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WIDE SHU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處了10多年的舊同事在外走了一轉回來後,令我大開眼界,跌到一地眼鏡碎......
君子之交,雖然淡如水,但能保持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美好。舊同事E向來隸屬Team A,彼此10多年來沒什麼交雜,河水不犯河水,雖算不上是好友,也能談上兩句話。沒想到,他往外跑了一轉、以別的職位再回來後,做出的種種行為令人大開眼界,一地眼鏡碎。
事例1︰E喜歡將同Team同事的工作拿走自己做。同事們雖心有不快,卻礙於「大家坐埋一條船」,一直未有多言。「那本來都是我的工作,為什麼他搶了去做?算吧﹗喜歡就拿去做吧﹗一場同事,我可不想跟他爭。」同事們一直是這樣想,沒想到有天上司突然指責其他下屬將那項工作全推給E做。同事們不想解釋,不想挑起紛爭,雖不知道E對上司說了什麼,心中也八、九知道一定與他有關。
事例2︰E有天突然對上司說︰「那部分的工作,每天均由我負責,其他人沒有做,全是我做的。」上司將他這番謊話說出來,問其他下屬為何這樣。其他人知道後,當然是「O晒嘴」,從此對E起了戒心,如非工作需要也不再跟他有任何交流。
最近,E離職了。理論上,實際上,也沒有仍留在公司群組的理由,E卻然後留在所有工作群組中,未有離開,也未被離開,情况就如已離職的員工仍持有公司職員證一樣,依然可自出自入公司,讀取所有公司內部資訊一樣。
這些事,看似很荒謬,卻在真實的生活中發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車格子女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他們不能幫一點忙?我不是希望能閒下來,只是想別人可助我完成 / 提早完成那些我根本分身不暇,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的工作。
為什麼他們不能幫一點忙?我不是希望能閒下來,只是想別人可助我完成 / 提早完成那些我根本分身不暇,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的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位同事要離職了,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對於同事的離職,特別是那種配合還不錯的人,內心總有些許傷感與不捨,但現在的我已工作了十多年,了解人的來來去去,是自然也平常的事,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心中的傷感與不捨早已看淡,但確多了一股愁悵,不是為同事,而是為自己。 年過四十的我,在工廠當基層作業員超過十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搬家,這陣子公司搬家,一切都來的好突然。   月初某天下午,老闆進來走到經理的座位,就開始聊起來,因為公司沒有什麼秘密,所以大家都聽到了。等到老闆走進他的辦公室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公司要搬家嗎?」「搬去哪裡?蛤,世貿那附近???」「好遠耶。」然後,大家討論起之後的路程。唯獨我幾乎都沒說話
前天聽說一個外勤同事要被經理約談;昨天竟聽到被解雇了。 傳來消息的同事嚇到發抖,說怎麼這麼嚴重。原因是那位同事自己調整schedule好一陣子了,這也不是被雇主接受的。妙的是他這麼做完全是配合客人們,而且排班的人也都知道,可是,外勤同事常常是經理們最容易開刀的對象,所以就當場被解雇。 自行調班表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Thumbnail
我原本在公司A單位轉換到B單位 我還在熟悉裡面的人員 突然地看見一名同事眼睫毛超長又翹 我忍不住心生羨慕多看了幾眼 開始想像那眼睫毛若長在我眼睛上方該有多好 由於公司人員調動非常頻繁 久而久之就不再有任何熱情想要認識新同事 對誰都很冷淡生疏沒有熱情可言 養成我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習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在職場上讓你做不下去的,不是專業不夠,而是努力的鑿痕太深,外加不會做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位同事要離職了,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對於同事的離職,特別是那種配合還不錯的人,內心總有些許傷感與不捨,但現在的我已工作了十多年,了解人的來來去去,是自然也平常的事,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心中的傷感與不捨早已看淡,但確多了一股愁悵,不是為同事,而是為自己。 年過四十的我,在工廠當基層作業員超過十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搬家,這陣子公司搬家,一切都來的好突然。   月初某天下午,老闆進來走到經理的座位,就開始聊起來,因為公司沒有什麼秘密,所以大家都聽到了。等到老闆走進他的辦公室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公司要搬家嗎?」「搬去哪裡?蛤,世貿那附近???」「好遠耶。」然後,大家討論起之後的路程。唯獨我幾乎都沒說話
前天聽說一個外勤同事要被經理約談;昨天竟聽到被解雇了。 傳來消息的同事嚇到發抖,說怎麼這麼嚴重。原因是那位同事自己調整schedule好一陣子了,這也不是被雇主接受的。妙的是他這麼做完全是配合客人們,而且排班的人也都知道,可是,外勤同事常常是經理們最容易開刀的對象,所以就當場被解雇。 自行調班表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Thumbnail
我原本在公司A單位轉換到B單位 我還在熟悉裡面的人員 突然地看見一名同事眼睫毛超長又翹 我忍不住心生羨慕多看了幾眼 開始想像那眼睫毛若長在我眼睛上方該有多好 由於公司人員調動非常頻繁 久而久之就不再有任何熱情想要認識新同事 對誰都很冷淡生疏沒有熱情可言 養成我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習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在職場上讓你做不下去的,不是專業不夠,而是努力的鑿痕太深,外加不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