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IPO 前夕事件簿】選主辦券商,不是挑評價/估值給比較高的那家就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Freddy,你對於我們公司和產業很了解,但我真的覺得你們給的評價沒有充份反應我們未來 10 年之後的價值與長期願景。我們家的這個案子,很可惜有其他家報比較高的評價,我們會讓他們當主辦。」
「好。但容我在最後跟您說一下:資本市場不是憑著願景運作的。如果希望掛牌那天有比我們家更慷慨的評價,貴公司還有滿多應該要、但你們沒有好好說明的東西,需要跟市場溝通。」
通常跟著投行的同事拜訪各種 pre-IPO 公司時,就如同之前的文章所談到的,我的工作就是幫這些公司的評價 (valuation) 做定位。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4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就屬會議中出現這段話:「Freddy,你覺得要得怎麼做,才不會讓我們的評價 (valuation) 被資本市場定位成 P 家?」
以前在看台灣的新創公司時也曾經有個迷思,覺得好的公司就是要像北美那些科技新創一樣要有很強的獨門技術或是商業模式,像 Google 這種 A 咖才行。但看久了也慢慢接受一件事:也許這就是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公司宿命吧,代理國外產品沒什麼好丟臉的,關鍵時刻要 Pivot 並且活下去、產生營運現金流量才
記得開始在 FB 專頁上第一次認真寫拜訪 pre-IPO 網路軟體新創,就是寫 G 公司和 K 公司,可以說《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的濫觴就是從寫這兩間公司的開始。
TAM 越大固然會帶來越多競爭,但 TAM 不夠大,規模化的問題往往變得難解,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問題更大。
「你覺得 D 這間公司怎麼樣?」 在討論過一串我覺得很不錯的台灣新創公司後,前輩點到一個我很有印象的公司名稱。有點失態地嘆氣後,我緩緩給出答覆。 「D 是一間很可惜的公司。C 這個大股東就是讓我覺得哪邊不對勁。」 前輩回我一個苦笑說: 「你知道,這就是我後來沒有成為他們早期股東的原因。」
「你覺得你們跟 M 社 DNA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訪談快要結束,我最後隨口問了一句。 「我們是科技公司。」 P 社的某高階主管眼睛盯著我這麼說。 2022 年的今天,M 社成了 B2C 電商的龍頭,S 社到現在還是主流電商。自詡為科技公司的 P 社則在懸崖邊求生存。
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就屬會議中出現這段話:「Freddy,你覺得要得怎麼做,才不會讓我們的評價 (valuation) 被資本市場定位成 P 家?」
以前在看台灣的新創公司時也曾經有個迷思,覺得好的公司就是要像北美那些科技新創一樣要有很強的獨門技術或是商業模式,像 Google 這種 A 咖才行。但看久了也慢慢接受一件事:也許這就是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公司宿命吧,代理國外產品沒什麼好丟臉的,關鍵時刻要 Pivot 並且活下去、產生營運現金流量才
記得開始在 FB 專頁上第一次認真寫拜訪 pre-IPO 網路軟體新創,就是寫 G 公司和 K 公司,可以說《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的濫觴就是從寫這兩間公司的開始。
TAM 越大固然會帶來越多競爭,但 TAM 不夠大,規模化的問題往往變得難解,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問題更大。
「你覺得 D 這間公司怎麼樣?」 在討論過一串我覺得很不錯的台灣新創公司後,前輩點到一個我很有印象的公司名稱。有點失態地嘆氣後,我緩緩給出答覆。 「D 是一間很可惜的公司。C 這個大股東就是讓我覺得哪邊不對勁。」 前輩回我一個苦笑說: 「你知道,這就是我後來沒有成為他們早期股東的原因。」
「你覺得你們跟 M 社 DNA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訪談快要結束,我最後隨口問了一句。 「我們是科技公司。」 P 社的某高階主管眼睛盯著我這麼說。 2022 年的今天,M 社成了 B2C 電商的龍頭,S 社到現在還是主流電商。自詡為科技公司的 P 社則在懸崖邊求生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七月鬼月, 講講鬼故事.... 今天是美西時間(8/6), 剛剛知道有一家公司, 本來跟大人說沒有的, 後來又做了, 聽到大人在會議室講電話(很大聲), 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請問興櫃、上櫃、上市股票有什麼差別?具體在交易方式、上市條件和風險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條列式摘要: 興櫃股票 不受證券交易所監管 流動性較低 適合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 上櫃股票 由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OTC) 監管 上市條件較為寬鬆 流動性中等 上市股票 由證券交易所監管
