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富士全錄)。
我曾經看到一篇短文,內容寫的是Thomas Malnight 經訪問富士的員工:「能不能請問你,你們公司的競爭者是誰?」
富士軟片資訊員工:「我們的競爭者是Google,只不過Google是巨人,而我們現在還是幼稚園的學生。」
我當下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意外,怎麼一間我印象中做軟片的跟印表機的公司,會說自己的競爭對手是Google? 於是就去查了資料,如下:
富士軟片資訊2001年度的營收,19%來自底片業務,但至今2022年已萎縮至僅占<1%。數位相機等跟攝影相關業務占整體營收比重從2001年的54%降為15%以下。
富士軟片在2004年開始清點公司各項專業技術,從中研究那些領域的業務可讓公司繼續生存下去。現在富士軟片的焦點已放在製藥和化妝品等重要業務上。富士軟片利用其長期在材料上的研發成果來讓公司業務走向其他更大更廣闊的領域,不再侷限於攝影市場。現在公司的主力專注市場為醫療。
題外話,我覺得他們改名應該拿掉軟片,叫做富士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就好。但保留軟片這個詞應該是為了不忘本,或因為富士軟片可以讓人比較容易聯想到以前的富士全錄。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整個企業文化與員工對公司定位認知的改變,造就了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型成功。也是該篇文章中的結尾:
「決定和誰競爭,某種程度上定義了一家公司是什麼。」
同樣的,若我們是真心想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自然會去學習、模仿、請教。若我們並非真心想改變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我們就會質疑、批判、忌妒。其實這就是心態沒有調整好。
看完本篇文章若得到了一點啟發,記得〔點擊愛心〕、〔訂閱〕、〔追蹤〕喔。
業務可頌 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