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的是物品還是尊重?」談玩具被擅自處分而離婚的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幾天臉書上瘋傳一則老婆私自將老公玩具送人,讓老公直接氣到離婚的事件,反覆看了內文後,讓我不禁重新反思這類的議題。以下正文開始:

事件新聞連結:https://reurl.cc/A7xrA8

raw-image

其實不光是夫妻間,朋友與父母之間都需要透過尊重去調解與明白彼此的想法,感情才有可能長久。

尊重來自理解,要先理解對方,才有可能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興趣或是想法。以這個事件來看,老婆因為不懂老公為什麼長大了還在玩玩具,認為玩玩具等於幼稚,所以才會輕易地把老公的收藏給小朋友。也正因為不理解,所以不知道那些玩具對老公有多大的意義。

先不提玩玩具是不是長大了就不能玩這件事,玩具在她老公心裡,可能是一個極為私密且會讓他放鬆的存在,比起玩具本身價值,他可能更看重的是擁有與支配玩具的權利。因此當這個當權利被侵犯,沒道理不生氣。就像是突然被人搶走重要的東西,誰不會動怒與難堪?況且這件事情本身還是親密的人做的,或許更加重了他一種背叛感與受挫感。


有時就算不理解,我們只要知道那件事情/事物對本人很重要,就不該妄為。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擅自處分孩子的私有物,從玩具、漫畫、畫作到收藏等,他們未經過同意就直接處分掉。就算知道私有物是孩子靠著積纂的零用錢努力買下來的,只要認為對孩子無益,就會直接送人或是回收,因而造成孩子更嚴重的反抗。

不只物質上的,有些大人甚至會因為對孩子性情或外觀不滿意,就強迫他們去做一些手術、宗教儀式等。多數的家長都會認為自己擁有控制小朋友的權力,只要不順從就必須「矯正」,但往往都會「矯枉過正」,造成親子之間更大的芥蒂與隔閡產生。


當人開始覺得這段情感是上對下關係,有權力在不經過他人的同意,傷害他人權利時,基本上就已經先輸掉信任了。

有人說換位思考就能讓人想通,但通常只會換來對方認為兩件事情或是東西不可相提並論。例如他毀掉你的收藏,你就毀掉他的名牌包。就算兩個市值相同,只要對方認為你重視的東西比較低階,這個換位思考就不會被成立,只會單純認為你在無理取鬧。

但他們往往會疏忽,就算被毀掉的東西比較便宜,物品的價值只有持物者自己知道,且有資格做決定。光兀自處理非私有物這件事情,就已經足以失去長期累計下來的信任。


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只要選擇讓對方做一些不情願的事情,就是一種強迫。

高中時因為一些機緣,我去了宗教學校,宗教學校裡除了我這種抱持著好奇去的異類,也有不少是被家長強迫去讀的。在那樣的環境下,我常常會聽到同學吐苦水說好不容易的休息日,必須被迫去參加法會,或是有時候真的好想吃肉食,可是媽媽看到肉就會生氣等抱怨。每次聽到朋友這樣說時,我都會有滿滿的同情。

我認為,孩子不管到了幾歲,他們的物品、時間甚至思想,都是他們自己的。出了肚皮後,他們就是一個有自己想法與個性的個體了。不管之後他們選擇了什麼樣的伴侶,在什麼時間做什麼決定,擁有什麼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同等,身邊的家人、朋友、另一半都是一樣的道理。


不管對象是誰,只要你還想要維繫這段感情,就必須與對方一同保護好對方重視的東西,這才是尊重的第一步。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學會尊重對方重視的東西,自然也會贏得對方對你的尊重,因為對方會知道你是認真的看待他的付出與價值,但相反的如果破壞對方尊重的東西,那經營一輩子的感情也可能會瞬間成灰。


結尾

常常看到一些youtube整人或是奇怪的農場文提到,藉由毀掉另一半的東西看對方反應,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但我常常在想,如果你真的愛對方,又怎麼會捨得看對方受傷的反應與破壞他珍藏的事物呢?而且這種反覆的測試,不也是對這段感情的不信任嗎?

