲劇,融化在作品上?這就要看看詩人他的坎坷的情路了。
    白居易(公元772-846)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鄭,後遷住於安徽宿州。在那裡與鄰家女孩湘靈一起長大,可謂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白居易九歲就懂得聲韻,而湘靈自小天生婉轉歌喉,自然就一個作歌,而一個唱曲,簡直就是天生一對!白居易母親得知後,堅決反對,於是遣送白居易外出遊學。
    白居易離家前,偷與湘靈辭別,忍淚寫下《潛別離》: 不得哭,潛別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這些一字一淚的詩句裡,已促成日後寫《長恨歌》的情愫。故此,《長恨歌》表面是寫別人的長恨歌,其實也是詩人自己的長恨歌。
    白居易因放不下對湘靈的戀情,到35歲還不成親,直至其母以死相逼,至37歲始成親。六年後,因越職言事,被朝中彈劾,貶至江州。
    在潯陽江頭,巧遇一對船上賣唱的父女,細看那女子,竟是昔日的湘靈。已39歲的湘靈,依然未嫁,與老父相依為命。此時,白居易顧不得夫人在側,掩面痛哭,真是「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
    翌年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見琵琶女,感其身世淒涼,與湘靈同是天涯淪落人,於是寫了千古名篇《琵琶行》,邊寫邊泣,故詩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湘靈一別無後期,此生情義意綿綿!歌盡弦斷情還在,此情不再恨年年!
    (寫於2022年5月21日) 後話:文末結語,筆者以四句七言收筆,乃感白居易既有緣與湘靈在天涯相遇,何以不相認?在情在義,白居易都應承擔這個情債,即使夫人在側,解釋清楚就可以,如夫人醋意不許,但在責任上、道義上是不可逃避的。這不是見異思遷,更不是貪新棄舊。再且,若夫人不懂大體,不解夫君的責任承擔,像這樣心眼淺的女子,筆者慚愧「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啊!!(2022-5-22)
    下一講: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杜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