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輸入為輸出:學到與學會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學到與學會是兩回事,學測的考試範圍,大家都已經學到過,但是不一定學會了,如何知道自己學會呢?除了做題目外,教別人就是最好的學習,不要吝嗇和同學分享自己的解法,也不要害怕請教同學老師愚蠢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在擅長的科目可以一直越來越好,想想班上一定有公認的數學學霸、物理學霸等等,如果同學有數學問題一定會第一個想到找數學學霸,因此這位學霸就會寫到更多的經過同學篩選過的難題,也會在分享自己解題法時又更加熟練,成績繼續提升,達到良性循環。
因此,要如何檢測自己已經學會,教別人就是最好的學習,這也是台灣前20大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的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一直推廣的化輸入為輸出的概念。
自己教自己
如果不習慣跟同學一起唸書怎麼辦呢?自己教自己!
還記得國小國中,我們很喜歡一種老師,整堂課只需要稍微看幾次課本,就能用生動的方式講解內容。而我們討厭一直照課本唸的老師,總想著那我自己回家念課文就好了。因此,想像自己在念書時,也要成為第一位老師,融匯貫通書本的內容,才有辦法應付千變萬化的題目,以下是我從自己學習到應證在20位學生身上的步驟:
良性循環的學習步驟
念完觀念→蓋上書本→拿出白紙→自己寫下或說出剛剛學到的內容→問問自己兩週後是否還會記得→翻開書本檢查→將漏掉的地方劃重點→練習題目。
學習的陷阱
大多數同學會在念完書後直接寫後面的題目,遇到不會的題目再回來翻書,寫完題目訂正完就覺得自己唸完了,若您也是同樣的學習方式,請務必把文章看完,因為您正巧落入了學習的陷阱!
因為知識應該是連貫的,但一個題目篇幅有限,如果從題目回來看書,只能得到片段的知識,我們都知道,片段的知識在大腦中是無法長久的,但卻又想要趕快獲得寫完題目的成就感。
因此,每次在為學生講解完新的觀念時,在開始做題目之前,會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個單元的內容,或是實驗的流程,講得好或壞都沒關係,講得好表示學得很快,講得不好多講幾次就會越來越好,也鼓勵學生在每個科目能多多應用華輸入為輸出的方法,把學到變成學會!
只要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一定會走到終點
現在的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對考大學有幫助的,包含唸書、包含休息、要相信只要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一定會走到終點,共勉之!
謝謝您的閱讀,接下來將繼續分享學測衝刺的準備方法,歡迎追蹤獲得即時文章!
如果唸書很累快沒動力時,歡迎閱讀另外兩篇關於準備學測的心態文章:
謝謝您的閱讀, 若對課業感到迷惘,或希望分享的主題,都歡迎留言或私信喔!
信箱:mathphyche28@gmail.com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