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競技運動員要學生涯規劃?」 - 運動員的第一堂生涯規劃

又到了新的學期,聽荃鈺老師的課也進入第三個年頭,從奧林匹克教育運動行銷,再從心智圖法到生涯規劃,同樣的課程重複旁聽,會發現每學期課程總有不同的變化。而這學期的生涯規劃,是我第二次聽課,我也將這學期與同學上課的心得收穫書寫下來,為自己的學習與觀察做紀錄。
上學期修完同樣是荃鈺老師開的心智圖法課程,這學期也挑戰用心智圖為每堂課程做紀錄、練習聽講筆記
上學期修完同樣是荃鈺老師開的心智圖法課程, 這學期也挑戰用心智圖為每堂課程做紀錄、練習聽講筆記

什麼是跟你有關、且必須優先排序的問題?
1. 我該如何經營人際關係,讓更多貴人可以幫助我? 2. 我不確定自己能在職業運動中待多久,也不知道之後要轉換什麼工作,怎麼辦? 3. 我不知道要怎麼寫自己的履歷表跟自傳? …
學期第一個課堂練習,老師列了40個運動員常見生涯問題,讓同學挑選喜歡的提問、並說說理由與感受。
「到底什麼是成功?」這是最多人好奇的問題;其餘像是我該如何經營人際關係,讓更多貴人可以幫助我?」「我該如何在工作跟生活中取得平衡?」「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標跟意義感?」「如何說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教練、女友)同意我所做的決定?」也都是同學好奇的疑問。
大家各自分享看完這些提問的感受,有同學說 : 「看著這些問題,會有危機感。平常不太會思考這些問題,但未來都有可能遇到。這些問題,是個提醒。」我喜歡這位同學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會太有目的性 : 提出問題就想立即得到解決辦法、付出一點就想馬上收穫…,但提出問題,更多時候是促發思考、是個提醒,從而影響每次的選擇。問題遠比答案更重要。
這是一堂開在大二競技學院的課程,偶爾也會有大三、大四的一般生前來修課,但無論是幾年級,細看同學們好奇的提問,會發現人在相同階段都有某些共通點。
如果以台灣的正規教育制度來看,18-25歲正是脫離父母掌握、開始發展獨立自我、對人生有所追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有很多的困惑、會想要進行很多的嘗試,但面對這麼多問題,老師也提醒我們問問自己 : 這個問題我在乎嗎? 在人生中的優先次序有多重要?

如果生涯就只能選一個主題,你會想討論什麼?
來修課的同學大多具有選手背景,很多同學會提出像是「競技運動員之後真的只有老師、教練能走嗎?」、「當你不是競技運動員時,你要做什麼?」…等等關於運動員退役常見問題。
有位運健系的同學提出「該如何準備好自己面對未來的挑戰?」,老師反問 : 「為什麼生涯需要這麼多擔心?」有時看著課堂上老師與同學的互動,會看出他們當下正面臨的問題與盲點,也會讓我反思自己、開始思考「對我來說,生涯規劃是什麼」。
一般聽到生涯規劃,總會與升學、職業掛在一起,但人生有多種面向,那些關於情感、關於關係經營、關於人生該追求什麼、關於自我價值…,這些也都應該是生涯的一部分。
過去我們的教育過於放大成功的正面影響,卻很少提及生涯是一種選擇,而選擇必然伴隨代價。不承擔犧牲,就什麼都要不到。
第三個年頭,一直都很習慣老師的課堂、作業就是會有很多的提問與互動。這是在其他學科課程、甚至是在整個台灣制式的教育體制當中少有的上課模式。
這些問題或許在當下都沒能有答案、甚至沒能理解這個問題代表著什麼,但都沒關係,總有個關鍵提問,是你一聽到,就會瞬間掉淚,因為那不僅是對自我、對生命的價值尋求認同,更是來自內心最深處的叩問。
生涯規劃,或許從來不該只著眼於那些看得見的、能被量化的事物、不該只追求往上爬,而該放眼於那些真實的感受,那些因為成長背景、不同性格與經歷而累積的底蘊、人文素養與思考模式。是那些上天送給每個人不同的禮物、那些每個人在面臨關鍵抉擇時的思考,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樣子。
我也期待在接下來的課程,可以在課程當中看見每個人的獨特與差異,跟學弟妹們有更多思想上的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