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育增
今年7月19日美國國務院公布2022年度人口販運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簡稱TIP report),雖然報告顯示台灣與美、法、英、澳、加拿大等國同列最高級,再次被列為第一級(Tier 1)國家,但7月21日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政府「去年的問題今年沒有改」,「台灣不配維持在第一級國家」。
TIP report提到台灣哪些人口販運問題?台灣政府又做了哪些努力?民間團體認為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本集節目邀請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一同釐清台灣人口販運問題的真實樣貌。
人口販運報告書是什麼?
節目一開始,節目主持人管中祥提到,台灣自詡「人權立國」,但仍有許多人權議題有待解決,美國年年出版人口販運報告書點出台灣人權現況,該份報告如何究評比?有那些內容?施逸翔表示,該份報告書主要由美國國務院執行,依據聯合國在2000年通過的《巴勒莫議定書》(United Nation’s Palermo Protocol)內容制定相關評比機制,進一步探討全球各國的人口販運問題。
從2000年開始,每年夏天美國國務院會公布評比結果。內容包括對每個國家的具體建議,以及針對人口販運的「預防」、被害者的「保護」機制、如何「起訴」及打擊加害者三大層面進行討論。施逸翔說,美國政府透過問卷、實地訪查等方式瞭解各國狀況,像是訪問漁業署、移民署、勞動部等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民間漁工團體、人權組織等,匯集上述資訊做成報告內容。
該份報告也會從法規與政策層面進行評比,並分析各國人口販運相關的起訴率、定罪率等。報告成果會將各國進行評比分為三級,施逸翔指出,第一級就像「及格60分」,基本上該國若做到基礎法制規範、追究相關責任,以及基本防治人口販運等。第二級則是該國人口販運問題政府雖已稍作改善,仍略顯不足。至於第三級則是該國政府毫無作為、放任集團犯罪,導致相關政策完全不符合《巴勒莫議定書》內容。
施逸翔提到,台灣從2004年被列為評比對象,目前已連續14年都是「第一級國家」,雖然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的人口販運問題較不嚴重,且近年台灣通過同婚專法,並在國際非營利組織「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Press Freedom Index)排行躍升亞洲第三,顯見台灣是個人權進步的國家。但仔細翻閱報告即可發現,許多現象與前幾年無異,這也代表歷年來台灣仍有許多人口問題尚未解決。
人權立國的台灣竟有人口販運問題?
施逸翔進一步指出,人口販運的樣態包括性剝削、勞力剝削以及器官買賣。台灣的「器官買賣」狀況較少,但台灣之所以會被列為人口販運觀察對象,主要是因為「性剝削」此議題。早期不肖業者引進中國或東南亞地區女性從事非法性工作,此舉開始引起美國政府關注。
為了解決人口販運問題,施逸翔提到像是2009年公布施行的《人口販運防制法》,即是在美國的施壓與關注下著手處理的法規。施逸翔表示,即便近年台灣的性剝削狀況減少,且與伊朗、阿富汗等國相比,台灣的勞力剝削問題較不嚴重,然而像是家庭看護工、外籍移工的「強迫勞動」問題倒是層出不窮。
施逸翔認為,實際上台灣社會針對像是家庭看護工、外籍移工等「非公民」身份者,並未給予平等的人權保障,導致他們容易面臨強迫勞動等問題。他強調,當今「強迫勞動」問題已經不是過往外籍移工遭雇主或仲介剝削的情況,近幾年新型態的強迫勞動問題包括不少招生不利的大專院校,透過仲介引薦的方式,美其名是鼓勵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留學,實際上則將學生帶到工廠打工等人權與營權問題。
台灣與英、美等國同列第一級國家好棒棒? 血汗漁工問題仍未解決
除了外籍學生血汗勞動的問題,管中祥指出,像是由國際勞工論壇(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Forum)發起,囊括全球數個人權組織與基金會的「海鮮工作倡議小組」(Seafood Working Group)也主張,台灣的人口販運問題實況更為嚴重。甚至台灣的國際團體、移民移工組織也反對人口販運報告將台灣列為第一級國家,究竟這份報告書跟實際的情況有哪些落差?
