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車用情境…網路數位經濟新戰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目前坊間熟悉的數位經濟,以場域分,約略分成家居、辦公、移動三種。家居面的智慧生活,包括人體感知、紅外遙控等;辦公面常見的有物聯網和AI組成的智慧辦公系統;而移動面目前以智慧型手機占最大宗;可惜的是,三個面向的數位經濟,近年都面臨創新遲滯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並不複雜。其一是發展所謂的新分流,AR/VR/MR即是;其二是新情境,就目前數位經濟發展的現況來說,「車用情境」是個不錯的選擇。
電動車屬於汽車領域,過去由馬斯克統領的特斯拉一直與數位經濟扯不上關係,但近日卻傳出馬斯克將發展車用情境的App Store。在我之前的文章〈馬斯克…非典型電動車玩家〉中曾提及,馬斯克是如何利用數位工具行銷自己和特斯拉,但行銷畢竟只是手段,若能緊密連結特斯拉電動車本體和數位經濟,發展車用情境的App Store的確是個好選項。
作為App Store開創者的蘋果,推出「純電動車」的可能性低,因為蘋果擅長的是網路電子產品的軟硬體與服務整合,汽車非其強項,真要跟電動車有關,較有可能的是自駕系統和車用App store。
為何大家要爭相進入車用情境App Store呢?2008年賈伯斯受訪時曾表示,App Store未來可能成為一個10億美元的市場,殊不知自App store 問世以來,全球開發者透過商店買賣,已吞進了2,600億美元。
過去蘋果和特斯拉井水不犯河水,一個發展數位網路科技,一個做汽車,但當特斯拉決心發展App store,傳言蘋果也要推出的Apple car,而誰才是未來網路數位經濟的霸主?
發展車用情境的App Store,對蘋果和特斯拉各有什麼困難呢?
相較於特斯拉,蘋果雖然是作業系統的老前輩了,但還有另一個成熟的作業系統安卓(Android)也虎視眈眈,嗅到商機。
幾年前他們就分別推出搭載各自系統的車用面板,近期更傳出安卓和福特締結為合作夥伴,2023年後出產的福特汽車都將內建安卓系統,能直接使用Google map、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理、Google Play商店等功能。
有趣的是,雖然安卓和iOS是系統老將,但過去成熟的獲利模式和系統運作會不會反而限制了開發車用情境的想像力呢?其次,手機App Store和車用App Store若沒有應用情境的區別,而只是面板放大後鉗入車內,那也著實可惜。
特斯拉選在這個時間點用力投入車用情境App store開發挺有意思,過去它作為電動車的佈道者,搶得了第一波電動車熱潮的商機,但隨著傳統車廠豐田、福特、BMW等投入電動車市場,其優勢會逐漸消失,而能賦予特斯拉和傳統電動車差異性的選項便是硬體(車)、軟體和應用服務整合的特斯拉生態系了。
蘋果和特斯拉在各自的產業都有絕對優勢:蘋果擅長網路科技和軟硬體服務整合,特斯拉開創了電動車的新局——在車聯網的數位經濟戰場裡,究竟是用App Store吃掉智能車,還是智能車吃掉App Store?未來想必上演一場好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97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01年美國教育顧問普倫斯基提出,198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受數位環境浸潤,可稱為「數位原住民」。數位原住民意氣風發,手機、平板、筆電、桌電樣樣得心應手,但我在某次課堂中,居然發現了這個嶄新世代的盲區。 這樣的落差,始於課程規畫時忽略數位原住民因情境差異產生的知識空白。
答案其實不難想像。現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與十年前大同小異,試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驚嘆手機的最新功能了? 希望台灣產業在跟隨全球局勢開發新市場時,也能密切審視如何在分流市場中調適,才不致錯過下一波經濟狂潮。
Netflix宣布將跨足電商市場,開設線上商店販售影集商品了。幾個月前,這個美國最大的OTT平台,訂閱數比分析師預測少了兩百萬,股價重挫8.8%,如今竟決心轉戰電商,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Netflix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成績亮眼,皆高於分析師的預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疫情在國外趨緩,其分析師也下修了預估新增的訂閱人數,這一季表現雖高於預期,但新增訂閱數只有上一季的五成。Netflix也宣布了未來的產品布局,除了電子商城,目前討論最熱烈的就屬遊戲內容建置了。
台灣的疫情逐漸控制,大街恢復了熙來攘往,復甦經濟的振興券聲浪不斷,怎麼發?發給誰?如何用?只要跟振興券扯到關係的新聞,一眨眼就能躍上熱搜排行。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振興券使用範圍排除電商,難不成是在懲罰數位轉型的店家嗎? 我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偏差的,它忽略了實體與數位經濟的境況與典範移轉。
因應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和能源衰竭問題,電動車議題延燒全球,國內外大小廠紛紛投入電動車身、底盤、車用軟體、電池等相關部件。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開發先驅,從2003年創立至今,一度瀕臨破產,但如今終於媳婦熬成婆,股價三級跳,其核心原因究竟是什麼?
2001年美國教育顧問普倫斯基提出,198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受數位環境浸潤,可稱為「數位原住民」。數位原住民意氣風發,手機、平板、筆電、桌電樣樣得心應手,但我在某次課堂中,居然發現了這個嶄新世代的盲區。 這樣的落差,始於課程規畫時忽略數位原住民因情境差異產生的知識空白。
答案其實不難想像。現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與十年前大同小異,試想我們已經多久沒有驚嘆手機的最新功能了? 希望台灣產業在跟隨全球局勢開發新市場時,也能密切審視如何在分流市場中調適,才不致錯過下一波經濟狂潮。
Netflix宣布將跨足電商市場,開設線上商店販售影集商品了。幾個月前,這個美國最大的OTT平台,訂閱數比分析師預測少了兩百萬,股價重挫8.8%,如今竟決心轉戰電商,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Netflix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成績亮眼,皆高於分析師的預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疫情在國外趨緩,其分析師也下修了預估新增的訂閱人數,這一季表現雖高於預期,但新增訂閱數只有上一季的五成。Netflix也宣布了未來的產品布局,除了電子商城,目前討論最熱烈的就屬遊戲內容建置了。
台灣的疫情逐漸控制,大街恢復了熙來攘往,復甦經濟的振興券聲浪不斷,怎麼發?發給誰?如何用?只要跟振興券扯到關係的新聞,一眨眼就能躍上熱搜排行。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振興券使用範圍排除電商,難不成是在懲罰數位轉型的店家嗎? 我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偏差的,它忽略了實體與數位經濟的境況與典範移轉。
因應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和能源衰竭問題,電動車議題延燒全球,國內外大小廠紛紛投入電動車身、底盤、車用軟體、電池等相關部件。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開發先驅,從2003年創立至今,一度瀕臨破產,但如今終於媳婦熬成婆,股價三級跳,其核心原因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