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述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象山慶2022.9.28)
1930年代,由於感念教師責任之重大,府宣布6月6日為教師節,後來奉孔子為教育的典範,政府於1952明令9月28日為教師節(孔子生於魯襄公22年農曆8月27日),也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前551~479)。並沿用至今。這天,除了學生送老師卡片、禮物,台灣也舉辦「師鐸獎」表揚,各縣市也頒獎感謝優秀教育人員,還有「祭孔大典」。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被後世推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對學佛人而言,釋尊是世出世間最根本的導師,他的教法給了我們最尊貴的法身慧命,讓我們去惡修善、離苦得樂,斷一切煩惱,除一切惡業。因此,被尊崇為「本師」,是娑婆三界佛法的根源!
儒家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1];佛教也如此,據云:釋尊成佛之後,七日思維,欲入涅槃,後經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他化自在天等再三勸請:「世尊往昔,為眾生故,久住生死,捨身頭目,以用布施;備受諸苦,廣修德本;始於今者,成無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說法。眾生長夜,沒溺生死,墮無明暗,出斯甚難。……唯願世尊,為斯等故,以大悲力,轉妙法輪。」經過七日,釋尊默然受之,於是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為喬陳如等五比丘說法,轉四諦法輪。這說明了: 1.諸佛所證之法甚深難解,眾生無明煩惱、薄福鈍根,不只難以信受,恐生毀謗;慮此後患,寧可不說; 2.雖經梵釋諸天三請而開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純焦舌敝,暢演大法。所說諸經,皆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之法」。
釋尊於成佛之初,預見佛法於娑婆之難解難行,因此,於聖道諸行之外,更隨自意、暢本懷而說了「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之特殊法門,這尤其對「末法」眾生是最保險、最契機的,雖「難信」,而「易行」,巧借阿彌陀佛本願光明之力,普攝一切「念佛」眾生皆得往生而成佛,這或可成全、補足釋尊「以大悲力,轉妙法輪」而一時(應身之一期生死)不能化度無緣、盡眾生界。
因此,念佛人不僅尊奉「本師」釋迦牟尼佛,更進而歸命「本尊」阿彌陀佛,而有所謂「二尊」之教[2]
阿彌陀佛於永劫之前,超發無上之弘願,「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主動與眾生結緣,撒播救度的種子。此乃特殊別意之(弘願)因果,以「攝生三願」幾無遺漏的攝盡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得生極樂。阿彌陀佛與極樂聖眾的光明、壽命、慈悲、方便,皆是無量無邊,且恆時度眾,永不休息,乃至法滅之後,此《無量壽經》與名號的「救度」功能,獨留(常駐)於世間,眾生永遠有念佛得度的希望。
經論雖說「諸佛」共贊(彌陀)淨土門,但主要是「彌陀」發願、「釋尊」宣說,及諸佛的「咨嗟、證誠」;故彌陀淨土門稱為娑婆化主與安樂能人的「二尊之教」,善導大師《觀經疏》特顯「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之深義:「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娑婆化主為物故,住想西方;安樂慈尊知情故,則影臨東域。斯乃二尊,許應無異」;「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釋尊成道,說法四十九年,最後的結論是勸請一切有緣眾生,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唯有如此,釋尊的成道与說法,才是究竟的圓滿,《佛說無量壽經甄解》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藕益大師《彌陀要解》云:「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禀此也哉。」阿彌陀佛雖於十劫之前證得佛果並成就淨土,若無釋迦牟尼佛於娑婆示現八相成道,宣講淨土三經,開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指出一條「念佛往生(極樂)淨土成佛」的教內真傳易行道,則我輩凡夫難可得知有此法門,亦不知如何行持、如何往生……。且釋尊說法四十九年,「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於此」,善導大師云「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此念佛法門亦是釋尊出世之本懷
