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小談推展母語

    我的聲音只有寒風聽見

    前言

    齊邦媛的<一生中的一天>(爾雅出版,民106)。裡面有篇文章名為《我的聲音只有寒風聽見》(該書47-69頁;文未附註:原載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二-二十三日聯合副刊),內容提到她於一九九五年去布拉格參加第六十一屆國際筆會,此時蘇聯解體已有數年之久,文題之所以叫《我的聲音只有寒風聽見》。講的是東歐國家在脫離蘇聯控制之後,文人的處境,容我引用他書中所提一位年約六十的東歐作家,語帶哽咽地說:
    「以前我們沒有寫作的自由,如今有了自由,但是我們的書不易出版,出版了讀者也很少,我們的聲音只有寒風聽見。」(64-65頁)。

    小語言的窘境

    什麼意思呢?許多東歐國家,例如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等都是人口稀少的國家,在蘇聯統治時,作家們使用俄文(屬於大語言,人口多,使用者眾)寫作,好的作品銷路不錯,讀者也沒有國界(蘇聯集團都看得懂,西方國家為了了解蘇聯及附庸國處境亦會大量翻譯)。然而獨立建國後,你還能使用俄語嗎?為了國家民族的自尊和肯定自己的文化,當然要回復使用母語,只是母國人口稀少,使用該語言者寡,知音難覓,作品再偉大,少了讀者和評論,仍是沒沒無聞…。
    另一種狀況是許多東歐國家的作家在蘇聯統治時逃離母國,流亡國外,用「大語言」創作,所言多是祖國辛酸事,頗能引發讀者的興趣(至於為什麼,請讀者自己去想吧),可是在獨立建國後,沒了流亡的理由,也沒有使用強勢語言的藉口,他們的作品也許出色,但少了引發外界興趣的辛酸事了,使用的又是沒多少使用的「小語言」,所以呢?他們的聲音可能只有「寒風」聽見吧

    推展母語

    你知道我想到什麼嗎?台灣近些來所推行的母語政策。政府及媒體在積極熱心的某類學者協助下大力的在教台語,說台語,寫台語,學台語。我們都是台灣人,當然應該說母語,讓這個傳承久遠,美麗優雅的語言,永世長存,這點我相信大家都能認同,也都能接受。問題在母語如何傳承?如若每個家庭在家裡都說母語,都使用母語溝通,母語自然就傳承下去了,不是嗎?幾千年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母語就是靠著這樣的方式傳承至今的;如果,在家不說母語,與人溝通亦極少使用母語,母語再怎麼推廣,再怎麼教育,政府再怎麼努力,再怎麼強調,再怎麼鼓勵…它還是只能漸趨衰亡…我們現在的情形就是這樣,沒人敢說母語不好,或者推行母語不對,但是在家會使用母語對話溝通的家庭或者社區究竟有多少呢?

    荒謬的母語教學

    我們現在的政策是透過課堂教學來傳承母語。我相信大家可能也習以為常的認為:本當如此,不止無可厚非,反可凸顯政府對此的重視。所以呢?我們需要數千名母語認證的師資…我們需要統一的教材…我們需要特定的時間,我們需要大力的鼓吹…
    我相信很少人有機會和時間去參觀母語教學,不幸的是:我正好是那少數人中的一個。參觀完那節母語教學之後,我的感想是:沒有教學,母語的傳承或許還有一點點可能-只要家庭強調並使用;有了母語教學之後,母語必死無疑。而且會死得更快速、更直接。你可能會認為我在危言聳聽,製造話題,搏取版面,可是,如果不是呢?如果母語教學真的會讓所謂的母語死得更快速、更直接呢?
    我所觀察的那節教學是這樣的,老師拿著書商出的母語教材,然後呢?你上過學,一定清楚知道國語科教學的流程吧?老師唸一遍,學生跟著唸一遍,然後呢?輪流唸,分次唸,接序唸…貼上生字新詞,一個生字一個生字的念念念;它沒有寫,但是那個拼音,怎麼說呢?應該是沒人看得懂吧?可是它還是得教…

    母語如何表達
    國語這個「大語言」背後是有著長久的有文字的歷史沿革的,也就是說:它長久以來就有著文字的傳統,你看得懂,你念得出,而且,它背後還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念完後,你可以自行吸納它的內涵和精華…而母語這個「小眾語言」,原本是沒有與語言相對應的文字的,所以呢?現在的做法是各說各話,各行其是,為了讓母語有<文字>來相符應,所以我們總共創發了七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到現在還沒有統一,而且也無法統一。我要請教的是:你學了其中的一種,然後呢?其他的六種你都不會,也都沒見過,所以我花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學了其中一種之後,反而更難與人溝通了…

