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我是兩謙~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活著,對你來說什麼是活著?
想必很多人都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吧!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甚至跑去google搜尋,
"人為什麼要活著",結果首頁直接跳出1995求助電話~
但對我來說,談論活著或許不該是禁忌話題。
我害怕自己,害怕這樣有天我必須決定。不要再繼續,繼續這樣活下去。#潘柏霖 #恐懼先生
第一次看這首詩,覺得這是一個好深好深的感受,是絕望、是恐懼、也是不安, 但當我看了第二次、第三次、好多好多次,突然有種被接住被理解的微妙感受。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老是發呆,老是問自己我是誰?
為什麼我不是其他兄弟姊妹,不是朋友不是同學?(並非出於羨慕,只是思考著為什麼我是我)
我常在想為什麼我有自己的意念,為什麼這樣的想法出於自己,為什麼我控制的是我,
而非別人?(可能我想舉手,是舉自己的手,而不是別人或物品之類)
會不會其實我只是個載體,而這個載體又為何存在?
為何有這樣的形狀,又為何而活著?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活著有意義嗎?
好像這樣想的時候旁人總說,"哎呀!你會不會想太多了"、"你就是你啊,這就是生活啊"
"有目標有夢想就是活著"、"被需要就是活著啊",
但這樣真的是活著嗎?
還是,
只是活著。
約莫半年前我經歷了一些顛簸,確切來說不是什麼大事, 而是由許多事件疊加累積的結果,現在仍在裏頭緩慢前進。
有時覺得活著好累沒有意義,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是什麼,
不知道面對比原有認知更大的世界要如何看待。
就算有著一些興趣、有夢想、有想做的事,卻突然覺得這一切十分空泛、沒有意義。
有時看著世界各地蔓延的消息,政變、疾病、社會事件、戰亂...等等,會覺得特別無力,
隨著年紀的增長,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明白所謂的目標與夢想該如何成為支撐我的信念。
不明白自己為何活著,不明白改變能有什麼改變,
而生活裡確實的無助與焦慮,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渡過,
就像迫切的希望著,有什麼是能支撐我活下去,哪怕十分微小但重要。
突然發現一切如此的空虛,這樣的感受著實可怕且令人不安。
當所有感官隨事件被牽連在一塊,當內心冒出許多的疑問與迷茫,
面對這些無力改變的現況,該如何帶著盼望,
有沒有比不去看不去想,麻痺自己,活在安全的地方,來的更好的辦法。
在思考了幾個月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總結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不過不過這也是我單方面的理解, 每個人想法都不大相同,切勿全盤接收喔!!! (這裡探討的也不包刮不可控的身心靈疾病,明白深陷裡面的痛苦, so這只是我的一點小小看法,不介意的話再繼續看下去呦~)
1.我們無法接受自己是特別的
前陣子一位朋友推薦了我一部演講影片(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Hl5MUr8w
我摘錄了以下幾段頗為受用的句子
有很多人,一生都在做,自己不真正在乎的事,以不同方式渡過一周,沒有成就感的忍受生活;(人類學—尚未被正式認可的地質概念,確切來說就是人類的出現對於海洋與大氣,整個地質與碳循環造成實質上的改變,也就造成自然資源存在危機,這是其一),但還有另一種危機,是人力資源,且相對於自然資源;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它們是什麼。
無法真正了解他們的才能或他們的能力,且在遇到更多的人從而得出他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個結論。(節錄自影片)
以自己舉例來說可能比較好懂~
我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容易自卑的人,因為從小內向的個性,加上不大會講話交際,在絕大多數的談話中時常被忽略,即使對方並非有意,但在成長經驗的疊加下,迫使我認為自己就是個不起眼不耀眼的人。
相信很多內向者都有共同經驗,就是旁人會不斷叫你外向一點活潑一點,所以小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也更盡力扮演別人期待的樣子。
縱使我知道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但我接受不了自己也很特別。
(這樣的想法總會時不時地出現在我腦中)
幾個禮拜前我看了 The Hope 的線上信息 (這頻道有很多關於基督教的疑難雜症?,沒錯我四基督徒), 稍微統整理解了上述的觀點,我想我們是特別的。
但我們特別,不是只是因為每個人各有天賦。
而是當我們真的可以認清自己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謙卑,卻也不自卑。
"當我們知道我們的強項在哪裡,我們弱像在哪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彼此遮蓋,我們就需要借一下別人的長處,遮蓋自己的短處,而你也不會去看不起別人。"(摘錄自The Hope 我是誰我在哪)
我想這樣的詮釋是比較好的,也像過去曾在非營利組織裡與許多我嚮往的團隊中所發現的, 當每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的團隊才能是1+12的狀態。 練習肯定自己,也不要看輕別人。
2.線性的成長經歷是不合邏輯的
"生命是線性的,開始寫簡歷時,你的生活就會永久化,以線性方式顯示一系列日期和成就,就好像你的整個存在以有序的結構化方式發展,控制著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也好像生活不是隨機的,並不想展示混亂的部分,但生命不是線性的。"(節錄自影片)
第二個我想分享的是從影片中學習的新觀點,也是苦惱我許久的感受。
我不喜歡目的性做事,舉例來說,為了志工證明而去當志工,為了幹部證明而當幹部~(你懂的...學生時期總有很多這類需要證明的東西)
好像所有動機就這樣輕易被貼在張簡單白紙上,好像我們必須要活得夠精彩活得夠好,必須不停努力,透過外在經歷為我們加分。
對於自己的氣憤過去歸類為看不慣,以為僅是單存的生氣,因為無法對生氣的事物確切描述,也無從明白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
在了解講者的論述後才發現,我不想要以線性活著,沒有人的生活是完全走在一條線上,也一定會有起起落落,但為什麼我們仍舊期望自己與他人呈現線性的狀態呢?
這也間接點出了,承認失控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不是完美的人。
為什麼要強迫自己成為完美。
“作為一個人活著的本質和創造性的本質,人生不是線性的,但教育系統卻基於線性的生產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最後感覺與自己分離了,因為經歷了優先考慮的教育系統,某些類型的人才邊緣化絕大多數的人才。”(節錄自影片)
你在扮演不屬於你的樣子,這也是不快樂的原因。無法在空間裡成為自己,因此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