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1m18d
昨晚突然想到,有時候在經歷一段極低潮的時間過後,總會突然覺悟,開始盤點手邊現有資源,然後思考讓自己振作起來的策略。並且整理情緒,收起侵蝕內心已久的自怨自艾。有點像是突然頓悟的感覺,能確實抽離自己,用客觀且理性的角度判斷自己的現狀。接受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永遠不會屬於自己,全然專注在自己可控的資源上。了解到要想拯救自己,唯有接受現況,然後擬定策略,開始動作。
通常會來到這個狀態,也表示已經到了低潮情緒的谷底,要開始反彈了。不過很常時候在真正遇到谷底之前,根本不會知道這裡不是谷底。所以有意識地試圖讓自己振作,基本上不會有任何成效。唯有大腦在潛意識認知到無路可退,且目前大幅受情緒控制的身體不可能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時,才會真正開啟試圖拯救自我的這個思維。而那個時候,你才會知道這是真正的谷底。換言之,其實你沒有辦法預判谷底會出現在什麼時候,也就代表當你主觀判斷目前已經是谷底狀態,所以開始採取行動的話,通常只會失敗。有點像是投資股市,當k線圖來到波段低點,你開始買進,想要搶反彈,結果才進場不到兩天,股市又開始倒退,並且持續破底,那結果當然是慘不忍睹。
儘管情緒谷底與股市的谷底形成機制仍然不太相同,股市有著大量市場與外部因素影響,對個人來說,幾乎不可控。而情緒谷底雖然無法主觀判斷,但我相信其實是可以主動製造的,不過這部分今天先不談。回到一開始談到的那個突然覺悟的感覺,我通常把這個行為稱之為「專注當下」。
我想我們都很常在一些心理學或成功學的書籍上讀到類似的觀念: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還沒發生的未來也不要過度擔心。重點在於專注當下,認真地活在現在的每一刻」。諸如此類的思維其實都差不多,目的是為了讓你拋開多餘雜念,繼而擺脫情緒的影響,才能冷靜的面對當下的困境。這樣的思維對於從谷底往上爬來說,非常有用。畢竟在沒有情緒影響後,理性思考當下局勢,做出可立即執行的具體行動方案,對於「讓身體產生動力」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在介紹如何增加生產力、擺脫拖延症,甚至是緩解焦慮症的文章中都會介紹到,如何將需要完成的大目標拆解成不同的小目標,然後針對各個小目標擬定目前可執行的具體行動方案的原因。通常愈大的目標或待解決的問題會對個人產生愈大的精神壓力,進而更容易影響情緒。過多的情緒容易讓人腦過載,無法順利思考。就像電腦記憶體不足,或是cpu運算速度不夠快所以當機一樣。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可以將大腦認為無法解決的大問題變成多個可以解決的小問題。當大腦認為問題能夠被解決,那麼就不用有太多壓力,也就不會有太多情緒。在拆解出多個小目標後,迅速的擬定具體可執行的行動方案,更可讓大腦想像問題被解決的具體畫面,於是產生希望。而擁有希望,就是一切動力的來源。
而誠心接受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以及不要擔心尚未發生的未來,這兩個動作,都對於讓你自己看清楚現在所要達到的大目標很有幫助。它屏除了很多雜念,像是悔恨、丟臉、失望、恥辱、焦慮、自卑、恐懼等等,可以讓你的目標變得更為清晰。可以讓你更加客觀、理性,冷靜地知道,現在的自己想成為什麼、做什麼,該怎麼做,也就是專注當下。
而專注當下,換個說法,就是誠實面對、分析現況。分析現況的具體所指,則視你目前所處的困境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比較必要的則是以下兩項:
- 釐清目前困境
- 盤點手邊現有資源,包含:
a. 自身能力 b. 財產 c. 人脈
完成上述這兩項目標後,就可以開始思考依目前手邊擁有的資源,到底可以如何解決困境。接著就能如前面所述,拆解大目標,擬定目前可執行方案,然後開始行動。
而手邊的現有資源裡,有個項目相當不可控,也就是人脈。不同於自身能力與財產,與人的關係不只是與自身有關,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與外部有聯結的。必須是雙方都建立一定互信關係才能擁有,而擁有的程度也是浮動的,視你如何維持關係而定。不像能力或財產,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很容易判斷。擁有好的人脈,也就是人際關係,可以讓你在重新分析現況時,擁有更好的外部條件,等同於贏在起跑線上。通常當我們陷入巨大負面情緒下時都無法好好思考,你也無法判斷身邊的哪些人是可以幫助你的。基本上要等到你終於覺悟,可以好好冷靜地分析現況時,你才會發現在現有困境裡,哪些人有機會與你有更好的人際發展,哪些人則不行。以職場為例,一直跟你維持禮貌、友好的同事,基本上就是困境中可以幫助你的人,或至少不用擔心它會對你落井下石。而曾經跟你處不來,或是平時與你沒什麼來往的同事,就比較不能成為你求助的對象。
