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報導對象在意的,往往不是記者寫的重點。

「這個記者太過份了,為什麼整篇專題報導探討大學增設學士後系科,沒有訪問我們學校,我們可是第一批設學士後XX系的大學吔!為什麼製表放有設這個學士後系科的大學,把我們學校放後面,不是排在第一個?」
在大學任教的朋友因為曾從事過記者工作,被學校主事者叫去詢問,該如何向這名記者提出抗議,或者要求平衡報導、澄清報導內容?
主事者會這麼在意,因為自認是最早向教育提出申請設立這個學士後系科的建議者,學校也是第一批申請成功者,他認為這些前因後果教育部資料應該很清楚,為什麼記者沒有問沒有寫?
朋友苦惱地說,她看整篇報導,統計資料來自教育部,設學士後系科大學名單,記者大概也是按照資料直接抄過來,原始資料不是按申請設立順序,記者通常不會想到要按申請先後順序列出來。
再者,記者利用採訪空餘時間構思及採訪假日專題報導,時間有限之下,不可能採訪完名單上所有大學,頂多是公立、私立大學各挑兩所,沒有被記者挑中很正常。

所幸朋友發現主事者根本不想聽的專業看法,只是一股惱要把面臨其他學校搶食招生市場壓力及不滿宣洩出來,不想在當事人不理性之下反駁什麼,只虛應故事允諾「會去了解看看。」

我跟朋友皆從事過記者工作,我們非常清楚,有時候被採訪對象或被報導對象在意的,根本就不是記者寫的重點,可能只是其中幾句與本身有關的描述,其實,放大逐字去解釋報導內容或過度揣測記者下筆心態,不太有意義。

當然,也肯定朋友不去反駁主事者的明智決定,主事者並不想聽真相,只想尋求共鳴,若無法違背良心跟著大罵記者,像她這樣不要多言是對的,免得被主事者覺得「吃裡扒外」,沒有同仇敵愾。
讀者們在傳統報紙假日版面常會看到專題報導,那是因為假日通常僅一半記者上班,報紙版面若無廣告,和平日一樣多,為了豐富版面,會要求記者將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新聞人物、事件、問題、社會現象等規劃成專題報導,深入又有系統地報導發展脈絡、影響性,讓讀者對這個主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大致說來,記者進行專題報導步驟為:確認報導主題、切割報導角度、深度採訪、歸類報導素材,撰寫成系列報導或主稿加配稿、分析稿的一套專題報導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