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讀書筆記-內捲效應

作者:王為
分類:商業;自我成長

Content 用三段句子敘述這本書的內容
  • 很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的目的通常會被我們自己內心的嫉妒心給左右,讓我們其實與自己所宣稱想要達成的目標逐漸偏離
  • 當目光都放在現有的資源上時,競爭是在所難免;但當目光是放在未來的可預期資源時,賽局與雙贏則是最後結果。
  • 當自己所欲無限時,這個社會會在每個所處的階層(以物質為例)都會有相對應的高標存在,而當突破這些高標時,你會繼續發現前面永遠有高標,就像倉鼠的滾輪一般。

Change 這本書帶來三個心態改變
  • 收拾起自己散落滿地的購物車清單,刪除一些不必要只為了務虛的需求。
  • 不妄斷,樹立一些既有的框架在特定的事物上,只會讓我半隻腳踏入別人預設的戰場之中,在這個時候我就會不得不拾起武器作起其實無意義的鬥爭。
  • 思考自己有無錯位競爭的切入點,護城河思維只是讓我可以漸漸築起自己的特性,但身處在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才能夠變成這個市場中挖掘起第一道戰壕的人。

Quotes 我最喜歡的三句話
  • 我們首先要學會和傳統的思維模式抗爭。不要被外界資訊所干擾,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不是跟風作出從眾的選擇。
  • 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當「內捲」的危機影響每個人,每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時,同時也是實現跨越式成長的最好時機。面對這個「內捲」的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梳理自己擁有的,然後用賽局的思維改變自己的認知,重塑自己的使命、價值觀以及發展方向與模式。
  • 當進入同一個領域的人越來越多,企業自身不能實現多元化發展時,就意味著企業能得到的利益會越來越少,這顯然不是企業想要的效果。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創新受限,企業都集中在原有的領域拼命對抗,內部虛耗的同時,也很難推動新事物的出現。沒有新事物去激發消費者潛在的多樣化需求,社會的發展也會停留在原有的水準,很難找到進步的方向。

Conclusion 總結與想法
這本書為內捲一詞的由來書籍,對於內捲到躺平到安靜離職,這社會總是一直有很多去應對這個過度競爭文化的一些手段,這個競爭文化使許多人深受FOMO的影響,害怕自己跟不上許多新資訊或是一些跨領域必備的思維,縱使可能只是被一些需要賣課或是兜售恐慌來營利的媒體給過度渲染,但並且會這些閱聽者覺得那又何彷,只要資訊頻寬仍然能夠負荷的前提下,多學一點多懂一點,頻寬不夠了呢?喔一定是浪費網速下載了一些佔線的娛樂。
應該去好好去檢視自己一切行為的出發點是什麼,是一個基於自己能夠成長脫穎的出的著眼點,還是不想被時代巨輪壓扁肉餅,筆者傾向後者較多點。直到一位朋友點醒到,什麼都想要卻沒有直接的踐實與反覆驗證的心態,反而比什麼都沒有規劃,見招拆招的人來說更加危險,因為會變成好像知道這些知識就足夠了,但內涵呢?實作呢?效益呢?成效呢?就像一個在空無一人籃球場中反覆練習三分球的人一樣,好像正投反投隨便都能進,但哨聲歡呼聲一現聲,就只能僵在那,在真實世界中進球的ㄘㄨㄚˋ聲應該要伴隨著之後的歡呼聲與哨聲才能算分。能夠讓躁動的FOMO安放的方法就是好好看清並擇定一個真心想要上場的戰場,不是一個大家在場上灌著紅牛,看誰先倒下的不斷電場,或是倒下的人還在唸叨著自己還能戰沒有輸的白日造夢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