施逸翔指出所謂第一級國家就是此概念,然而歷年來台灣政府或媒體,其實僅針對「列為第一級國家」此事歡慶,他反問:「如果你考了及格60分,真的很開心嗎?」他指出,報告並沒有細細檢討背後的問題,因此近年來民間團體不斷倡議應將台灣「降級」處理,才能讓政府如實解決人口販運問題。
施逸翔舉例,像是家事移工至今仍未有符合《勞基法》的相關規範,遠洋漁工的血汗問題也未解決。他強調,台灣血汗漁工的議題,本質上是治理失能的問題。尤其當今法令缺乏與漁工相關的「勞動權」保障,追根究底是法令與主管機關的矛盾所致。現行法令機制中,台灣漁船雇主若要聘用外籍漁工從事漁撈工作,可分為「境內聘僱」與「境外聘僱」二類型。境內聘僱漁工主要負責近海漁撈工作,至於境外聘僱漁工主要負責遠洋漁業。
施逸翔進一步說明,遠洋漁工目前的主管機關是「農委會漁業署」,然而漁業署主責漁業發展而非勞權保障。主責勞權的勞動部則因遠洋漁工屬於「境外聘僱」,並非依據《就業服務法》進行相關聘僱,因此僅能針對境內聘僱漁工予以保障,權責上並未給予遠洋漁工相關勞權保障。他強調即便境內聘僱漁工適用《勞基法》,實際上仍有諸多勞檢問題、證件遭扣押、勞健保投保率不足等問題,整體而言外籍漁工處境堪憂。
缺乏救生衣、網路服務的遠洋漁工究竟怎麼活?
遠洋漁工的真實處境有哪些問題?施逸翔說,船東大多會在船上放置老舊厚重救生衣供漁業署檢查,實際上外籍漁工在工作的時候,船東禁止漁工穿救生衣,避免影響工作效能等。對此民間漁工團體像是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也曾倡議更換為輕便、入水即可充氣的救生衣,不僅保障漁工安全,也可避免妨礙漁工作業。然而漁業署目前仍在研發階段,尚無法普及使用輕便型救生衣。
除此之外,民間團體也曾倡議架設海上Wifi提供漁工使用。施逸翔指出,在數位時代中,一般人應該難以想像長時間無法使用網路的生活,實際上這就是遠洋漁工的處境。他們出海天數短則17個月,長則22個月,許多漁工長期缺乏網路資源,導致返回陸地時才發現家人離世、家庭出現異樣等,甚至在船上遭施暴也無法即時求救與回報。施逸翔認為,遠洋漁船上的孤立環境其實不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架設網路也是基本人權的一環,更是漁業署應該加強的部分。
對此管中祥提到,前幾年燦爛時光會客室也曾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相關內容),然而這幾年問題仍未改善嗎?施逸翔指出,目前漁業署花了許多經費在漁船上設置監視器(CCTV ),盼能有效避免強迫勞動等問題,同時有些漁船已架設網路系統,但相關經費與租金確實是不小的開銷。
施逸翔認為漁業署應該雙管齊下,除了架設CCTV也應連帶提供網路服務才是,創造更為友善的環境,才能讓勞資關係更為和諧。他呼籲漁業署與船東不應帶著先入為主的想法,誤認為架設網路就會遭受移工申訴、被移工找麻煩,實際上應該朝向共好的方向思考。
新型態人口販運問題1 國際學生被騙來台血汗勞動
管中祥提到,像是近年發生的國際血汗學生事件,以及柬埔寨詐騙等問題,都是新型態的人口販運。究竟人口販運報告書如何看待此類議題?施逸翔指出,三年前開始,人口販運報告書提到台灣的國際血汗學生事件,但若要追溯至源頭,可從五、六年前的康寧大學事件開始談起,以及近兩年爆發的高苑科大與中州科大事件。
施逸翔表示,這些國際學生遭遇的問題相當雷同,大多是由這些從專科學校升格為大學的大專院校所造成。這些大專院校面臨招生不易的困境,開始透過仲介公司招收非洲與東南亞地區的學生,並在招生過程中給予錯誤資訊,包括:享有獎學金補助、可半工半讀、雙語教學環境等,實際上並非如此。
