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讀莊子《逍遙遊》,看皇室的無用之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皇室在多數人眼裏都是無用,皇室好吃懶做,不用工作,便能享受奢華生活,每年拿納稅人的錢,可以任意揮霍,那是不公平的,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般人從實用性方面探討皇室的存廢,理所當然,下放權力的皇室,早已失去治理的能力,所以會得出皇室大而無用,應當掊之。這種想法跟惠子同出一轍,他認為大葫蘆既不能盛水,剖開後又無處安放,巨大卻虛空,於是將葫蘆擊破。然而,這就是被世俗所規限的用法,莊子認為惠子拙於用大,建議將大葫蘆綁在腰間,浮游江湖。對於物品每個人用的方式不一,君子善假於物也,皇室雖然失去了決策權,卻有安定民心之用,凝聚社會之用,加強國人身份認同,即愛國精神,這使得人民毋須強制的愛國教育。多數人只關注皇室的花費,即是他的實用性,以利益衡量,而忘記皇室真正用處,是猶有「蓬之心」。
此時,惠子批評莊子所説是大而無用,會遭所有人唾棄。他舉例樗樹,樹幹凸凹不平,樹枝捲曲不符合圓規,即使樹立在路旁,木匠也不屑一顧。莊子則指出無用方為大用,正因樗樹無用,不會威脅別人利益,能夠保全性命,發揮真正的用途,可以把樗樹種在無何有之鄉,彷徨乎無為其則,逍遙乎寢臥其下。而皇室也同理,正因皇室無用,不會被民眾仇恨,自然能苟全性命於亂世,並發揮真正的用途,就像樗樹一樣,屹立不倒,生長在民眾的心田,慰藉人心,達至逍遙景界,這就是皇室的無用之用。
莊子也舉例,野貓和黃鼠狼,屈曲身體埋伏,等待獵物,不避高下,東跳西躍,最後只會踩中捕獸器,死在網中。反觀斄牛體形很大,本領也很大,不能捉老鼠,卻不會中於機辟,死於罔罟。斄牛所代表的正是皇室,被賦予的權力很大,包括任命首相,卻不能干政,故得以超脫世俗,受人景仰,很難有人可以傷害他。與野貓和黃鼠狼是雲泥之別,他們代表的正是靈活處事的政客,等待時機,不擇手段,奪取大位,雖步步為營,仍會因小錯誤以被民眾批評,更甚者聲名狼藉,不論極權、民主也同理,正因他們掌握權力,受民眾監察,稍有不慎就要下台負責,大位者多要輪替,注定無法成為超脫世俗的存在。
皇室是樗樹,大而無用,方為大用。想不到幾千年前的道家思想,如今卻在其他國家得以實現,古人的智慧實在讓人嘆為觀止,望塵莫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64內容數
生活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驢兒打滾中宋媽為養活子女,離鄉背井,孤身一人到作者家中為僕,省吃儉用,錢卻給丈夫花光,還賣掉兩個子女。文中宋媽是農村婦女縮影,嫁給自己不愛的人,遭受家暴,即使勤儉工作,仍然無法改變命運,反映農村婦女的悲慘現況。 她任勞任怨的特質值得學習,即使工作是身不由己,她仍然盡心盡力,服侍頑皮的作者和她的一家,
《作父親》中賣小雞的人不肯還價,作者欲教孩子撒謊,以求低價買入,後來作者懸崖勒馬,反思自己的行為。 相信每個人都有撒謊的經驗,原因有千百種,但結果都是掩蓋了真相,更甚者以謊言掩蓋謊言。作者身為人父,應否教孩子撒謊,人情世故?如果是為了利益而撒謊,那是不應該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安靜辭職,意思是你依然在工作、還是會進辦公室,只不過不會再追求額外的價值,甚至更積極進取的爭取分內外的表現,而是只把「本分」給做好。這個翻譯實際上並不準確,英文quiet quitting 應譯作安靜離職,先不考究翻譯,這種狀況跟中國的躺平主義大同小義,反復印證,制度的不公平,以致人們的價值觀轉變。
根據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08年7月7號講話,他要求香港政府「通情達理,團結高效...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機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就是所謂三權合作論的來源。 然而這種說法在民主國家是走不通的,三權不應對立,更不應合作,要各施其職,才能達至權力制衡,相互監察,一個健康的政府本應如此,透過良好的制度
英女王逝世,有大批民眾前往瞻仰,如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殺人無數的獨裁者死後,也有大批民眾傷心欲絕,他們是何等暴戾,但民眾卻是由心而發的悲傷,其差別於何處? 極權的愛國洗腦「教育」 毛澤東、金日成、金正日死時,大批民眾簇擁,全國彌漫着傷感,人們抱頭痛哭,如失去至親,這跟英國在表面上似乎很相似,甚至
