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人,理解自我。閱讀《你都沒在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本這世代非常需要存在與閱讀的一本書,現代社會價值觀崇尚表現自我,但其實安靜傾聽同樣重要。

從書名就發人省思,提醒我們將注意力回到重要的事物上,仔細傾聽,書剛出版的時候就想買下,但內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很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傾聽者。

行銷工作多年,我從剛畢業時很內向、不善言辭的新鮮人,被職場、主管訓練成開會時還沒cue到你,腦袋就要先準備想法,甚至主動出擊。加上這幾年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各種社群媒體一直鼓吹人們不停發聲、被別人看見,展現自我,市場上一堆教人如何產出內容的課程,卻很少看到教我們如何「傾聽」,傾聽他人,傾聽自我。這是第一次看到有書在談「傾聽」。

書中從心理學的依附理論、人們最基本的溝通、情感需求,來談傾聽對於人際關係、安全感建立的重要,到行銷大數據時代的量化數據資料,無法完全取代焦點團體傾聽TA真實感受來進行策略判斷,甚至是從人類耳朵結構來談傾聽對身心的影響,一直不停強調傾聽的重要。

傾聽,很多時候關乎我們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並在過程中也讓自己的想法成形。人之所以寂寞,就是因為不被傾聽,無論是被他人傾聽,又或是傾聽自我。

而在這個充滿焦慮和個人行銷的文化裡,沈默等同於落後。默默傾聽就失去了打造個人品牌、展露頭角的機會。但其實不去傾聽,更會讓我們失去對於世界有更深的認識與理解,甚至失去認識自我的機會,因為傾聽需要覺察與專注,並發揮好奇心。傾聽最終的目標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自我。

進入職場後,我時常有職涯、知識焦慮,社會隨著科技變動快速,永遠不知道自己身上擁有的技能是否已足夠、還有哪些知識是我還不知道的,又或者是什麼樣的選擇才是最好的。而我發現每次排除這樣的焦慮,都是透過與前輩、同儕間的交流。在迷惘時找人聊聊,傾聽對方的想法,從中反思自我,找到更多的可能。

如同書中裡寫道:只要願意傾聽,就會學到新東西。

原文2021/11/27發佈於Facebook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讓生活變成喜歡的樣子
4會員
16內容數
關於生涯、職涯、行銷、心理學等等分享。
2022/09/12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2022/09/12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2022/09/08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2022/09/08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2022/09/08
我們如何清晰思考世界,將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Thumbnail
2022/09/08
我們如何清晰思考世界,將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我是個內向者,但有時候我在傾聽過程也是會思緒亂飄,抓不住重點,而我周圍的外向者朋友,反而比我更能聽懂話中之意。因此,我認為「傾聽力」是可以「刻意練習」的,尤其在專注力如此稀缺的現在,能夠專心聽對方說話,至少已經讓對方感受到誠意,如果能聽懂又回應適當,在職場工作上肯定更加分!
Thumbnail
雖然我是個內向者,但有時候我在傾聽過程也是會思緒亂飄,抓不住重點,而我周圍的外向者朋友,反而比我更能聽懂話中之意。因此,我認為「傾聽力」是可以「刻意練習」的,尤其在專注力如此稀缺的現在,能夠專心聽對方說話,至少已經讓對方感受到誠意,如果能聽懂又回應適當,在職場工作上肯定更加分!
Thumbnail
「無法說也無法聽」來自我們社會一個不良的文化環境。 我們從很小在家庭中,就傾向接受「權威型」管制,聽父母的話,做個聽話乖順的小孩。 到了學校,為要融入班級和學校,要試著一切跟上環境的步驟和動作,落後了肯定沒好事,顯得自己差勁或怪異,於是我們成為一個個很重視和諧和同化的人,環境怎樣要求,我們也立刻順從
Thumbnail
「無法說也無法聽」來自我們社會一個不良的文化環境。 我們從很小在家庭中,就傾向接受「權威型」管制,聽父母的話,做個聽話乖順的小孩。 到了學校,為要融入班級和學校,要試著一切跟上環境的步驟和動作,落後了肯定沒好事,顯得自己差勁或怪異,於是我們成為一個個很重視和諧和同化的人,環境怎樣要求,我們也立刻順從
Thumbnail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的表達內心想法,期間也讓自己的思路成形。
Thumbnail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的表達內心想法,期間也讓自己的思路成形。
Thumbnail
這是一本這世代非常需要存在與閱讀的一本書,現代社會價值觀崇尚表現自我,但其實安靜傾聽同樣重要。 從書名就發人省思,提醒我們將注意力回到重要的事物上,仔細傾聽,書剛出版的時候就想買下,但內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很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傾聽者。
Thumbnail
這是一本這世代非常需要存在與閱讀的一本書,現代社會價值觀崇尚表現自我,但其實安靜傾聽同樣重要。 從書名就發人省思,提醒我們將注意力回到重要的事物上,仔細傾聽,書剛出版的時候就想買下,但內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很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傾聽者。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高感傾聽者也有滿腹的情緒需要說出來,我也很為傾聽者心疼,傾聽者也同樣需要被傾聽,如果各位有位擅長傾聽的朋友,長期作為情緒垃圾桶,偶爾也可以關心他一下,學著傾聽他。
Thumbnail
高感傾聽者也有滿腹的情緒需要說出來,我也很為傾聽者心疼,傾聽者也同樣需要被傾聽,如果各位有位擅長傾聽的朋友,長期作為情緒垃圾桶,偶爾也可以關心他一下,學著傾聽他。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Thumbnail
人後悔的多半是沒聽而不是聽太多,是說太多而不是沒說。
Thumbnail
人後悔的多半是沒聽而不是聽太多,是說太多而不是沒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