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人類好戰不畏死,是一萬多年前才演化出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天性會區分內團體(自己人)與外團體(不是自己人)。古早時代,為了生存,我們的祖先會為了水源、耕地「分類械鬥」,名義上都是明國人、清國人,但有利益衝突了,就算是說同一種方言的人,還是會依照籍貫分幫別派,大打出手。
本圖取自Canva
現在網路時代,城市文明裡的人們除非陷入罕見的戰爭如烏俄戰爭,否則不太需要拿菜刀、鋤頭砍人爭地盤,而是用選票決定權力的分布。但社群網站興起,又讓大家發現,在網路上還是會有一群人鬥性堅強,為了維護「內團體」不惜和不同意識形態的人開槓,即使會得罪人、犧牲自己的潛在利益也不在乎。
許多人在網路上呈現出強烈的「內團體的愛與外團體的恨」,這讓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認知心理學有了新的研究目標:這種內外團體的區別,是不是跟著部落戰爭一起演化出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6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他靈長類的同類戰爭行為跟人類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異是,其他靈長類跟不同族群的同類相殺時,其實不太會讓自己冒生命危險。如果不是虛晃一招,就是以差距極大的數量優勢去包抄,盡量避免自身曝險。
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讓許多民主國家的選民更加極端化尖銳批評、嘲諷對方的言詞,在網路上可以得到許多分享,營造出「極端化才是主流民意」的錯覺。但實際情形可能不是這樣,只不過是因為追求中性的、不希望太偏頗的言論,往往就乾巴巴的引不起網民的興趣,不喜歡看也不太分享,有寫跟沒寫差不多,沒有多少人注意到。
這個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可算是許多「網路言論兩極化」研究的重要基礎。我摘錄這一篇的重點,在於讓讀者大概知道研究者所說的「道德批判」「情緒」「道德批判+情緒」以及「中立」的詞,大致是長怎樣。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其他靈長類的同類戰爭行為跟人類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異是,其他靈長類跟不同族群的同類相殺時,其實不太會讓自己冒生命危險。如果不是虛晃一招,就是以差距極大的數量優勢去包抄,盡量避免自身曝險。
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讓許多民主國家的選民更加極端化尖銳批評、嘲諷對方的言詞,在網路上可以得到許多分享,營造出「極端化才是主流民意」的錯覺。但實際情形可能不是這樣,只不過是因為追求中性的、不希望太偏頗的言論,往往就乾巴巴的引不起網民的興趣,不喜歡看也不太分享,有寫跟沒寫差不多,沒有多少人注意到。
這個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可算是許多「網路言論兩極化」研究的重要基礎。我摘錄這一篇的重點,在於讓讀者大概知道研究者所說的「道德批判」「情緒」「道德批判+情緒」以及「中立」的詞,大致是長怎樣。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次老生常談,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這當然沒啥特別的,其他種類動物不也大部份喜歡群聚! 重點是,人類的特性,只要有群聚,就有可能為私利產生摩擦或是爭奪。這樣的害人,或不利己的人際互動,原始時代都為自身溫飽而滋生。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人類的互動進化得更緊密,更為精細。換句話說,人際的互動不只源自為了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因為人類是自私的生物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發生戰爭,只要人類還在地球的每一天世界都不會有和平,因為你在想屁吃,和平你活著要和平嘴巴說和平發起戰爭的不就是你們人類,那你們都去死一死,世界就和平了阿,趕快拉想死得趕快跳河自殺拉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當今世界面臨的文明更迭、自然災害、全球問題等危機歷史上都曾發生,世界並非線性而是循環發展的。人類的誕生是一種一次到位的設計,而非經過漫長進化過程隨機出現的生命形式。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我們是天生的獵人,隨時都在狩獵,而狩獵的對象標示著自己的文明程度,現在位於何處。 對人類整體是如此,對個人來說也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次老生常談,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這當然沒啥特別的,其他種類動物不也大部份喜歡群聚! 重點是,人類的特性,只要有群聚,就有可能為私利產生摩擦或是爭奪。這樣的害人,或不利己的人際互動,原始時代都為自身溫飽而滋生。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人類的互動進化得更緊密,更為精細。換句話說,人際的互動不只源自為了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因為人類是自私的生物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發生戰爭,只要人類還在地球的每一天世界都不會有和平,因為你在想屁吃,和平你活著要和平嘴巴說和平發起戰爭的不就是你們人類,那你們都去死一死,世界就和平了阿,趕快拉想死得趕快跳河自殺拉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當今世界面臨的文明更迭、自然災害、全球問題等危機歷史上都曾發生,世界並非線性而是循環發展的。人類的誕生是一種一次到位的設計,而非經過漫長進化過程隨機出現的生命形式。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我們是天生的獵人,隨時都在狩獵,而狩獵的對象標示著自己的文明程度,現在位於何處。 對人類整體是如此,對個人來說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