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時事|唐寶寶社會生活

    關於『唐氏症孩子』跟『鹽酥雞老闆』的新聞,
    讓我想起從小看過一本名人傳記:美國作家「海倫・凱勒」, 書裡寫著,她小時候因為不明高燒,造成視力跟聽力喪失,但她的父母很早就發現海倫是個敏感聰穎的小孩,也不願意因此放棄讓她受教育的權利。
    父、母親為海倫找一名剛畢業且充滿熱情的家教,後來發現有名盲聾少女透過教育,成功學習使用點字跟感受唇語的方式,甚至學會如何說話,可以正常與人溝通。(備註:聾啞通常是因果關係,因為聽不到聲音,所以很難正確發音,造成說話表達能力低落,久而久之聲帶甚至無法發音)
    對於一個盲聾的孩子來說,學習是相當困難的,尤其要求她學會感受別人發音,並且自己說話表達溝通,簡直比登上喜馬拉雅山還難。
    我記得書中寫到,因為學習發音過程實在太痛苦了,讓海倫・凱勒一度想放棄,但她母親自責又生氣跟她說:「如果你不學會,未來日子只會更痛苦,社會上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同情你。」(類似這樣的對話) 在當時時代背景中,她父母了解殘疾人士想在群體社會裡生存,必須有跟一般人一樣的能力,不然等到失去雙親的庇護後,海倫・凱勒的未來會將是多不堪設想。
    雨滴打在花瓣上,也滋潤土壤。
    雨滴打在花瓣上,也滋潤土壤。
    回到主題,沒有黑白分明的對錯,雙方都有自己站得住腳的立場。
    我不想只用同情心來紀錄這個事件。台灣提倡尊重身心障礙者,期待社會不要用同情眼光看待他們;同時冀望犯錯時能被多包容理解,這是需要很敏銳的調整,才能維持微妙變化的平衡。
    畢竟現在很多事件,都源自「情緒管理」~沒有特別針對任何一個族群或物種,特別容易發生在『處於弱勢』的人類、動物、植物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