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重生之龍場悟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經歷過苦難、甚至是劫難的人,生死繫於一線,從死門關擦身而過,最終都能逃離劫難,而劫後重生,他的人生信念,往往都會更堅定、更執持;但能否走向光明坦蕩,奮發進取,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陽明先生就曾經歷過生死劫難,在瀕臨生死、百折千難當中,他不但沒有氣餒,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懂得保護自己,了悟到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謂「空乏其身」,就是什麼都沒有了,說還有的,就剩下自己的一條小命而已。但即使留得一條小命,日後也未必能扛得起大任,關鍵就在是否能憑著良心,做個頂天立地的人啊!
那麼,究竟陽明先生的生死劫難,是什麼一回事呢?
在他三十五歲那年,武宗即位,宦佞專權,南京科道戴銑等上諫忤旨,逮下詔獄。其時,陽明湧起義憤,上書拯救,結果觸怒龍顏,被太監劉瑾拖出午門,廷杖四十。
不要說尊嚴掃地,即使能夠僥倖逃過廷杖的死劫的,再拖回大牢,一般情況都會九死一生的。幸而,體弱的陽明,生存意志很強,終於都逃出死門關。在獄中想到司馬遷,他不就是替李陵說句公道話而已,竟然含冤被施腐刑。他心想:我王守仁,今時的際遇,能與古賢相比,自己算是微不足道啦!
其後,陽明被貶謫去貴州龍場做驛丞。(按:司馬遷其實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宮刑過後,漢武帝還讓他當中書令,此是武帝的近臣。)這樣就能逃出生天了嗎?還未。當時那個閹佞劉瑾,還派手下跟蹤,趁機加害。陽明幾遭不測,差點命送黃泉,就在錢塘江邊留下兩首絕命詩,掉下外衣,佯裝跳江自盡。在漆黑的江濤漂浮,終能逃脫而被商船救起。其後遇風浪,船漂流至浙閩邊界,登岸,先折回浙江老家,然後再輾轉流徙,跋涉崎嶇,終於到了龍場,這時已是三十七歲了。
龍場,在今貴州修文縣境,其時萬山叢棘,蠱毒瘴癘,蛇虺橫行,而苗夷之人,言語不通,能夠通話的,只有一些中土亡命之徒。再加上劉瑾懷恨不已,隨時都會被追殺。此時的陽明,幾乎萬念皆灰,唯一可做的,就是要保命。他特意自製一副石棺,日夜端居靜默,心想:吾惟俟命而已。什麼叫做「俟命」呀?把一切的榮辱得失,過去的恩怨仇恨,平平放下,自我調適,自我和解,而僅有的只是人格自證,人格自存,其他的就交託上天了。
根據陽明的年譜記載,其時從者皆病,而陽明還為他們劈柴挑水作食,又詠詩歌、唱俚曲,並雜以詼笑,藉以安慰他們。當年孔子師徒厄陳蔡,被陳蔡兩軍重重圍困,已經去到斷糧絕水,學生們大都病臥山地,而孔子還為他們頌詩彈琴,絃歌不絕,甚至為子路解恨釋怨,說出「君子固窮」的道理。陽明此時此刻,真是再世孔子啊!
有一晚,半夜裡彷彿有個聲音告訴他: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當時陽明呼躍而起,從者皆驚。過了一陣萬籟俱寂,鴉雀無聲,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什麼意思呀?他說「向之求理於事物者」,就是指過去那二十年,格物、格竹子,求修道養生,求出家成佛,通通都是往外求,那都不是孔子所講的為仁由己,亦不是孔子講的「君子求諸己」、「吾欲仁,斯仁至矣」,此所謂道不遠人而人自遠之。孟子說「求其放心」,即反求其已迷失的本心。而本心人人皆有,毋須外求,這就是「吾性自足」,心外無物!
陽明的龍場悟道,用他自己的話概括地說:「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也就是說,四書五經所講的聖人之道,縱使千言萬語,不過是直指吾心罷了!
(寫於2022年7月17日)
按:以前分享過孔孟的思想,筆者都說儒學是「人心論」。這個人心論,不是唯心,更不是唯物;而是人人皆可為堯舜,是讀書人的終極關懷的人心論。這是人人皆可體受,皆可自我道德印證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守仁」,乃出自《論語•衛靈公32》,其大意指治理天下,必須要有滿滿的仁心;否則,即使得到天下,也會失去的。 他自小就跟隨祖父學習詩文,祖父頌讀過的詩文,他都能背頌。在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翌年隨祖父赴京,路過金山寺,見祖父與客人即景賦詩,正當各人苦思沉吟之際,他卻淡然道出:
    在2012年1月30日,筆者曾寫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一文,當中提及中國大陸直至近年才有學者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至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的精粹,迄今仍未廣泛研究,這點實在有「禮失而求諸野」的遺憾啊!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但願「箇箇人心有仲尼」!
    「守仁」,乃出自《論語•衛靈公32》,其大意指治理天下,必須要有滿滿的仁心;否則,即使得到天下,也會失去的。 他自小就跟隨祖父學習詩文,祖父頌讀過的詩文,他都能背頌。在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翌年隨祖父赴京,路過金山寺,見祖父與客人即景賦詩,正當各人苦思沉吟之際,他卻淡然道出:
    在2012年1月30日,筆者曾寫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一文,當中提及中國大陸直至近年才有學者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至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的精粹,迄今仍未廣泛研究,這點實在有「禮失而求諸野」的遺憾啊!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但願「箇箇人心有仲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俠游四方,各安天命。《東邪西毒》架空於「大漠」前傳,若英雄不問出處,受夾道歡迎,而凡人身處洪流,該當認命,抑或忘我鼓掌?王家衛以人物小傳,寫成天命來由。俠客行之前,也不過經歷凡人塵世間的情海波瀾。   黃暦箴言,歐陽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本章節劇情為仙俠玄幻小說《原來我早就不需要修煉了:第五卷》的免費試閱範圍,共有五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俠游四方,各安天命。《東邪西毒》架空於「大漠」前傳,若英雄不問出處,受夾道歡迎,而凡人身處洪流,該當認命,抑或忘我鼓掌?王家衛以人物小傳,寫成天命來由。俠客行之前,也不過經歷凡人塵世間的情海波瀾。   黃暦箴言,歐陽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本章節劇情為仙俠玄幻小說《原來我早就不需要修煉了:第五卷》的免費試閱範圍,共有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