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永續」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顯學,而其概念或議題卻非一時之間蹦出來的,經過多年的滾動式調整,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想必有在關注相關議題的人都不陌生。
SDGs為何弔詭
記得去年剛接觸到這17項指標時,讓我對全球面臨的問題有了整體的初步概念。因為疫情的關係,讓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永續從教科書的名詞進入到社會層面,從人與環境的永續觀念擴展至企業、環境、人三者之間環環相扣的永續。維度與力度更大了,但你對SDGs的影響是否有感?
記得之前在年初時與格友
東京裏物語在Discord社群裡談論食農教育,聊著聊著就聊到SDGs,他說日本的情況大概是政府政策有目標沒手段,地方政府跟執行單位還有財團就會動起來,看誰的提案政府買單,其中很多提案也都會放上SDGs以示他們走在國際的議題上,相同的情況不也是臺灣的現在進行式嗎?
近期因為一些機緣認識了某公司的永續長,他下轄好幾個事業部門都要跟他匯報永續相關業務的執行進度,他也有去上永續的相關課程,依據GRI準則編寫他們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永續報告書。然在跟他討論SDGs時聽他說,「我們這個活動不限只有男生可以參加,女生也可以」,這樣就符合SDGs 第五項目標「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我心中頓時充滿問號?
我心想:
當個人或企業只把SDGs當成行銷或是目標設定的終點時,這樣的指標真的「永續」嗎?還是只是跟風?
SDGs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後來想了很久,雖然我不苟同SDGs在現在被大眾使用的方式,但卻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價值與必要。SDGs應該視為一種方法與工具,用來輔助我們檢視在永續層面上,我們能為環境與社會多做些什麼,而它的好與壞,似乎不該被使用者的破壞而定義,回歸其最原始的價值,或許對它才是比較公平的評價方式。
最後彙集了一些格友所著的SDGs文章,有助於我們對它有更清楚的理解,對我來說,SDGs仍然是一個我們可以去follow的指標,但經過省思後,我們應該去在意的是它背後帶來的永續價值,而非以KPI或是行銷亮點的角度去處理。
專注永續的內涵,而非表面的潮流-共勉之。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可以幫我點個讚、愛心,
也歡迎追蹤我,希望能夠陪你一起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