Thumbnail
藉由對基本面的實質評價,對實質價值有強烈的覺察。 找出所屬的產業類別 產業類別對於股價估值會有很大的影響,穩定的傳統產業未來成長性低,估值(本益比)通常偏低,具有成長爆發力的新興產業(AI),本益比通常較高,甚至於高到不合乎常理的本夢比(本益比>100倍) 找出想要投資的產業類別,或者
Thumbnail
在挑選興櫃個股時,應優先考慮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此外,觀察IPO送件進度也是重要策略,綜合這些因素,投資者可將興櫃公司IPO送件作為事件投資法。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選擇好公司來投資是能夠獲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一個問題需要小心,就是投資的價格不能太高,在市場過度樂觀時可能把股價推升至過高而不適合長期投資,當市場因素改變,即使企業營運績效還是維持一樣優異,股價也會明顯滑落,在特定環境之下,好公司股價也會跌。
Thumbnail
發行公司應有自覺意識到,IPO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企業的業績和行業,更取決於發行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合作態度和方式。發行人應該積極參與,務實應對,才能提高IPO的成功率。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投資人找的是某種概念股,而不是追究企業長期的營運競爭力,也不在乎股價是否合理,對於股價的影響是想像力比風險或實質報酬率更重要,中短期是可能藉投機而獲利,中長期卻有不低的風險。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
七月鬼月, 講講鬼故事.... 今天是美西時間(8/6), 剛剛知道有一家公司, 本來跟大人說沒有的, 後來又做了, 聽到大人在會議室講電話(很大聲), 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請問興櫃、上櫃、上市股票有什麼差別?具體在交易方式、上市條件和風險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條列式摘要: 興櫃股票 不受證券交易所監管 流動性較低 適合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 上櫃股票 由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OTC) 監管 上市條件較為寬鬆 流動性中等 上市股票 由證券交易所監管
Thumbnail
藉由對基本面的實質評價,對實質價值有強烈的覺察。 找出所屬的產業類別 產業類別對於股價估值會有很大的影響,穩定的傳統產業未來成長性低,估值(本益比)通常偏低,具有成長爆發力的新興產業(AI),本益比通常較高,甚至於高到不合乎常理的本夢比(本益比>100倍) 找出想要投資的產業類別,或者
Thumbnail
在挑選興櫃個股時,應優先考慮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此外,觀察IPO送件進度也是重要策略,綜合這些因素,投資者可將興櫃公司IPO送件作為事件投資法。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選擇好公司來投資是能夠獲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一個問題需要小心,就是投資的價格不能太高,在市場過度樂觀時可能把股價推升至過高而不適合長期投資,當市場因素改變,即使企業營運績效還是維持一樣優異,股價也會明顯滑落,在特定環境之下,好公司股價也會跌。
Thumbnail
發行公司應有自覺意識到,IPO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企業的業績和行業,更取決於發行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合作態度和方式。發行人應該積極參與,務實應對,才能提高IPO的成功率。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Thumbnail
投資人找的是某種概念股,而不是追究企業長期的營運競爭力,也不在乎股價是否合理,對於股價的影響是想像力比風險或實質報酬率更重要,中短期是可能藉投機而獲利,中長期卻有不低的風險。
Thumbnail
一般來說,新創團隊的出場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或出售老股,來讓手中的股權變現。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在IPO之前,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作,所以會進行募資。這筆資金不僅確保公司能夠運作,還能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