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植物誌:消失的瓜子瓜

■吳棉
▲鎮上的瓜子行。
▲鎮上的瓜子行。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
「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的年代,早就已經改寫了。過年或婚禮辦桌時,啃著滿嘴鹹香的瓜子,總要堆成一座小山的碎殼,還停不下來。可是腦袋裡,卻從沒想過:這瓜子,長得是圓、是扁?
「它是西瓜的子,做成的嗎?還是小玉西瓜?還是跟這兩種瓜,有一些親戚關係?」
這下可好了。當打著保存傳統產業旗幟的影片開拍時,才知道製作瓜子的瓜,叫做瓜子瓜。才聽說台灣南部的溪河沿岸,曾經盛極一時;但現在絕跡了。這下影片,該去哪裡找畫面才好?
因為時令季節不對,製作瓜子的旺季,是在農曆的9月底至過年前。我們來的不是時候,所以剛開始尋訪店家拍攝製作過程的計劃,進行的並不順利。最後才在鎮上的五王廟附近,找到了願意提供拍攝,甚至願意特別製作一鍋瓜子給我們拍攝的好心老闆。這家「進泉瓜子行」的瓜子禮盒包裝外面一角,有一張瓜子瓜的圖。上面有兩顆綠色帶著瓜紋的瓜,長得跟平常吃的小玉西瓜一模一樣。我感覺自己像考古人員,從歷史的遺跡中東拼西湊;致力由出土的骨骼殘骸中,還原出史前恐龍的巨大身。
▲進泉瓜子包裝外瓜子圖。
這個台灣瓜子原料史前滅絕的巨變,歸因於政府在1990年代加入了GATT,2002年加入WTO成為第144個會員。這期間,關稅的減讓及市場開放,各類的農產品由中國大陸開放進口。來自新疆、甘肅、蘭州的瓜子原料,價格便宜,籽又大顆。加上當地低廉的勞工,可以進行前期的瓜子瓜開剖及清洗、挑選等工作。反觀台灣所產的瓜子,由於成本價格高,加上河岸地力因施用化肥而日益衰耗,瓜子瓜內的籽產量,越來越低,品質也越來越差。所以據台南縣政府統計資料顯示:台南縣的瓜子瓜,生產面積由全盛時期一千餘公頃,降至1994年左右,就幾乎完全沒有生產了。
曾經在台灣40~70年代,曾文溪兩岸沖積的砂質土,因為利於排水加上市場需求,而瓜瓞綿綿。有黃牛領著農人犁過瓜田,留下唯一一張珍貴照片;現在是麻豆寶達香瓜子行的包裝封面。據說是第一代創始人劉金鐘,無意之間拍攝下來的。而2006年,清晨的曾文溪河畔,循著整修好的河堤往下走到溪水邊,順著記憶之人的手指望去,這岸尚有幾塊零星的菜園、胡麻。對岸只剩踩過會腳底深陷的溪邊爛泥,人煙罕見。
▲寶達香瓜子的包裝照片。
記憶裡的聲線,舞動手臂,這必須用手去指的世界。他說:
「差不多民國55~60年,那時候最好。那時候都農業社會,瓜子很有銷,很轟動。那時候整村,如果有在做農的,就有在種瓜子,尤其是這一邊的河川地。」這是指台南縣的曾文溪沿岸。
「包括我知道的,磚仔井、六分寮、安業這邊,都種瓜子。在這裡,都有好幾百公頃。」~指麻豆附近的村庄地名。
「種瓜子,一般一年種2次,差不多8月20日。雨水停,就開始種。我們都收兩種,種瓜子完,旁邊又種蕃薯。這樣瓜子收完,蕃薯被水淹過去後,埋起來,它就大了。」~日期指的是農曆。
「普通瓜子在種,差不多四尺陵,一尺窟,一分地差不多種2000~3000顆。從種到收因為要收兩次,第一次差不多90天就可以採收了。收差不多200斤,那時候一斤賣18~20元。」
「瓜子分三次花,第一次花,60~70斤。第一次花到第二次花,如果有成熟,差不多150斤。如果第二次花到第三次花有成功,可以200斤到300斤。但是我們為了收2次,到最後要插蕃薯,所以差不多90天,就沒有在顧了,藤就沉下去了。」~指一年的期間。
「我們那時候做,差不多2分黑的子,就有一分白的子。所以收成3分,就有1分要拿掉;那個沒有籽。所以如果只有單項,可以一分地剖200~300斤」~斤指台斤。單項,指沒有再插蕃薯,可以讓瓜子長足時日。而蕃薯在當時,除了食用之外,也可以送工廠加工,做成地瓜粉。
所以,瓜子瓜,到底是長成什麼模樣呢?
「跟小玉西瓜一樣,一粒差不多1~2斤,有時候也有4~5斤。葉子也一樣,都差不多。它裡面剖下去都是子,不是跟西瓜一樣,是跟小玉西 一樣。你知道嗎?像小玉西瓜一樣都2斤多、3斤。剖下去都是子。黑的可以咬,要是白的就不行了,白的就是沒有成熟。」~唉,我不知道不知道。
那果肉的顏色呢?(最後一個問題)
他想了想,歪著頭說:「應該是白色,可是不是很白的哪一種…」
(那味道呢?)
(那香氣呢?)
(那籽在白色果肉內,排列的形狀呢?)
(那花朵的顏色?花朵的氣味呢?)
(那滿是瓜子瓜生長在曾文溪沿岸的風光呢?)
而如今各大超市賣場所充斥的瓜子品牌,幾乎都產自中國大陸。在1990年代後,台商開始進軍大陸投資設廠。瓜子工廠也不例外。之後除了瓜子原料的進口,導致台灣瓜子瓜的絕跡之外,廉價的瓜子成品(較台灣瓜子平均每包低10元的零售價),透過超商、大賣場的行銷通路,傾銷回台灣。加上過年、喜慶時,各種零食產品的排擠效應,台灣傳統手工瓜子的銷路漸減。台南縣加工製作瓜子的大本營––麻豆鎮,也從最興盛時期的33家工廠,減少到只剩7~8家,維持著直銷的傳統通路;可預期的走上夕陽產業的命運。
▲滷煮瓜子的大鍋外部。
▲滷煮瓜子的大鍋內部。
有一天,循著這部說著傳統瓜子產業的影片出土,撇見了2006年台灣瓜子加工製造業的微光。凝結了記憶之人的手勢、步驟和語言。
可是…
(那味道呢?)
(那八角香氣呢?)
(那太陽曬過,咬起來的脆度呢?)
(那三合院前大片埕底,陽光的熱辣呢?)
(那拌油瓜子外殼,抿在唇邊的鹹沿成一條線呢?)
那星光一班林侑嘉2007年唱紅蕭煌奇的歌: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人們說的天空藍是我記憶中那團白雲背後的藍天…」▌
▲曬瓜子的三合院前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