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運用理性與非理性達成目標】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已經養成了使用雙軌分析的習慣。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當大腦處于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使大腦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 前一種做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認准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等等。後一種做法是評估那些造成潛意識結論—大多數是錯誤的—心理因素。” 《窮查理寶典》—— 查理.蒙格
【預判核心內容】
01為什麼這段內容值得討論? 《教父》的經典臺詞:「那些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而查理·蒙格正是被股神巴菲特稱為在最短時間內(兩分鐘效應),把複雜商業本質說清楚的人,透過理解本文,或許可以從中獲得關於本質的概念。
02 讓我聯想到:《快思慢想》非理性與理性 《快思慢想》一書,把人的大腦運作模式,分成系統一(非理性)與系統二(理性),其中系統一代表的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而系統二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由於系統二的運作需要注意力,會消耗大腦資源,所以除非某樣事物令系統一感到困惑、意外,否則不會激活系統二。 換言之,在大部分情況,系統二會不加思索採用系統一的思考,這也造成我們許多決策,其實是依賴直覺決定,而非經由理性分析。 理性是獨立思考的基礎
然而,在資訊爆炸時代,人活在資訊會自動上門的世界裡,每天打開社群媒體有上百則資訊蜂湧而來,在資訊中往往夾帶著各種發送者的意圖,因此,如何在資訊浪潮中,分辨事實與觀點是一件重要的事,否則每天浸泡在各種攀比、同溫層的訊息裡,認知會不知不覺被影響,不僅越來越焦慮,最終更難以看清楚事物的原貌,成為世代溺水者。 長期潛移默化影響行為 《拆掉思維裡的牆》提到星座與人格特質關係的實驗,艾森克教授進行3次問卷調查:第一次,找占星學院的學生,實驗結果完全匹配;第二次,找沒聽過星座與人格特質關係的孩子,實驗結果完全不匹配;第三次,找對占星理解程度深淺不一的成人,結果發現:若相信星座性格的人,則其實驗結果星座性格完全匹配,若不相信的則不匹配。
【記錄講解邏輯】
雙軌分析:首先,是理性判斷那些真實影響到利益與機會,其次,再判斷那些非理性會導致評估失準,最後,檢核結論是否受干擾。
【記疑問和啟發】 在個人發展領域:先用非理性選擇,再用理性思考 查理.蒙格的知識體系是根據投資領域所發展出來,關於投資外的世界,比如個人發展、人生目標上,或者非理性也是很重要的,那麼,到底該如何運用系統一與系統二呢? 在《認知覺醒》中,關於尋找人生目標,作者周嶺提到,我們應該用心去感受什麼是讓自己最觸動的,而非透過頭腦去思考,因為理性的利益得失衡量下,最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變得很有錢或被他人崇拜,但這些目標背後的動機是自我索取和外在評價,長久容易迷失方向以及動力枯竭,只有透過感性的覺知與洞察,才能讓內心真正需求浮出水面。 在《一人創業: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中亦有相同概念,坂本憲彥提到,尋找創業應該先從個人軸(非理性)尋找,再結合市場軸(市場需求),因為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的事,而只有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你才會去克服困難,若是得失衡量,當發現賺得沒有比以前多、需要做更多事,人往往就放棄了。
上述兩個例子說明,可先用系統一非理性、直覺去選擇真正觸動我們的事——interest同時代表著興趣與利息,或許是因為、興趣會讓人無條件地持續練習、探索及解決困難,讓人在某個領域逐漸累積(利息);當找到興趣後,接著用系統二去理性根據數據規畫出行進路線,畢竟金子要發亮,也要經歷開採、粉碎、淘洗、打磨、拋光過程,而如何權衡分析要做什麼事,正是系統二擅長的。
【煉思維模型】
若是社會層面:投資、已篩選過目標、或有影響到他人
1. 收集會影響該決策的因素。
2. 分析該因素對實際利益或機會形成的影響。
3. 確認是否有認知偏誤,造成判斷失準。
4. 記錄3的偏誤,去了解偏誤產生原因→做預防。 若是個人層面:個人發展、人生方向
1. 收集能夠觸動自己的因素。
2. 挑選自己最有感受的設為目標。
3. 根據目標展開具體、可測量的行進計畫。
【轉為具體行動】
目前我的投資多是定期定額,暫時沒有要重新審視的計畫。
若以個人層面的話,目前在書寫SS卡上:
1. 挑選自己最有興趣的主題。
2. 挑選該主題最能觸動的文字或話語。
3. 沒有輸出習慣,先練輸出:第1-15篇。
4. 有輸出習慣,按SS卡格式輸出:第16-30篇。
5. 針對有興趣的主題輸出:第31-50篇。
6. 嘗試用邏輯框架書寫:50-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