值此中國人的教師節,除了感念孔子於「世學人倫」的教導之恩,致力於做一個正直有品的人;更進而尊仰本師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恩德,於一切三乘菩提法隨緣修學;並自知多劫以來惑深業重,福薄慧淺,難以自修自度,唯應一心仰蒙彌陀恩,惠賜本願力,謹以稱名行,願生安樂國;乘托本尊阿彌陀佛的慈悲及無邊功德,於日常生活中,相續稱念佛名,沐浴在彌陀光明的攝受中,現生得吉祥,命終得往生。南無阿彌陀佛
[1]《朱子語類》卷93:「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元.宮大用《範張雞黍》三折:「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秦灰猶未冷,漢道復衰絕。滿目奸邪,天喪斯文也。」
[2]以下為<臘八節:二尊之教在念佛>一文的摘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友人傳一張相片給我,是將用過的「短墨」配對黏接,以便於繼續使用。題曰「接墨,節儉;墨太貴,日本墨尤其。」我回云:「好玩,節儉又善用,這是老一輩的情操,每枝鉛筆總要一削、再銷,用到握不住、不能寫了,才丟。」並回傳
我老了,只想遠離是非,安分念佛。此外,也不能多說什麼。您該選擇什麼法門去修學,就依您的直覺與觀察去判斷吧,我也只是順自己的意而行,沒甚麼特殊"見聞"要發表。
七夕,織女星到一年中最高點,往西滑落;牛郎星則升上天頂,看似牛郎追織女。但從天文學,此二星距離很遠,且各有固定軌道,只能隔銀河而遙相望,永不接觸。
29. 能隨順,借力使力,省心省力,乃至於似有實無的自力,毫不作心用力,只是放輕鬆,半推半就,或全體繳械,不掙扎、不抗拒、沒疑問、沒意見,讓佛力推著走,或拉著去,任憑名號光明之攝取,直入淨土。
25. 整體而言,我是個幸福的人,沒什麼該計較的,若有任何懊喪或掛慮,必然是我的學養不好,對世事因緣仍有固執的情見,是該懺悔的。對於年華老去,感到一種愉悅,因為不必那麼辛苦的爲前途、爲生活、爲自他的期望而勞累,可以更清閒、更無所求的體會人生的過程與實質。 直心—質直無偽,信任無畏,不違如愚 。
19. 快樂與幸福是所有人類永遠的渴求,每個人有各自的嚮往與努力,這輩子也或多或少得到(有這種感受),但確實是您想要的嗎? 能真的感到滿足? 到了人生的最後,是含笑而終,了無遺憾? 或誠惶誠恐,臨表涕泣? 或甚至是不了了之,不知所云?
友人傳一張相片給我,是將用過的「短墨」配對黏接,以便於繼續使用。題曰「接墨,節儉;墨太貴,日本墨尤其。」我回云:「好玩,節儉又善用,這是老一輩的情操,每枝鉛筆總要一削、再銷,用到握不住、不能寫了,才丟。」並回傳
我老了,只想遠離是非,安分念佛。此外,也不能多說什麼。您該選擇什麼法門去修學,就依您的直覺與觀察去判斷吧,我也只是順自己的意而行,沒甚麼特殊"見聞"要發表。
七夕,織女星到一年中最高點,往西滑落;牛郎星則升上天頂,看似牛郎追織女。但從天文學,此二星距離很遠,且各有固定軌道,只能隔銀河而遙相望,永不接觸。
29. 能隨順,借力使力,省心省力,乃至於似有實無的自力,毫不作心用力,只是放輕鬆,半推半就,或全體繳械,不掙扎、不抗拒、沒疑問、沒意見,讓佛力推著走,或拉著去,任憑名號光明之攝取,直入淨土。
25. 整體而言,我是個幸福的人,沒什麼該計較的,若有任何懊喪或掛慮,必然是我的學養不好,對世事因緣仍有固執的情見,是該懺悔的。對於年華老去,感到一種愉悅,因為不必那麼辛苦的爲前途、爲生活、爲自他的期望而勞累,可以更清閒、更無所求的體會人生的過程與實質。 直心—質直無偽,信任無畏,不違如愚 。
19. 快樂與幸福是所有人類永遠的渴求,每個人有各自的嚮往與努力,這輩子也或多或少得到(有這種感受),但確實是您想要的嗎? 能真的感到滿足? 到了人生的最後,是含笑而終,了無遺憾? 或誠惶誠恐,臨表涕泣? 或甚至是不了了之,不知所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年9月28日孔子的誕辰紀念日為「教師節」,對佛弟子而言,教師節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作為金剛乘的弟子,其意義又更加非凡。觀音山特別在吉祥教師節期間,全球出家僧眾與弟子發起多場殊勝實修法會與慈悲功德善行,供養迴向具德金剛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法體康泰、長壽住世,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有情。