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無所懼怕、多方嘗試,時間大把大把的花、精力海量一般的耗損。我記得大一時,曾經同時參加羽球隊、籃球隊跟排球隊,以為自己是體保生,「耗能」就是我的一切,在球場上逞兇鬥狠就能攫奪小確幸;不僅如此,每天至少在交誼廳花 90 分鐘觀看 NBA 籃球賽,專心致志的程度,甚至沒意識到整個交誼廳空空蕩蕩,除了我,別無他者。
就讀政大新聞系時,我總是在課堂上 K 英文。熱愛英文的我,非常自豪圖書館所有關於英文學習的書我都會借閱。勵精圖治了三年,我報名了英語組的交換學生學程,希望一圓去美國的夢卻失敗了。這次的落選讓我體認到「有些事情即使有天份跟狂熱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如你所願」,但你可以調整目標,另尋出路。那一刻,也驅使了我在兩年後開始學法文,在一個相對窄小而荒涼的路徑中,我再次獲得了在新的領域突破的成就感,變成法語班上的佼佼者,進而取得了在 2006 年前往培育法國多位總統,如:馬克宏、薩克吉、密特朗等,名滿全法的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就讀交換學生學程的資格。甚至,在返回台灣後還考取了第二困難的法文檢定 DALF C1 級別。想對年輕的你說:
整個宇宙裡,都是神人強者。朋友 Z 君某次酒酣耳熱時,一邊吐一邊訴苦:「每一天,都在自甘弗如。公司裡都是高學歷、硬底子的、甚至不乏華爾街或矽谷的高管,我怎麼拼?」我跟他說:「他們簡報做得比你好,你就學學他們的格式;他們數字分析能力好,你就打聽他們用的軟體是啥;他們業績比你好,你下次跟在他屁股後面拜訪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