驢兒打滾中宋媽為養活子女,離鄉背井,孤身一人到作者家中為僕,省吃儉用,錢卻給丈夫花光,還賣掉兩個子女。文中宋媽是農村婦女縮影,嫁給自己不愛的人,遭受家暴,即使勤儉工作,仍然無法改變命運,反映農村婦女的悲慘現況。 她任勞任怨的特質值得學習,即使工作是身不由己,她仍然盡心盡力,服侍頑皮的作者和她的一家,
《作父親》中賣小雞的人不肯還價,作者欲教孩子撒謊,以求低價買入,後來作者懸崖勒馬,反思自己的行為。 相信每個人都有撒謊的經驗,原因有千百種,但結果都是掩蓋了真相,更甚者以謊言掩蓋謊言。作者身為人父,應否教孩子撒謊,人情世故?如果是為了利益而撒謊,那是不應該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安靜辭職,意思是你依然在工作、還是會進辦公室,只不過不會再追求額外的價值,甚至更積極進取的爭取分內外的表現,而是只把「本分」給做好。這個翻譯實際上並不準確,英文quiet quitting 應譯作安靜離職,先不考究翻譯,這種狀況跟中國的躺平主義大同小義,反復印證,制度的不公平,以致人們的價值觀轉變。
根據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08年7月7號講話,他要求香港政府「通情達理,團結高效...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機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就是所謂三權合作論的來源。 然而這種說法在民主國家是走不通的,三權不應對立,更不應合作,要各施其職,才能達至權力制衡,相互監察,一個健康的政府本應如此,透過良好的制度
英女王逝世,有大批民眾前往瞻仰,如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殺人無數的獨裁者死後,也有大批民眾傷心欲絕,他們是何等暴戾,但民眾卻是由心而發的悲傷,其差別於何處? 極權的愛國洗腦「教育」 毛澤東、金日成、金正日死時,大批民眾簇擁,全國彌漫着傷感,人們抱頭痛哭,如失去至親,這跟英國在表面上似乎很相似,甚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位木匠見到一顆高大的「社樹」 這大樹能遮蔽数千头牛 它的樹幹需要一百個人 才能將其圍繞 並且觀看它的人,也非常多 但這木匠經過社樹時 卻不屑一顧 木匠的徒弟問其原因 木匠回答:「那大樹是散木, 做成船,它會沉沒; 做成棺材,它會很快地腐朽; 做器具, 它很快會毀壞
Thumbnail
你生來就被束縛, 你卻把這束縛當藉口, 你只是一直在隨波逐流,哀嘆自己不幸。 說好聽是犧牲, 但說到底你只是懶惰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唐太宗曾說:「小人最聰明,也最識時務,他們發覺他們那一套在這個環境中行不通時,必然會改玄易轍。」 以小搏大 東亞政治史上的第一英主,時至今日,在日本人心目中尚無人可與比擬的偉大政治領袖就是中國大唐貞觀之治的帝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養着玩?不喫?”任小粟不解:“那多浪費啊,這可都是好肉!” “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老王笑了起來:“都說往前幾百年,有錢人都熬鷹玩,現在不是鷹太大、太危險了嘛,退而求其次就熬麻雀,你看這麻雀的賣相多兇猛,有錢人就好這個。” 任小粟想了半晌,原來在大部分人都還喫不飽的時候,都開始有人熬麻雀玩了…
Thumbnail
有位木匠見到一顆高大的「社樹」 這大樹能遮蔽数千头牛 它的樹幹需要一百個人 才能將其圍繞 並且觀看它的人,也非常多 但這木匠經過社樹時 卻不屑一顧 木匠的徒弟問其原因 木匠回答:「那大樹是散木, 做成船,它會沉沒; 做成棺材,它會很快地腐朽; 做器具, 它很快會毀壞
Thumbnail
你生來就被束縛, 你卻把這束縛當藉口, 你只是一直在隨波逐流,哀嘆自己不幸。 說好聽是犧牲, 但說到底你只是懶惰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唐太宗曾說:「小人最聰明,也最識時務,他們發覺他們那一套在這個環境中行不通時,必然會改玄易轍。」 以小搏大 東亞政治史上的第一英主,時至今日,在日本人心目中尚無人可與比擬的偉大政治領袖就是中國大唐貞觀之治的帝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養着玩?不喫?”任小粟不解:“那多浪費啊,這可都是好肉!” “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老王笑了起來:“都說往前幾百年,有錢人都熬鷹玩,現在不是鷹太大、太危險了嘛,退而求其次就熬麻雀,你看這麻雀的賣相多兇猛,有錢人就好這個。” 任小粟想了半晌,原來在大部分人都還喫不飽的時候,都開始有人熬麻雀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