而與這些人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分析現況的當下可以改變的,而是你過往長期與人維持的成果。在現況下,壞的人際關係就已經是壞的了,或許未來可以慢慢修補,但在這個當下,它造成對你不利的情勢已是事實。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在分析現況的當下,擁有好的外部條件,那就必須在過往的時間中,持續與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改變,你只能接受它。如果你分析你目前的現況,發現你並沒有好的外部條件,那就代表,你必須想辦法在目前這個相對艱難的困境下解決問題,沒有其他解法,你必須接受。但,不幸中的大幸是,這並不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你可以避免,下一次你分析現況時,不要再擁有如此差的外部條件。怎麼做呢? 也就是從現在開始,與所有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難,畢竟沒有人故意不想與人維持良好人際關係,但實際能與每個人都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很少。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是每一刻都擁有快樂的心情、想要與人為善的。每個人難免都會有情緒,沒有精力禮貌地對待他人,導致一個不小心就讓維繫到一半的人際關係斷掉了。而當事後有心力檢討、反省自己時,可能也只會覺得是自己修養不夠,需要更有耐心、更寬容,然後強迫自己忍耐,搞到最後,可能連好好地做自己,都有困難。
相信類似這樣的人際困境,人人都有。代表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困難在於,如何做自己。如果必須違背自己的意願,然後去迎合別人,才能維持良好關係的話,那維持良好的關係真的有其必要嗎? 聽起來,要在做自己與擁有好的人際關係之間維持一個平衡,是非常困難的。
但,其實,這個困境是能有解法的。想想,如果迎合別人的同時,並沒有違背自己的意願呢? 那兩者之間就沒有矛盾了吧。可是如何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呢? 不就是與別人意願相左,才不願迎合別人嗎? 這時候就牽涉到,所謂意願為何?
意願,白話一點,就是你想要的東西。當你在情緒不佳時與別人相處,你就不想好好說話,不想維持禮貌,因為你現在心情不好,只想專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界。所以與別人好好相處其實是違背你的意願的。但是,如果你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你下一次分析現況時,會擁有相對劣勢的外部條件呢? 你的意願會變得如何? 我想你會希望過去情緒不佳的自己可以跟別人好好說話,可以好好地維持禮貌,好好地與人相處。也就是說,未來的你的意願,未來的你想要的東西,跟迎合別人是沒有衝突的,是不矛盾的。
這樣一切就說得通了,似乎一切都可行了,做自己與擁有好的人際關係之間是沒有矛盾的,因為你的意願是努力的迎合別人。正確地來說,是「未來的你」的意願。可是,當下的我與未來的我,終究不是同一個人,我如何能體會未來的我的意願為何呢? 沒錯,其實當你情緒不佳時,很難去體會未來的自己後悔的心情,當然,當下也就不會有想要維持好的人際關係的意願。所以,重點還是,所謂當下的我,是怎麼想的。
而如果,當下的我,那個情緒不佳的我,那個無法體會未來會後悔的我,有辦法了解到上述的這一連串思維。是不是就能在當下,擁有不同的意願呢? 雖然不能體會未來的自己會如何思考,但是如果從現在開始,抱著「幫未來的自己創造有利的局勢」的想法,是不是就能在情緒不佳時,擁有想維持好的人際關係的意願了呢? 也就是說,如果我能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刻,都想著為未來的自己,為下禮拜的自己、明天的自己,甚至下一秒的自己創造有利的局勢。那麼就代表當我情緒不佳時,仍然有意願與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麼一來,一切就又可行了,即使不需要體會未來那個感到後悔的自己也可以。當下的我就有意願去努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並不與做自己有違背,因為這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想幫助那個未來的自己。
回到開頭,「專注當下」與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關係是什麼? 是「幫未來的自己創造有利的局勢」的想法。如果你在面對任何事情時,時刻考慮到如何幫未來的自己創造有利的局勢,那麼我想,你在與人相處時,就會自然地想要與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而當未來的某一刻,你需要從谷底爬起來,你開始專注當下,分析現況時,就會因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有相對優勢的外部條件,讓你在面對困境時,擁有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