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寫作課微紀錄

週三為這學期第一堂上課,
習慣在第一堂課花較多時間與孩子建立這一學期的默契,
也請孩子分享自己這學期的期待。
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想擺脫學校作文的框架,像是字數限制。
我好奇問他:「某某,字數限制讓你很困擾嗎?」
孩子略帶不平的語氣:「有啊,每次學校老師都規定字數,我寫寫寫,數了數,剩200字,但是我該寫的都寫了。為了湊字數,我就隨便亂寫,結果我爸檢查後就要我重寫。」
「重寫啊!當時的你聽到要重寫,還記得是什麼樣的心情嗎?」
孩子壓低聲音說:「很生氣也很難過。」
「生氣和難過啊,背後的那個原因是什麼?」
「我很生氣我爸沒有用心的從頭看過,只看到後面湊字數的200字就要我重寫;很難過我的努力被否定了。」
「這樣啊,老師能夠同理你的心情,如果我是你肯定也會。只是老師好奇,學校的老師真的會數字數?沒達到字數會發生什麼事嗎?」
男孩嘆了口氣:「學校老師真的會數字數,沒達到的就要重寫!」
聽到孩子這麼說,
其實心疼,孩子很努力地寫,
卻因為未達到大人的期待而被否定其認真,失落與難過可以想見。
不禁納悶,如果事實如孩子所說的,
那麼身為大人的我們在意的是內容?還是表面上的字數?
還有是否每個孩子都該用同一套標準看待?
無法讓能寫二百個字的就讓他寫二百字;
能寫三百字的就寫三百字;能寫四百的寫四百;能寫五百的寫五百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