國際學生不僅被迫到工廠工作、實習,工作內容也與所學科系完全無關,連帶還有過勞工時、無法請領加班費等問題。人口販運報告書也提到,此類型血汗學生事件導因於台灣政府「新南向政策」,不少學校藉由「新南向專班」的名義招募國際學生。
施逸翔痛批教育部對此議題仍持消極態度,甚至毫無作為,即便民間團體不斷呼籲教育部進行通盤調查,教育部仍以個案處理的方式著手,並未杜絕血汗學生案件。同時關於國際學生在工廠工作、實習等事實,照理來說也應有相關勞權保障,施逸翔認為勞動部也應積極進行勞檢,才能有效防堵相關問題。
新型態人口販運問題2 台人遭人口販運至柬埔寨
至於近期引發社會關注的柬埔寨人口販運問題,施逸翔表示,這部分問題報告書尚未提及台灣,但過往相關案件確實常發生在緬甸、柬埔寨、中國等地。主因在於許多人口販運集團會透過各種方式,將民眾騙到柬埔寨的西港園區。也因部分台灣人與人口販運集團合作,並透過人脈等方式詐騙其他台灣人到柬埔寨,因此爆發這波人口販運問題。普遍而言男性被迫從事詐騙工作,女性可能面臨被性侵、暴力對待、電擊等極端殘酷暴力的狀況。
究竟台灣政府的角色是什麼?施逸翔表示,極為諷刺的是像白狼張安樂也動員人脈進行救援,但受限於台灣和柬埔寨並未有外交關係,導致台灣政府救援行動更為困難,甚至無法展現具體作為。不少受困於西港的被害者指出,他們曾對外尋求台灣政府協助,然而警方僅要求被害者或相關親友聯繫外交部,詢問外交部時僅被告知可聯繫當地使館,之後就沒有下文。
施逸翔提到,行政院其實有所謂的「防制人口販運及消除種族歧視協調會報」,召集民間委員定期開會討論人口販運問題。日前(7/28)該會報已開始關注柬埔寨議題,未來或許會有相關機制。
8月4日內政部警政署與移民署啟動臺泰合作機制,依據2013年簽署的「臺泰共同打擊跨國經濟及相關犯罪協議」,進一步處理柬埔寨人口案運問題。8月17日外交部也指出,持續加強與警政署、移民署協調合作,並針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設立的「柬埔寨緊急救援專案小組」,提供實際救援需要。面對政府後續機制,施逸翔強調目前已有部分受害者獲救返台,政府是否給予受害者相關創傷治療、心理輔導機制?或者針對詐騙集團追究相關責任?仍有待檢視。
第一級的台灣 能否解決人口販運問題也第一?
整體而言,施逸翔認為近年台灣人口販運問題大多集中在外籍漁工的強迫勞動此層面。國際間像是美國、歐盟等也施壓台灣政府進行改善。他提到漁業署今年著手「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將針對民間團體提出的七項議題進行改善,包括:如何定期調整遠洋漁工的工資、落實漁船出勤表與登記問題、如何評鑑與規範仲介等。
然而民團擔心的是,漁業署面對較為傳統的漁會與船東組織時,恐怕會面臨不少挑戰。追根究底創造有尊嚴的漁工勞動環境,也才能讓台灣的漁業永續經營,避免台灣漁獲落入「血汗勞動商品」等標籤。
面對台灣的人口販運問題,施逸翔認為台灣從政府的立場、法治層面,乃至社會大眾,似乎不認為台灣處於勞動剝削的問題之中。他認為造成此癥結點的根源,主要是台灣的政治人物或者相關法制層面之所以進行改革,大多是為了因應基本的選舉認同,以及回應民意的需求。
然而像是移工等「非公民族群」,基本上並未擁有投票權,自然而然相關意見也不被政府重視,導致發生像是疫情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足不出戶等問題。他呼籲台灣政府若要符合「人權立國」的形象,更應該針對移工、無國籍者、尋求庇護者給予更多保障才對。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