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07 業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自己的意識,實際上是被業力、習氣所牽引的。
我們面對它的攪擾,往往是棄權投降。
但是,知道自己是棄權投降的,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的人,沉溺於其間,而以為自在,畢竟不知所終。
不管有什麼理由,我們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理由只是暫時的自我慰藉,能夠跟閻王老子說去?
在一片積非成是的濁世中,怎樣出淤泥而不染呢?
請再想一想!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願與大家共勉 !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其實咒語是諸佛清淨心所流露出來的音聲,透過持咒,便能如 《楞嚴經》所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多分少分薰習佛的功德。 但是,薰習佛的功德其目地, 就是要淨化我們的心靈,不為別的,更不為放光現瑞等感應。 知道這個目地,我們持咒才有真正的意義,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無忍而忍,是最高境界。 何以能如此?只因心中有「法」。 因為有「法」,因此如麗日中天,群邪自消。 但是,怎樣將所學的般若,轉為自己的法寶呢? 只有透過實修、實踐,也就是將般若無我的空義, 拿來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乃至照見五蘊皆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希望大家「律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 面對自己的習氣,宜帶煞氣。 同修相處,以和為貴。 我們對治自己的習氣,要不留情面。 面對別人的習氣時,多想想自己還有很多習氣沒有解決的, 這樣,對眾生的包容性就增加了。 「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願共勉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前者著有故,以空破之。後者著空故,以有破之。 所以,執著,說有說空皆錯。不執著,怎麼說都對。 希望大家都能真修實證,先要知道執著在那裡,接著以般若,對治執著。 當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煩惱層層的剝落,自性就層層的開顯了。 停止一切戲論的爭執吧,只會增長習氣, 《佛遺經》: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往生淨土,雖是易行道,但那是相對於通途法門來說容易,並非絕對的容易。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善根福德因緣,往往是在實修中、逆境中栽培的。 如果只希望快快樂樂的修行,當逆境來了就怨天尤人, 這樣修到生生世世,也是凡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因此見到「心」....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其實咒語是諸佛清淨心所流露出來的音聲,透過持咒,便能如 《楞嚴經》所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多分少分薰習佛的功德。 但是,薰習佛的功德其目地, 就是要淨化我們的心靈,不為別的,更不為放光現瑞等感應。 知道這個目地,我們持咒才有真正的意義,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無忍而忍,是最高境界。 何以能如此?只因心中有「法」。 因為有「法」,因此如麗日中天,群邪自消。 但是,怎樣將所學的般若,轉為自己的法寶呢? 只有透過實修、實踐,也就是將般若無我的空義, 拿來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乃至照見五蘊皆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希望大家「律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 面對自己的習氣,宜帶煞氣。 同修相處,以和為貴。 我們對治自己的習氣,要不留情面。 面對別人的習氣時,多想想自己還有很多習氣沒有解決的, 這樣,對眾生的包容性就增加了。 「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願共勉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前者著有故,以空破之。後者著空故,以有破之。 所以,執著,說有說空皆錯。不執著,怎麼說都對。 希望大家都能真修實證,先要知道執著在那裡,接著以般若,對治執著。 當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煩惱層層的剝落,自性就層層的開顯了。 停止一切戲論的爭執吧,只會增長習氣, 《佛遺經》: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往生淨土,雖是易行道,但那是相對於通途法門來說容易,並非絕對的容易。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善根福德因緣,往往是在實修中、逆境中栽培的。 如果只希望快快樂樂的修行,當逆境來了就怨天尤人, 這樣修到生生世世,也是凡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因此見到「心」....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佛教、道教談到輪迴,「業力」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唯恐避之感覺就像是拍咪阿壞東西深怕纏身,殊不知人與人之間的牽引,是業力在讓我們執行今生遇見所有的人事物。  
Thumbnail
這幾天有幾個人都分別問我靈魂的生命藍圖,以及生命怎麼這麼苦,還有業力因果等。 他們因為生活經歷了很多辛苦,所以即使受困在無限循環的痛苦之中卻不願意接納一個能跳脫出來的方法。寧可相信限制住他們的,是安全的,卻認為順應內在聲音順應高我是危險的,驅使我寫了這篇。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我們都想要快樂 然而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命運 是掌握在某些神祇手中 或認為 一切的發生都是隨機的 那我們就會失去 對人生的控制權 於是就沒有機會 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 佛法中展現了 關於因果報應的法則 也就是所謂的「業」 這是最基礎的關鍵 來讓我們了解 自己是如何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有的人犯錯,就覺得:「我一輩子沒用,我沒希望了! 淨土你們去就好了,我就準備到地府排隊等著人家來辦我好了。」這些是你自己想的,根本不懂佛法才會這樣。懺悔、改過、求復戒,馬上就是又變成第一清淨。但是也有一種,做過罪惡「覆藏」,他掩藏起來、掩蓋起來不讓人家知道,自以為高明,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Thumbnail
在佛教、道教談到輪迴,「業力」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唯恐避之感覺就像是拍咪阿壞東西深怕纏身,殊不知人與人之間的牽引,是業力在讓我們執行今生遇見所有的人事物。  
Thumbnail
這幾天有幾個人都分別問我靈魂的生命藍圖,以及生命怎麼這麼苦,還有業力因果等。 他們因為生活經歷了很多辛苦,所以即使受困在無限循環的痛苦之中卻不願意接納一個能跳脫出來的方法。寧可相信限制住他們的,是安全的,卻認為順應內在聲音順應高我是危險的,驅使我寫了這篇。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我們都想要快樂 然而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命運 是掌握在某些神祇手中 或認為 一切的發生都是隨機的 那我們就會失去 對人生的控制權 於是就沒有機會 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 佛法中展現了 關於因果報應的法則 也就是所謂的「業」 這是最基礎的關鍵 來讓我們了解 自己是如何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有的人犯錯,就覺得:「我一輩子沒用,我沒希望了! 淨土你們去就好了,我就準備到地府排隊等著人家來辦我好了。」這些是你自己想的,根本不懂佛法才會這樣。懺悔、改過、求復戒,馬上就是又變成第一清淨。但是也有一種,做過罪惡「覆藏」,他掩藏起來、掩蓋起來不讓人家知道,自以為高明,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