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ry於劍橋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曾任蘭卡斯特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社會科學院院長,以及英國皇家文藝協會研究員、社會科學研究院院士等。在中文世界較著名的作品有《觀光客的凝視》(2002)與《消費場所》(1995),其他作品也很讚,像是《組織化資本主義的終結》(1987)、《符號與空間的經濟》(1994)、《全球複雜性》(2003)、《移動性》(2007)、《後石油社會》(2011)、《離岸外包》(2014)等20本書。可以看出他的研究興趣包含「地區主義」(regionalism)、「經濟與政治變遷」(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消費與旅遊」(consumer and tourism services)、「流動性」(mobility)、「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等等。2003年至2015年間,他也是移動研究中心的主持人,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協助發展了「新移動性典範」(new mobilities paradigm)。
Scott Lash(2016)在一篇「John Urry – Sociologist of the Future」的文章中,將Urry稱呼做「未來的社會學家」。這篇紀念文章,在2016年Urry辭世時發表,Lash認為,從80年代開始,Urry就在各種論述中呈現社會學中「未來」(future)概念的重要性。Urry就是一名未來學家(futurologist)。
複數的社會未來,是Urry近年很喜愛使用的概念,他強調社會當代性中的極端性質,越來越多樣且快速的風險與希望,因此「未來就是現在」(the future is now)(Büscher, 2018)。「社會未來」,呼應著社會無時無刻都正在形塑的認識論,社會生活變革的本質就存在於當下,「社會未來」強調每日生活的系統性(systemness of the everyday),並且,我們也可以說未來是「社會性的」,因為它是多元行動者參與的結果。
有鑑於「未來」的重要性,Urry寫了這本最後的著作《未來是甚麼?》(What is the Future?)。
數十年來未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而Urry後來致力地,就是企圖把「未來」變得更加主流化(mainstream and democratize)。這樣的「未來轉向」、「未來典範」,就像是Urry之前的「移動轉向」、「移動典範」,企圖構成一種鬆散的批判現實主義(a loose critical realism)(Tyfield, 2018)的觀點與實踐,或者說,與其他如後人類、設計思考、參與式、世界主義、烏托邦等不同思想流產生力量不一的協力與共鳴。社會科學正邁向的不是正確預測未來,而是以未來作為行動。
.
▓ #未來的歷史
.
所謂的未來學的誕生,大約起於40年代,且與君事與商業機構緊密相關,嚴格說起來,也不算坐落在社會科學中。後來未來研究發展出自己的何新著作(《第三波》、《成長的極限》、《後工業時代的來臨》等)、代表性人物(Toffler、Polark、Bell)、全球機構(WFS世界未來學會等)、領域刊物(Futurist、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等),總之就是「領域浮現」。並且在90年代開始,未來學與未來學家正式成為某種前瞻工作的代表。
1. Halpern, P. (2000). The Pursuit of Destiny a History of Prediction.
2. Lash, S.(2016). John Urry – Sociologist of the Future.
3. Büscher, M. (2018). Social futures. In Mobilities and Complexities (pp. 185-196). London: Routledge.
4. Urry, J. (2016). What is the Future?. John Wiley & Sons.
5. Tyfield, D.(2018). Review: John Urry, ‘What is the Future?’
6. Slaughter, R. (1996). Futures Concepts. In R. Slaughter (Ed.), The Knowledge Base of Future Studies. Vol. 1, Foundations (Vols. 1–Book, Section, p. 87). Melbourne, Au: Futures Study Centre.
7. Scheffler, S. (2018). Why worry about future gener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Aidnik, M., & Jacobsen, M. H. (2019). The U-turn of utopia–Utopia, socialism and modernity in Zygmunt Bauman’s social thought. Ir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7(1),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