我不認同這種作法,也很討厭別人說因為對方生氣就是不愛或是不值得信任的說法,這樣過分武斷與侮辱人,也會扭曲感情價值觀。

談感情之前,先談尊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熊兒-avatar-img
2023/07/05
離的好,今天換她老公擅自丟了她的化妝品,看她不殺了他才怪。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2/07/21
尊重是最基本的
avatar-img
米支其的沙龍
19會員
30內容數
米支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2024/08/29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2024/02/17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2024/02/17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2023/04/09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
Thumbnail
2023/04/09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Thumbnail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Thumbnail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Thumbnail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這幾天引發熱烈討論的公仔事件,有一位匿名女網友發了一篇文章,提到自己將先生收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娘家小孩,沒想到先生返家得知後,氣到離家出走,甚至提出要離婚,女網友這麼說著:「為了一個模型這麼幼稚,我該怎麼讓他別像個小男孩一樣啊!」
Thumbnail
這幾天引發熱烈討論的公仔事件,有一位匿名女網友發了一篇文章,提到自己將先生收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娘家小孩,沒想到先生返家得知後,氣到離家出走,甚至提出要離婚,女網友這麼說著:「為了一個模型這麼幼稚,我該怎麼讓他別像個小男孩一樣啊!」
Thumbnail
近幾天臉書上瘋傳一則老婆私自將老公玩具送人,讓老公直接氣到離婚的事件,反覆看了內文後,讓我不禁重新反思這類的議題。
Thumbnail
近幾天臉書上瘋傳一則老婆私自將老公玩具送人,讓老公直接氣到離婚的事件,反覆看了內文後,讓我不禁重新反思這類的議題。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Thumbnail
三年前的蘋果日報報導 三年來玩具一直不停地挑選、淘汰、新增 2019年兩個孩子一個才兩歲一個才三個月,當時他們的玩具都很好處理,哪像現在有很多自己的主見,很多事情都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 我很訝異的是,有些玩具他們竟然不要? 我認為好的玩具跟他們自己愛的玩具好像不太一樣? 大人的捨不得 很多時候
Thumbnail
三年前的蘋果日報報導 三年來玩具一直不停地挑選、淘汰、新增 2019年兩個孩子一個才兩歲一個才三個月,當時他們的玩具都很好處理,哪像現在有很多自己的主見,很多事情都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 我很訝異的是,有些玩具他們竟然不要? 我認為好的玩具跟他們自己愛的玩具好像不太一樣? 大人的捨不得 很多時候
Thumbnail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3—不要搶玩具!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來到第三集了!(撒花)隨著Y小弟漸漸長大,手部肌肉越來越靈活,家裡幾乎天天上演同樣的戲碼—搶玩具!(通常伴隨大的叫,小的哭...)我想這也是二寶家庭裡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早不是發生在兩姐弟的互動上,是F小妞跟好玩伴W小弟的互動上,W小
Thumbnail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3—不要搶玩具!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來到第三集了!(撒花)隨著Y小弟漸漸長大,手部肌肉越來越靈活,家裡幾乎天天上演同樣的戲碼—搶玩具!(通常伴隨大的叫,小的哭...)我想這也是二寶家庭裡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早不是發生在兩姐弟的互動上,是F小妞跟好玩伴W小弟的互動上,W小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幾天前在新手爸媽看到有關收玩具的文章,我一直想整理出我們家收玩具的訓練過程。剛好今天家裡兩隻寶玩得很徹底, 乾脆就拍起來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一直以來,我們家的習慣就是上樓睡覺前,所有東西都要回到原來的位置,客廳必須回復原狀,這個在生小孩之前,我和先生就一直都是這樣。
Thumbnail
幾天前在新手爸媽看到有關收玩具的文章,我一直想整理出我們家收玩具的訓練過程。剛好今天家裡兩隻寶玩得很徹底, 乾脆就拍起來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一直以來,我們家的習慣就是上樓睡覺前,所有東西都要回到原來的位置,客廳必須回復原狀,這個在生小孩之前,我和先生就一直都是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