    課堂之上,唉!
    既然要在課堂上教學,所以呢?我們還需要教材,還要依照年級和進度編撰的教材,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好了,電視機是五年級第三課才出現在教材中,所以你是五年級之前的學生,你最好沒聽過-當然也不會說<電視機>,我的意思是:有了教材之後,你在使用母語時似乎反而受到了束縛和綑綁了…
    你把活用的教材變成了要在課堂上一本正經的去探究其發音,其文字的死東西,所以呢?我們那些可憐的學生原本還想說,還想學的,現在呢?除了心裡大罵三字經之外,坐在課堂上,只能放空心思,把聰明才智全部置放在教室外,否則怎麼能熬過這段無趣無用無效的時間?
    你想過老師嗎?費盡心思考上了師資,然後呢?費盡了心思準備了有趣的教學,問題是連自己都不以為然的教材,那些無趣無味又無聊的內容,你必須在這節課內把它上完,看著底下心思不在的學生,心裡一片蒼茫,然後呢還得耗盡心力把它上完,對外還得宣稱學生多有興趣,學習成效多高(否則要你幹嘛)
    閩南語、客語大概都有四五種不同腔調,因為要教學,所以呢?在課堂上必得使用一種腔調,可是師資似未如此區分,我不知道你教宜蘭學生南部腔,然後呢?他如何在宜蘭使用此腔調?他不學還能溝通,學了後,反而不易溝通,不是嗎?
    我還沒提到與語言相對應的文字,以及因為有了文字之後,還得有一套標記它,把它念出來的符號。目前,這個文字有好幾種表達方式,而且每種方式都有大力主張者;符號也有數種標記方式,而且每種方式都有大力主張者,問題只有一個:我花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精力,去學這個沒幾個人使用的文字幹什麼?我花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精力,去學這個沒幾人看得懂,遑論去使用的符號幹什麼?
    我且把其中部分,列在下面,讓你看看我們現在推行的部分文字和符號是個什麼樣貌,然後你再來回答上述問題。

    例句一
    這間旅社無貴,蹛遮 袂開真濟錢。
    Tsit-king lú-siā bô kuì, tuà tsia bē khai tsin-tsē tsînn.
    這間旅館不貴。住這裡不用花很多錢。
    上面例句中,第一句是與台語相對應的文字,第二句是羅馬拼音,第三句是與台語相對應的國語。
    什麼意思?也就是你在課堂上學台語時,你首先必須學會與台語相對應的目前還未統一的文字(以此句為例,就是你必須學得那些文字就代表著,對應著你說的這句台語,例如<蹛遮>意思是<住這兒>;<袂開>意思是<不會花>...我原本只要會說就可以了,現在呢?我必須把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給記下來...),第二句是為了把那些文字念出來,你必須學會這個羅馬拼音的符號。我的天啊,你,煩不煩啊?你,幹嘛呀?

    例句二
    我們再看一個例句:
    台羅拼音】Pe̍h-sik hit tsiah ke tsi̍t kong-kịn.
    台語漢字】白色彼隻雞一公斤。
    方音符號ㄅㆤㄏ' ㄒㄧㄍ ㄏㄧㄉ ㄐㄧㄚㄏ ㄍㆤ> ㄐㄧㄉ' ㄍㆲ ㄍㄧㄣ>
    國語翻譯】白色那隻雞一公斤
    你知道嗎?我們煞有介事的從國小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每週都有母語課。你想學生會認真學嗎?可是他又不得不學,所以呢?不學,或許還會想說,學了之後,心裡<幹噍>之餘更不想說了,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母語教學將會直接且加速母語的衰亡!

    結語

    我們正在認真的推展,認真的教學,認真的培育,對我們來說最最重要的母語,但,寒風是否聽見了我們所發出的微弱聲音呢?

    後記:

    容我考考你台語程度,「歸剛」、「母湯」和「修但幾勒」是什麼意思?正確寫法應該是什麼?
    再來看看你是否能拼出下列的詞,並說出它的意思?
    佗位 (tó-uī)
    四序 (sù-sī)
    定定 (tiānn-tiān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