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工作日常| 看到榜單,一觸即發的回憶

今年度工作上申請了政府某個單位的補助,當天看了所謂輔導的群組,公告了一個表格,把有達到他們KPI的場域畫星星,還好的打三角形,沒達到的直接在上面畫個叉叉。
突然回想從小到大的經驗。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樣?!)我們的全班成績總是一五一十的公告出來,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甚至是我們的學號都是按照智力測驗的順序排列,讓成績可能在後半部的同學很容易被貼了一個標籤,你我心中都知道的一種標籤。那些同學的聲音很容易被那時的社會忽略聆聽,甚至同儕之間會有一種楚河漢界隱形的一條線。
很多所謂後半段班的同學,是要多麼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長才。
而,很多所謂前段班的同學,虛榮感隨之被餵養,身上的包袱越來越重,長大了,比成就、比家庭、比收入、比車、比房、接著比下一代.....極少的人願意拋下被餵養長大的名相心,回歸到最單純的自己,單純把事情做好的自己。
我長大,回想起這樣的制度,是非常病態的社會現象!
所以當我看到今天群組當中有公告場域的名稱,然後後面被打XX,我彷彿回到學生時代,那個粗暴把人分類的所謂的「英雄榜」還有「狗熊榜」,本來還氣呼呼的我,一覺知到自己的狀態,突然一笑置之,靜下心問問自己做這份工作的價值是為了什麼?而,為什麼要不小心落入他們排名的框框中?
工作是這樣的,當沮喪時,我都會問問自己一開始的初衷,過程中有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後來心中很踏實,因為一直以來紮紮實實,甚至做到店家的老闆都心疼我們團隊,因為站在第一線陪伴店家,我們的出發點總是一個「怎樣能讓這個狀況變好?」,不敢說自己多麼厲害與多接地氣,但至少我們會傾聽,然後配合大環境,想方設法,就現有的資源調整策略方式。所以我找到自己一開始氣呼呼的理由了,是氣這個體制:是真的沒看到五六月份的疫情、物價通膨造成經濟的慘淡,仍追求那些數據?是掩耳盜鈴,有數據就好?還是...?看到自己氣的根源,就反而釋懷了。
我常想,如果學生時代有老師陪伴這些所謂後段班的學生,老師,就好比輔導員,如果能了解學習不彰的狀況,找出他們的優勢與擅長的,這些人或許不用花雙倍的時間來成長並走過,不需要什麼寒窗苦讀,而是在自己的角色與狀態適切發展,這個社會不知道會發展得如何?
而,這次政府單位安排的中間法人單位的角色,也好比輔導員。想要表揚達到原本設定的KPI,我覺得無可厚非,必要時我也覺得追KPI是必要且有效的策略。但這些流量數據,真的能以偏概全所有實際的狀態?沒達到的就給他們打個叉叉,用這種方式激勵(或挫折)大家,真的是好的方式嗎?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專屬的優勢與機會點,或許有些需要透過輔導慢慢達到,非一簇可成,以前我必須當個乖乖的學生,在升學的體制中完成,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但,現在呢?我反問我自己...
其實,我也不期待會有什麼改變。
只是,突然看到群組的榜單有感而發,突然回想起自己那個學生時期的壓抑。為了名次,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為了比較,整天逼迫自己做做不大的事。為了社會價值,努力裝成社會覺得很正軌的人。
現在年紀這麼大了,或許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可以選擇不跳入這個框框。做的到就做,做不到也不想勉強自己符合這樣的期待,因為做任何事情,維持良善的意念及不斷真心面對最深層的自己,是不需要任何人的「打分數」。
還好,我很喜歡現在這樣的自己!
當然一路上也感恩,大家的包容與諒解,人總不是完美的,謝謝那些願意給我機會突破的您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