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佛教釋迦牟尼佛的佛誕日.佛陀修行的目的是想著人該如何脫離生老病死這樣的苦.透過動畫故事與書籍來認識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本師 釋迦牟尼佛聖誕.浴佛節.薩嘎達瓦月。觀音山將備辦豐盛的薈供品上供本師 釋迦牟尼佛及壇城諸尊,並在法會圓滿後,將薈供品捐贈至觀音山蔬食館,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以此上供下施之廣大功德力,可消除參與者外、內、密障礙,具足世間與出世間的福德。
Thumbnail
年度佛誕日,正是效法偉大佛陀「聖凡普利,德邁蒼穹」宏偉模範的最佳時機。敬邀大眾護持真實利眾的佛行事業,施一得萬福,成就深廣的功德法海!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輾轉增勝!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殊勝本師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適逢藏曆苦行月及 藥師佛節日,當日所作善惡業增長1000X1000倍。在此殊勝吉祥日,行善功德不可思議!觀音山邀請您一同吃素、念佛、誦經持咒、齋戒、布施行善等種種善舉,慶讚佛法住世,開啟眾生安樂之門。
Thumbnail
為感念佛陀成道之日,遂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各佛寺都會熬煮臘八粥,施贈民眾,共同慶讚大覺世尊偉大 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普天同慶佛教的誕生。更加不可思議,當年佛陀靜坐禪修的菩提樹,兩千多年來,仍屹立在印度菩提迦耶城郊,成為人們心目中覺悟的象徵,也代表佛陀證悟的真理,永生不滅。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年9月28日孔子的誕辰紀念日為「教師節」,對佛弟子而言,教師節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作為金剛乘的弟子,其意義又更加非凡。觀音山特別在吉祥教師節期間,全球出家僧眾與弟子發起多場殊勝實修法會與慈悲功德善行,供養迴向具德金剛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法體康泰、長壽住世,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有情。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佛教釋迦牟尼佛的佛誕日.佛陀修行的目的是想著人該如何脫離生老病死這樣的苦.透過動畫故事與書籍來認識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本師 釋迦牟尼佛聖誕.浴佛節.薩嘎達瓦月。觀音山將備辦豐盛的薈供品上供本師 釋迦牟尼佛及壇城諸尊,並在法會圓滿後,將薈供品捐贈至觀音山蔬食館,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以此上供下施之廣大功德力,可消除參與者外、內、密障礙,具足世間與出世間的福德。
Thumbnail
年度佛誕日,正是效法偉大佛陀「聖凡普利,德邁蒼穹」宏偉模範的最佳時機。敬邀大眾護持真實利眾的佛行事業,施一得萬福,成就深廣的功德法海!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輾轉增勝!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殊勝本師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適逢藏曆苦行月及 藥師佛節日,當日所作善惡業增長1000X1000倍。在此殊勝吉祥日,行善功德不可思議!觀音山邀請您一同吃素、念佛、誦經持咒、齋戒、布施行善等種種善舉,慶讚佛法住世,開啟眾生安樂之門。
Thumbnail
為感念佛陀成道之日,遂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各佛寺都會熬煮臘八粥,施贈民眾,共同慶讚大覺世尊偉大 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普天同慶佛教的誕生。更加不可思議,當年佛陀靜坐禪修的菩提樹,兩千多年來,仍屹立在印度菩提迦耶城郊,成為人們心目中覺悟的象徵,也代表佛陀證悟的真理,永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