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讀過他的作品,他的一生卻令我著迷,死亡的方式極其像台灣歌手張雨生,甚至是前英國王妃黛安娜,都因車禍逝世。
卡繆出生於貧苦人家,老媽幫傭老爸為國爭戰而亡,老哥...不曉得,噢嗚他還有一個外婆同住屋簷下。
他的外婆很酷,早在卡繆十幾歲時逼著他去暑期打工,此舉讓卡繆在日後種下革命因子,企圖改變對勞工們與弱勢族群(阿拉伯人)的各種權力與不公義發聲。
卡繆之所以成名,至日後得諾貝爾和平獎,有一半也許要歸功於他那很酷的外婆,還有他所成長的歷史背景,小到市井小民,大到世界大戰,卡繆他看得太多了,在當時代,能真心關懷阿拉伯人的生活與工作條件,在當地的歐洲裔當中,這是個稀有品種,卡繆就這樣解鎖了SSR+等級的成就。
卡繆的這位外婆也有一點可愛,比如在當地,只要有人過世,人們隨即悲嘆:「這個可憐的人哪,他不再歌唱。」外婆會將此句改成:「好!他不再放屁。」
卡繆在十七歲時,深知自己未來會成為作家;他在家養病,也在家裡的那堆書中,找到並強化他自身活下去的慾望。他的老師歌荷尼葉曾說過:「人只要沒有表達自己,就不可能認識自己。」這句話對卡繆來講是多麼地貼切!
一個人在勞動中被奴役習慣,久而久之便缺乏內在自我反省與理智觀照所需的距離,同時也使人成為慣性緘默,且被困在這種狀態之中—冷漠,這種冷漠的力量使人既不依戀、亦不感動,他使每個小時都一樣,使人默默接受種種的不幸。
卡繆無法忍受這樣的結局,所以他站出來說話,藉著戲劇演出、報導文章、寫小說來表述對戰爭的厭惡,以及為低階勞工所發出抗議的吶喊,故事還沒結束,他因車禍陣亡了。
所以卡繆的戰鬥到此結束了嗎?還沒有!
看看現今世代的我們,是不是還在戰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