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閱讀《重新與人對話》

原文2021/5/11發佈於Facebook
這本書在圖書館放著許多有關未來、科技、趨勢的書架上,顯得格外違和。左右兩旁的書都在強調科技對人類未來的改變與影響,冰冷沒有溫度,這本書的書名《重新與人對話》,書封上寫著「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好奇在這科技網路發達的世代,不是無時無刻打開手機就能對話?為何還需要「重新」?這樣的矛盾吸引我把它帶回家。
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是一名科技社會學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擁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與科技,經典著作內容皆是從心理學與社會學角度分享科技對人的改變與影響。
「我們相識卻不相熟。」第一段內容就給我一記震撼,說著在網路世代,我們要與人產生連結、認識新朋友是何等容易,但我們卻意外被這些科技產品給教化成逃避對話的「商品」,為何說是「商品」?我們透過社群平台展現自我,把自己包裝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任意修改不滿意的地方,只呈現最好的一面、我們快速認識新朋友,把自己透過社群平台的自我介紹與圖片推廣出去......等等。我們可以很快地認識新朋友,更多新奇、有趣的資訊卻也不停推送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失去耐心與好奇心,好好真正「認識」一個人。
我突然意識到為什麼在這知識爆炸、科技進步的世代,按理來說我們應該越來越認識自己,認識他人,但事實卻非如此,我們接收更多資訊、有更多選擇,卻也越來越靜不下心來與自己、與他人對話。面對面溝通讓我們感到焦慮,改透過傳訊息、貼文、發限動的方式來逃避對話;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人一旦長期沈浸在虛擬實境中,可能會覺得真實世界的人無法預料、難以應付」
我們無法與人對話就難以同理他人,就也難以同理自己。
書中每一段文字看得我起雞皮疙瘩。
七年級生的我,從手機、電腦還不普及的年代進到現在手機不離身,以為相較於一出生就活在智慧型手機世代的青年們,我對網路的「上癮」程度應該不算高吧?但這500頁左右、3公分厚的書籍文字中,只要是描述現代人對於科技依賴的狀況,我都曾發生過,原來我也默默被網路所改變,而且改變的狀況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大。
幸好,這一切也不是毫無辦法可以解決,網路雖然拉開人們的距離,但也在某些時刻拉近人們的距離,這中性的「工具」是好是壞,端看我們如何使用它。作者引用了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湖濱散記》中提到的一句話來說明解方:「在我的屋裡有三把椅子,一把方便獨處,兩把供促膝談心,三把為社交需求。」這三把椅子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把對話和同理心及自省力串聯成一個正向的迴圈,提醒我們如何重啟對話。
獨處、對話、社交需求,在3公分厚、500頁左右的文字中,舉各種例子點出現代人對話遇到的問題,提醒我們覺察自己如何將專注力回到自我,而不被這些數位資訊牽著鼻子走。我讀過不少心理學、生涯探索、設計思考的書,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或許我需要的不只是這些知識,需要的是更多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對話。
書籍詳細內容,我想透過面對面方式,和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分享,也給自己一個練習對話的機會。推薦這本書給每個覺得自己時間總是不夠用、覺得自己好像花太多時間在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想找到人生意義的你,有興趣想要練習對話的夥伴,也歡迎訊息給我,一起面對面練習重新與人對話。
同場加映Sherry Turkle 演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